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Diversity(模糊匹配)
174条记录
黄颡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淡水渔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14个不同养殖群体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采用8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14个群体的209尾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在8~10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在5.160~6.882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633~0.717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358~0.749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594~0.681之间,均大于0.5。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69%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3.93%来自群体内个体间,92.38%来自所有个体间,变异来源主要来自个体间,其中RB群体和WH群体的遗传分化最大(Fst=0.116),ZL群体和XB群体的遗传分化最小(Fst=-0.009)。基于遗传距离构建了UPGMA系统树,发现14个群体共分为5个聚类支,HJ、YZ、YH、YB 4个群体聚为一支,HQ和LG单独各自聚为一支,LZ和RB 2个群体聚为一支,DB、ZJ、WH、XH、XB和ZL 6个群体聚为一支。基于贝叶斯的Structure聚类分析同样支持14个黄颡鱼群体可分为5个聚类支,与聚类树的结果吻合。14个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高度多态水平,遗传分化处于低等分化水平。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养殖群体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养殖中华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目的]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重庆4个养殖地区中华鳖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潼南、永川、江津、长寿)4个地区养殖中华鳖样本,运用RAPD方法对4个地区的中华鳖遗传多样性与其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用20个随机扩增引物得到142个扩增片段,多态片段数量为95个,4个地区的多态位点比例范围为50.78%~64.54%,总多态位点比例为66.90%,总基因多样性为0.227,种群内基因多样性为0.135,遗传分化系数为0.307,基因流为1.127。4个养殖中华鳖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49~0.151。[结论]重庆4个地区养殖中华鳖遗传多样性较高,且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个体间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变异度较小。

关键词: 中华鳖 遗传多样性 RAPD 重庆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估四川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以24份辣椒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iPBS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0条引物共扩增出171条谱带,多态性谱带103条,多态性比率为59.39%。对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其遗传相似系数(GS)在0.713~0.901;根据果型将供试样本分为牛角椒、线椒、羊角椒和小椒4个群体,其中羊角椒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1.473 7、1.340 9、0.189 2和0.275 2。牛角椒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其Na、Ne、H和I分别为1.263 2、1.167 9、0.098 7和0.147 0;按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构建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iPBS标记聚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0.82处,可将24份材料分为4个组,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多数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不同组材料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鉴于组间辣椒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在产量、成熟期、品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故不同组间材料可进行杂交,以选育新品种。

关键词: 加工型辣椒 iPBS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桑产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蚕学通讯 2023

摘要:桑树的生态价值实现是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本文从物质保障、文化服务和生态服务3个方面概述了桑树生态产品的主要类型,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结合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模式,总结了桑树生态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并就当前对桑树生态产品的理解和效益核算存在的疑点进行了分析。综上,给出了生态桑以及桑树生态产品的定义,初步提出了桑树生态产品的3项基本功能,初步确立了“特色产区-健康土壤-生态管理-绿色产品”的桑树生态价值转化链,以期为未来桑园绿色生产和低碳生产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桑产业 多元化 生态价值 价值实现 转化路径 绿色低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水浇地和旱地空间转变下的土壤资源结构特征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揭示四川农区耕地土壤资源的过去和现状,以四川省雨养旱地和水浇地2种主要耕地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1985—2020年2种耕地类型的面积、空间分布和土壤资源组成的演变特征,评价土壤资源供给农业生产的多样性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85—2020年四川省雨养旱地面积整体呈现减少趋势,水浇地面积整体呈现增加趋势。(2)川东、川中丘陵区雨养旱地面积表现为减少趋势,而攀西地区表现为增加趋势。(3)成都平原区水浇地减少,而川东、川中丘陵区表现为增加趋势。(4)雨养旱地减少的区域和水浇地增加的区域具有明显的重叠性,其发生区域的土壤资源主要从属于初育土纲、铁铝土纲和人为土纲。(5)随着雨养旱地空间分布的改变,耕地中紫色土、黄壤和水稻土占比呈现显著减少趋势。上述结果明确了四川农区耕地转移导致区域土壤资源供给农业生产的结构发生改变,也暗示了大尺度上的农田水肥管理应强化考虑水分供给能力和土壤类型变化。

关键词: 灌溉 雨养旱地 水浇地 土壤类型 多样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性状的藜麦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深入了解藜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藜麦种质资源分类保存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6份藜麦种质资源的28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计算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藜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结果]参试材料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性状是主花序成熟期颜色和茎粗(多样性指数均为2.08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主花序长度(变异系数为41.17%)。主成分分析将28个表型性状简化为9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77.998%,其中贡献率较大的有株型、株高、茎粗、叶柄长、叶长、叶宽、叶基形状、主花序类型、花序紧密度、籽粒颜色、籽粒直径、籽粒表皮皂苷度、单株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14个性状,是造成藜麦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结果将46份藜麦种质资源划分为5类,其中类群Ⅰ产量性状最佳;将28个表型指标聚为4类。[结论]46份藜麦种质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筛选出一批大籽粒、高粒重、极早熟、矮秆、高蛋白等优异资源,可以在育种和生产上进一步研究利用。

关键词: 藜麦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主要害虫名录

四川农业科技 2022

摘要:草莓是一类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受各种害虫影响.对害虫发生情况进行调研,对害虫进行名录编制和学名厘定,是科学合理进行害虫防治的前提.本文基于广泛的文献调研,采用国内外多个数据库进行交叉核对,编制了我国主要草莓害虫名录,明确了各害虫的最新拉丁学名和最新分类学地位,分析了各害虫类群的生物多样性,以期为准确防治害虫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我国草莓害虫在种类上最多的类群是鳞翅目害虫,其中夜蛾科害虫最多.

关键词: 草莓 害虫 名录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野生近缘种属研究利用进展

科学通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的近缘野生种质遗传多样性是作物遗传育种家应对气候变化、虫害和病害等胁迫的不可或缺资源.玉米(Zea mays)的野生近缘种属主要指玉蜀黍属中的大刍草种和摩擦禾属(Tripsacum L.),它们蕴涵着栽培玉米不具有的耐盐、耐冷和抗病虫等优良特性,对扩大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和改进目前生产运用的玉米杂交种的特异性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大刍草和摩擦禾种质资源的系统分化、植物生态地理学属性、可杂交性和居群间的基因流动、基因组学数据、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克隆及育种应用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对未来如何高效保存与利用这些遗传资源、发掘新基因和高效种质创新利用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玉米近缘野生资源多样性的了解和利用远缘杂交进行玉米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作物野生近缘种属 遗传多样性 玉米 大刍草 摩擦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蒜农艺性状与SSR遗传多样性关联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与大蒜重要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本试验选用7对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158份大蒜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Structure 2.3.4软件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并采用Tassel 3.0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GLM)进行大蒜12个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2个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其中单头鳞茎重变异系数最大。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44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6.286个;Shannon信息指数(I)分布范围为1.074~1.568,平均值为1.323;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布范围为0.563~0.749,平均值为0.640。聚类分析将该群体分为3类,从亚类群Ⅲ-1、Ⅲ-2中筛选出4份鳞茎高产的大蒜材料;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也将该群体分为3类。关联分析共检测到3个与大蒜重要农艺性状显著相关联的标记(P<0.05或P<0.01),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4.78%~25.78%,平均为13.43%。本试验筛选出的4份大蒜材料有助于鳞茎高产大蒜专用品种的选育,获得的大蒜农艺性状相关联位点可为大蒜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蒜(Allium sativum L.) 农艺性状 SSR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不同地区乌鳢和白化乌鳢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7个不同地理位置的4个乌鳢(Channa argus)群体和3个白化乌鳢育成群体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特点.[方法]采用20对微卫星引物对4个乌鳢群体和3个白化乌鳢育成群体,共计350尾个体的微卫星位点进行了分型检测,分析了所有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遗传多样性信息,并分析了群体间遗传分化特点.[结果]所有20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出356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Na)介于4~40个,每个位点平均有17.8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Ho)介于0.000~0.791,平均值为0.578;期望杂合度(He)介于0.31~0.91,平均值为0.732;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271~0.901,平均值为0.700,且所有乌鳢群体的Na、Ho、He、PIC均高于白化乌鳢群体.7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在0.07 876~0.40 303,所有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均达显著水平(P<0.05).将4个乌鳢群体和3个白化乌鳢群体分为两组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这几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内,占遗传变异来源总量的69.65%.而UPGMA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显示4个乌鳢群体和3个白化乌鳢群体分别被聚类到了 2个独立分支上.[结论]本研究的3个白化乌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相对低于4个乌鳢,在繁育过程中应加强白化乌鳢遗传多样性保护,尽量避免近亲交配,本研究为乌鳢和白化乌鳢的遗传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乌鳢 白化乌鳢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