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表型性状(模糊匹配)
8条记录
基于表型性状的藜麦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深入了解藜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藜麦种质资源分类保存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6份藜麦种质资源的28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计算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藜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结果]参试材料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性状是主花序成熟期颜色和茎粗(多样性指数均为2.08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主花序长度(变异系数为41.17%)。主成分分析将28个表型性状简化为9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77.998%,其中贡献率较大的有株型、株高、茎粗、叶柄长、叶长、叶宽、叶基形状、主花序类型、花序紧密度、籽粒颜色、籽粒直径、籽粒表皮皂苷度、单株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14个性状,是造成藜麦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结果将46份藜麦种质资源划分为5类,其中类群Ⅰ产量性状最佳;将28个表型指标聚为4类。[结论]46份藜麦种质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筛选出一批大籽粒、高粒重、极早熟、矮秆、高蛋白等优异资源,可以在育种和生产上进一步研究利用。

关键词: 藜麦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性状的莴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四川省莴笋种质资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四川省地方莴笋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四川不同地区收集的108份莴笋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并对其17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08份莴笋种质资源的不同表型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8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10,其中,茎叶基部形状均为心胀形,茎叶附着方式均为无叶柄,故H’为0,肉质茎皮色的H’最高;9个数量性状的H’为1.85~2.03,变异系数为0.07~0.24,H’最高的是肉质茎长,变异系数最高的是毛重。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3.79%,包括12个表型性状。108份莴笋种质材料可划分为三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主要是肉质茎大小和长度中等的资源;第Ⅱ类群肉质茎均较长,而且肉质茎较粗,单茎重较重,是具有高产特征的种质资源;第Ⅲ类群主要是节间较密的类型。【结论】四川省莴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但部分质量性状的遗传指数较低,需加强对现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工作。开展莴笋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有利于实现莴笋高产优质育种以及填补当前市场缺乏种类,其中第Ⅱ类群可用来选育高产品种,第Ⅲ类群可用来选育当前四川市场上缺乏的叶色紫色、叶形为长椭圆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莴笋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地方品种‘沃日黄’与其选系重组改良后代表型性状综合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摘要:为了探索玉米地方品种高效利用的新方法,以‘沃30’与8个重组系为研究对象,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采用表型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研究了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1)‘沃30’与8个重组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各性状变异系数为1.49%~46.79%,‘A3’和‘A4’的多个性状优于‘沃30’;(2)综合评价分析表明,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0.46%,供试材料表型性状综合得分为-1.4146~2.5504,‘A4’、‘A3’和‘A1’综合得分高于‘沃30’,散粉期等6个性状与综合得分显著或极显著相关;(3)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为0.78~2.045,当阈值设定为1.414,可分为三大类。因此,通过地方品种‘沃日黄’优株与其选系重组再选系的方法能够改良目标性状,利于进一步发掘与利用地方品种中的优良基因。

关键词: 地方种质 重组选系 表型性状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地区茶树种质资源叶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揭示不同类型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遗传变异,提高川西茶区优异茶树资源的利用率,以来自川西地区的114份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成熟叶、新梢芽叶等19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个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0.09%~23.4%之间,平均值为16.2%;多样性指数在1.39~2.04之间,平均值为1.86。10个描述型性状中有7个性状在各描述级别中均有分布,表现出不同的遗传分化,其余3个性状仅分布在部分描述级别中,多样性指数在0.66~1.31之间。基于9个数值型性状,可将参试的114份茶树种质资源分成6个类群,其中85%的茶树种质聚在了第Ⅲ大类。选取叶长、叶宽、1芽2叶长、1芽2叶百芽重4个数值型性状,以类群III为参照,比较各类群间的差异。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叶片 表型性状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古蔺野生大茶树资源叶表型多样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目的]明确古蔺野生大茶树资源的叶表型多样性。[方法]对古蔺县139份野生大茶树资源(7个天然居群)叶片18个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野生大茶树资源叶片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4.42%~24.28%,其中各性状在各居群间的变异系数最大值均超过10.00%,多样性指数在0.826 1~5.194 7(其中,Simpson指数在0.826 1~1.000 0,Shannon-Weaver指数在2.413 1~5.194 7);对18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叶面积、叶缘、叶片宽度、叶面、叶色、叶身累计贡献率达74.65%;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居群亲缘关系较近,在遗传距离2.290 0处,7个居群可分为4大类,其中居群2与居群7的遗传距离最大,为3.966 2,居群4与居群5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1.932 9。[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野生大茶树 叶片 表型性状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生态地理分布及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生态地理分布及表型遗传多样性。【方法】实地调查及采样研究方法相结合。【结果】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Malus rockii Rehd.(M.baccata var.himalaica(Maxim.)Schneid.)]野生居群集中分布区位于北纬28°39'~30°35',东经92°09'~95°12,海拔2800~3300 m,呈带状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及其支流的两岸冲积土形成的河床半湿地,或河岸的阔叶林缘或针阔叶混交林缘,处于原始野生状态。调查山荆子自然变异类型表明:树龄最大400年生以上,80~140年生的占35.73%;自然授粉坐果率高,花序坐果3~8个;西藏高海拔区的山荆子无论是果色、果柄长度、果形及果实大小都存在多样性。【结论】结合河流走向、地貌特征、树龄分布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等分析推断:喜马拉雅山荆子经多年演化、筛选、淘汰形成独特的群体,可能为山荆子组的地理亚中心。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荆子 西藏 地理分布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耐高温放线菌的分类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高温稻草堆肥中分离到一株能耐高温的放线菌DY19,分别对其表型特征、细胞化学组分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初步认为DY19属于热多孢菌属。

关键词: 放线菌 表型性状 化学组分 16SrRNA基因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灵芝类群药效的特异性研究

中国食用菌 2007

摘要:通过对10种灵芝的表型性状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将灵芝聚为3类,对不同类群灵芝菌株的免疫调节、抗疲劳及改善睡眠的药效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灵芝的功效具有特异性,不同类群间存在功效差异性。

关键词: 灵芝 表型性状 亲缘关系 免疫调节 抗疲劳 改善睡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