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绿茶(模糊匹配)
12条记录
基于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的非衍生化法测定绿茶中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残留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1

摘要:建立了基于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的非衍生化法测定绿茶中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3-(甲基膦基)丙酸、 N-乙酰草铵膦残留的方法。样品经水提取,HLB小柱净化,以0.9%甲酸的水和乙腈为流动相,阴离子极性农药色谱柱(100 mm×2.1 mm,5μm)色谱分离,负离子扫描模式下多反应监测模式质谱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4种化合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回收率范围为78.8%~101.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3%~11.1%,方法的定量限为0.05~0.10 mg/kg。该方法无需衍生,净化步骤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对环境友好,适合用于绿茶中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3-(甲基膦基)丙酸、 N-乙酰草铵膦残留的快速测定。

关键词: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法 草甘膦 草铵膦 代谢物 绿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黄化新品系加工绿茶品质组分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研究茶树黄化新品种加工绿茶品质组分特性。【方法】以四川茶树黄化新品系为研究对象,福鼎大白为对照,对3个不同品系加工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儿茶素组分、游离氨基酸组分及香气化合物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茶树黄化新品系金凤系列均适宜制作绿茶(酚氨比均小于8),且绿茶品质组分与对照间存在明显差异。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除金凤2号外,咖啡碱含量均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儿茶素总量则有高有低。金凤1号的优势儿茶素为C(6.58%),金凤2号的为EGC(3.14%)和EC(1.13%),金凤3号中EGCG含量最高(10.12%),茶树黄化品系EGCG含量均高于对照。游离氨基酸则以鲜味氨基酸(γ-氨基丁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茶氨酸和天冬酰胺)为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金凤2号(2.53%)>金凤3号(2.02%)>福鼎大白(2.11%)>金凤1号(1.97%)。黄化品系中香气化合物大于1%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其中新植二烯、丁酸-反-2-己烯酯、己酸-顺-3-己烯酯、β-紫罗酮、α-松油醇和δ-杜松烯是黄化品系与福鼎大白区别的重要香气物质。【结论】初步探讨了茶树黄化品系的主要品质组分,为茶树黄化新品种选育及品质研究和加工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茶树 黄化品系 金凤 绿茶 品质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的绿茶产地溯源研究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1

摘要:茶叶的品质由其内含物质所决定,而茶叶的生化成分和滋味品质与茶树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茶叶品质存在区域特征。本研究以四川省雅安、宜宾和绵阳3个产区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产地溯源研究。利用MarkerView 1.3.1和SIMCA 14.1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PCA-DA)及双向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2PLS-DA),对不同产区绿茶构建分类模型,O2PLS-DA模型分类效果最佳,R2X(cum)=0.958, R2Y(cum)=0.923, Q2(cum)=0.912,并通过置换检验(permutation test)对模型良好的预测能力进行了评价。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分析和t检验,初步筛选出50个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化合物(VIP>1, p<0.01)。该研究建立的分类模型为茶叶的产地溯源和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绿茶 产地溯源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化学成分 多元统计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3种多酚类异构体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合成化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13种多酚类异构体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方法.采用Kinetex 2.6 mm Biphenyl色谱柱(2.1 mm×100 mm,100?),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乙腈(V/V=30/7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负离子模式下全扫描采集;基于化合物一级精确质量数、同位素分布、二级全谱以及保留时间,对山奈酚、樱花素、绿原酸、橙皮甙及其异构体等13种多酚进行了分析.将建立的多酚类异构体筛查方法应用于桑叶茶和绿茶实际样品的分析,检测到绿原酸及其异构体和山奈酚-3-O-葡萄糖醛酸苷等7种组分.该方法可用于茶多酚等植物多酚类或有机合成多酚类化合物的快速筛查及定性定量分析.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多酚类异构体 质谱筛查 绿茶 桑叶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绿茶炒干中在制品理化变化研究

茶叶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绿茶炒干过程中在制品理化变化规律,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其外形和色泽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测定其主要成分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炒干时间的增加:(1)在制品曲率半径值逐渐下降,10~30 min下降最快;R、G、B和平均灰度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一致性则呈相反趋势;色相H值显著上升,饱和度S值显著下降。(2)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含量显著上升。试验结果表明,曲率半径值与含水率、叶温呈极显著相关,H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等呈极显著相关,S值与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呈极显著相关。EGCG和H值线性拟合度最高,为0.922 1。今后可通过在线监测含水率、叶温和H值等来预测绿茶炒干过程中曲率半径值和化学成分的变化。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绿茶 炒干 曲率半径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市场监测农药残留的四川省获"绿色食品"认证绿茶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摘要:目的掌握四川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绿茶的质量安全情况,评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危害.方法以97个四川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绿茶为评估对象,考察农药共计82项.对长期、短期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针对茶叶产品膳食评估,分别计算长期膳食摄入量和短期膳食摄入量危害指数(hazard index, HI)进行评价,并对检出农药进行风险排序.结果 41个样品检出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残留项目有38项,前3位依次为毒死蜱(19次)、啶虫脒(18次)和联苯菊酯(18次).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检出农药残留%ADI范围在0.001%~1.610%,远低于100%,风险极低.短期膳食摄入量评估结果表明检出农药残留%ARfD范围在0.002%~23.396%,均低于100%,风险较低.绿茶产品长期膳食摄入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指数分别为10.714%和58.962%,低于100%,风险可控.检出农药风险排序依次为灭多威、唑虫酰胺和氧乐果、克百威(并列).对我国GB 2763-2016规定的19项农药残留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 MRL)进行评估,表明虫螨腈的CPLc小于"1",其MRL对消费者长期摄入保护水平存在风险.结论建议考虑增加毒死蜱等检出率较高农药残留的MRL值,高风险农药在绿茶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监管中应多关注.

关键词: 绿色食品 绿茶 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风险排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筛查绿茶中1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研究

农药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HRMS)快速筛查绿茶中2,4-滴、对氯苯氧乙酸、吲哚丁酸、氯吡脲和吲哚乙酸等1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采用CAPCELL PKA-C18色谱柱(100 mm×2.1 mm,2μm),正离子模式下以体积分数为5%的甲醇水溶液(含有5 mmol/L乙酸铵和体积分数为0.1%甲酸)为流动相;负离子模式下以体积分数为5%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全扫描采集模式下,基于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数、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和同位素分布匹配指数,对目标物进行筛查分析。结果表明:1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绿茶中的报告限(RL)为0.01 mg/kg;在0.01、0.1和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其回收率在61%~1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8%~17%之间。该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绿茶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筛查。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绿茶 植物生长调节剂 筛查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宜宾市名优绿茶加工现状及工艺流程探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四川宜宾茶文化源远流长,属名优生态早茶生产的最适宜区,具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通过2009—2011年针对宜宾市主要绿茶生产企业的数据调研,了解各企业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原料来源现状、使用的仪器设备、产品现状等,重点把握宜宾早茶名优绿茶加工工艺及工序,并绘制工艺流程图。对宜宾绿茶及早茶加工工艺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宜宾早茶名优绿茶加工工艺潜在技术需求。

关键词: 宜宾 绿茶 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和包装条件对绿茶的保质效应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1994

摘要:对春、秋三级绿茶在不同含水率、不同贮藏温度和不同包装材料条件下贮藏一年,观察其保质效应,经检测评审结果表明,成茶含水率低于3%的茶叶,在常温下贮藏的品质变化较小;含水率6%以上时,茶叶品质大幅度下降.低温(士5℃)贮藏,保质效果显著,品质较常温贮藏高20%.不同包装材料的贮藏的保质效果,聚乙烯袋包装茶叶的保质能力最差;硬质纸盒和白铁筒包装的茶叶,吸湿明显,品质劣变仍很严重;铝塑复合袋包装的茶叶,贮藏品质可基本保证良好.

关键词: 绿茶 贮存条件 包装材料 保质效果 含水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梢中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对茶树品种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1994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手段,对80余个茶树品种春梢样进行氨基酸组分测定.探明了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和丝氨酸等5种主要氨基酸的含量水平和变异程度以及这些氨基酸在红、绿茶品种中的含量差异与特点.5种氨基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80%以上,而茶氨酸又大大高于其它几种氨基酸的含量,约占5种氨基酸的68%;5种氨基酸含量绝对值表现为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丝氨酸.绿茶型品种的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红茶型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氨基酸含量和组成有差异.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品质 早期鉴定 游离氨基酸 红茶 绿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