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刘刚(精确检索)
119条记录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藏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变化

茶叶通讯 2023

摘要: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藏茶毛茶(MC)、发酵阶段(S1~S5)及成品茶(S6)中的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并从成品茶(S7)中分离纯化出三株优势曲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S1~S5阶段,真菌丰度和多样性先降低后增加,而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先增加后减少;β多样性分析表明,S1~S5阶段藏茶中微生物组成趋于相近,而毛茶与成品茶均与S1~S5阶段有明显区分。优势真菌为子囊菌门曲霉属,经分离纯化鉴定为冠突曲霉、泡盛曲霉和米曲霉;细菌以变形杆菌、厚壁菌、放线菌和拟杆菌为优势菌,发酵全过程无稳定的优势细菌。

关键词: 藏茶 渥堆发酵 Illumina MiSeq技术 微生物多样性 曲霉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青稞麸皮的功能因子结构解析及其抗氧化功能研究

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黑青稞麸皮为原料,通过乙醇回流法提取黑青稞麸皮,再依次用大孔吸附树脂、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活性物质,通过核磁共振分析推测其结构,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从黑青稞麸皮分离纯化得到2个活性物质,经核磁共振分析和理化性质测定,最终鉴定为柯伊利素-7-O-葡萄糖醛酸、柯伊利素;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柯伊利素-7-O-葡萄糖醛酸、柯伊利素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_(50)为1.44、2.07 mg/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_(50)为0.59、0.62mg/mL,并且均具有一定的总还原能力。文章首次从黑青稞麸皮中分离纯化出2个活性物质,明确为柯伊利素-7-O-葡萄糖醛酸、柯伊利素,且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该结果为黑青稞麸皮中活性物质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黑青稞麸皮 柯伊利素-7-O-葡萄糖醛酸 柯伊利素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体外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渥堆发酵过程中藏茶化学成分的变化

食品与机械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阐明藏茶渥堆过程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不同发酵阶段藏茶样为原料,研究发酵过程中藏茶水提物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水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水提物中茶碱、咖啡碱、没食子酸和8种儿茶素类单体的含量,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水提物中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结果:藏茶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降低后略有回升,可溶性糖、总多酚、总黄酮含量逐渐降低,抗氧化活性逐渐减弱,咖啡碱呈波动状态且变化较小,没食子酸与儿茶素含量先上升再略有下降,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表儿茶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均呈持续下降的状态,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黑毛茶中含量为39.69 mg/g,在成品茶中降至1.36 mg/g;茶红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茶黄素含量变化很小,茶褐素含量逐渐升高(黑毛茶中3.12 g/100 g,成品茶中7.46 g/100 g)。结论:藏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可溶性糖、总多酚、总黄酮等含量降低,抗氧化活性减弱,茶碱、咖啡碱、儿茶素类单体等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茶褐色含量逐渐升高。

关键词: 藏茶 渥堆发酵 抗氧化 化学成分 茶褐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新品种川桑99的区域性鉴定及农村生产试验

蚕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桑产业是四川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出优良桑树新品种对巩固全省蚕桑产业的优势地位,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川桑99是以川799为育种材料,通过秋水仙碱化学诱变处理后系统选育而成;2011—2013年在四川省多点进行区域性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均表现出优良的特性。该品种树形直立稍开展,发条数多,生长势好。全年每公顷桑平均产叶量为37 239.04 kg,比对照品种湖桑32增产11.39%。新品种桑叶的养蚕成绩为:万蚕收茧量19.64 kg、万蚕茧层量4.71 kg、50 kg桑产茧量3.82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提高7.15%、8.53%、7.61%。该新桑品种具有桑叶产量高、品质好、桑叶硬化迟、能提高蚕茧茧层率等优点,宜中低干养型,适合密植。该品种是一个适合稚壮蚕用叶的优质、高产型桑树新品种。

关键词: 桑树品种 秋水仙碱 化学诱变 区域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GATA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桑树GATA转录因子的生物学信息特征进行鉴定与分析,探究桑树GATA家族基因的功能及基因进化,为后续桑树分子育种及良种选育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桑树GATA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理化分析、顺势作用元件及保守结构域等分析.[结果]桑树GATA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但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其全部位于细胞核上;GATA蛋白三级结构整体存在一定差异,但同亚族的相似度较高,对植物某一些生理反应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调控功能;系统进化分析将桑树GATA成员分为4个亚家族,同一亚族上的成员具有保守基序及相似基因结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GATA基因在桑树不同组织(根、表皮、叶片、冬芽和花)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部分在根部具有较高的表达,这可能与桑树根部发育和抗旱性密切相关;桑树GATA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MnGATAs可能参与生物/非生物胁迫下的转录调控及植物激素信号传导调控.[结论]MnGATAs在桑树全基因组范围内共鉴定23个,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在桑树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可能调控桑树在胁迫刺激下的生理反应.本研究为探究桑树GATA家族基因的功能、基因进化、分子育种及良种选育等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桑树 GATA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剪伐方式与施肥处理对果桑主要性状指标的影响

四川蚕业 2022

摘要:近年来,果桑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在四川得到快速发展,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果桑树型凌乱、肥水管理不精准等科学管理技术匮乏,产量波动大且品质参差不齐,成为制约果桑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基于四川省果桑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研究了不同剪伐方式与施肥处理对桑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夏伐式修剪和科学施肥相对于传统管理方式,桑果成熟期延迟12-15 d;果长径、果横径及平均单果重均显著提高;主要理化指标得到明显提升,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提高36.29%;优质果品率提高28.84%,单位面积桑园经济效益提高1204.60元/666.7 m~2。结论认为:果桑科学剪伐和合理施肥技术能充分发挥品种的遗传潜力,显著提高果桑品质。

关键词: 果桑 剪伐方式 施肥处理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 2022

摘要:研究果桑的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从而提高果桑的品质及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改变传统果农粗放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集成轻简化树型培养、病虫害绿色防控、安全高效肥水管理、全程花果调控等方面,实施精准化管理,探讨构建果桑园规模化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关键词: 果桑 优质 轻简 高效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不同性别合栽模式下桑树生物量、光合及侵染率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与不同性别合栽模式下桑树(Morus alba)生长的内在联系,分别对雌-雌、雄-雄和雌-雄这三种性别合栽模式下的桑树幼苗进行接种和不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处理,通过比较植株的叶形态、生物量及其生物量分配、气体交换、叶绿素含量和侵染率方面的差异来揭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不同性别合栽模式下植株生物量、光合和侵染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接种AMF显著提高了3种性别合栽模式植物的总叶面积和总叶片数、生物量、气体交换(Pn、Tr、Gs)、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值)和侵染率。接种AMF后,雌-雄合栽模式总叶面积、总叶片数、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Gs、Tr、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雌-雌合栽模式,总叶片数、茎生物量、Pn、Gs、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雄-雄组合模式。雌-雄合栽模式根冠比和根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同性合栽模式。该研究表明接种AMF后,侵染率的增加更有利于异性合栽模式的桑树光合能力增加进而提高生物量,尤其是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促进。

关键词: 桑树 雌雄异株 栽培模式 气体交换 叶绿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蚕共育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与技术要点

四川蚕业 202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挤压膨化对青稞中不同形态多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独立花青稞为材料,探究挤压膨化对青稞中不同形态多酚组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法测定膨化前后青稞样品的多酚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醇提物中的7种多酚单体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挤压膨化处理后,总多酚、游离型多酚和结合型多酚分别降低了52.7%,89.3%,23.7%,酯化型多酚含量较低,略微增加了2.49mg/100g;游离型多酚中检测出的多酚种类增加了3种,7种多酚单体在结合型多酚中均有测出;其中阿魏酸含量最高且主要以结合态存在,其含量处理后显著增加;此外,两种条件下青稞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分别为1.76,0.93mg/g,多酚含量与抗氧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挤压膨化技术运用于青稞加工之中,在改变青稞质构和口感的同时会降低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青稞 挤压膨化 多酚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