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系统发育(模糊匹配)
10条记录
南方灵芝ITS、EF1-α和RPB2序列多态性研究(英文)

菌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内转录间隔区(ITS)、延伸因子1-α(EF1-α)与RNA聚合酶II第二大亚基(RPB2)是真菌系统学研究中常用的基因片段。已有研究发现,在同一个体内ITS也可能存在差异,但EF1-α和RPB2是否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克隆测序,分析了南方灵芝Ganodermaaustrale的ITS、EF1-α和RPB2在同一个体中的序列差异,并探讨这种序列差异是否会影响分子鉴定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南方灵芝供试样品中,ITS、EF1-α和RPB2序列都有可能存在个体内变异,但个体内变异程度不尽相同。基于供试样品和克隆测序结果发现,ITS序列在同一个体内的变异最高可达2.3%,而RPB2序列在同一个体内的差异仅0.5%,EF1-α序列在同一个体内序列差异也可高达1.8%。ITS和EF1-α序列在同一个体内的差异可能超过了灵芝属部分物种间的差异,对于部分灵芝属物种来说直接利用克隆序列进行分子鉴定或系统发育分析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灵芝科 药用菌 基因组内变异 系统发育 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灵芝ITS、EF1-α和RPB2序列多态性研究(英文)

菌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内转录间隔区(ITS)、延伸因子1-α(EF1-α)与RNA聚合酶II第二大亚基(RPB2)是真菌系统学研究中常用的基因片段。已有研究发现,在同一个体内ITS也可能存在差异,但EF1-α和RPB2是否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克隆测序,分析了南方灵芝Ganodermaaustrale的ITS、EF1-α和RPB2在同一个体中的序列差异,并探讨这种序列差异是否会影响分子鉴定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南方灵芝供试样品中,ITS、EF1-α和RPB2序列都有可能存在个体内变异,但个体内变异程度不尽相同。基于供试样品和克隆测序结果发现,ITS序列在同一个体内的变异最高可达2.3%,而RPB2序列在同一个体内的差异仅0.5%,EF1-α序列在同一个体内序列差异也可高达1.8%。ITS和EF1-α序列在同一个体内的差异可能超过了灵芝属部分物种间的差异,对于部分灵芝属物种来说直接利用克隆序列进行分子鉴定或系统发育分析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灵芝科 药用菌 基因组内变异 系统发育 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秋季发生的两种羊肚菌生境调查与鉴定

菌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寻找四川秋季发生的羊肚菌资源,了解其产地环境及种属关系,探寻羊肚菌在秋季发生的适生条件,对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会东县和冕宁县的羊肚菌发生地开展了生境调查,共采集到11份羊肚菌标本。采用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标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采集的标本被鉴定为2种羊肚菌,即七妹羊肚菌Morchella septimelata(Mel-7)和Morchella sp.(Mes-16),其中,七妹羊肚菌为四川新记录种。通过生境调查发现,秋季发生的羊肚菌适生环境为山地林下陡坡,可见,四川秋季发生的羊肚菌有一定的特殊性。

关键词: 羊肚菌 生境 鉴定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淀粉酶基因系统发育及遗传多样性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家蚕α-淀粉酶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发现Bmamy2是一个起源较早、变异丰富的基因。以之为标记基因,采用DNA序列分析法,对60个家蚕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Bmamy2基因组序列中碱基突变频率5.6%,单倍型多样度Hd=0.8294,核苷酸多样度π=0.02362±0.00122。Bmamy2是家蚕品种资源多样性分析中一个较好的标记基因。

关键词: 家蚕 淀粉酶基因 系统发育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楝内生真菌的遗传及PKS、NRPS基因的多样性

中草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川楝Melia toosendan内生真菌遗传、聚酮合成酶基因(PKS)、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NRPS)多样性,为寻找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菌株奠定基础。方法对分离自药用植物川楝的39株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并通过PCR技术扩增其ITS序列、PKS基因和NRPS基因,测序后进行BLAST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39株菌株的表型鉴定和系统发育显示,川楝内生真菌分属于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等25个属,其中曲霉属(17.9%)、青霉属(15.4%)为川楝内生真菌的优势真菌类群;共得到12个PKS基因和6个NRPS基因,其中NRPS基因都为青霉属。结论川楝内生真菌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强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能力,对青霉属和曲霉属内生真菌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川楝 内生真菌 系统发育 聚酮合成酶 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栽培羊肚菌的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羊肚菌人工栽培已成功,但栽培的羊肚菌分类地位不明确。本文对人工栽培的羊肚菌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和IT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羊肚菌为梯纹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并与GenBank中下载的羊肚菌属种建立了系统发育树。

关键词: 梯纹羊肚菌 形态特征 rDNA ITS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脂肪酶基因超家族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北京农业 2013

摘要:研究对动物脂肪酶基因超家族的5个成员蛋白家族43条mRNA序列做进化分析,利用MEGA4.0计算5个成员蛋白家族的组间和组内遗传距离,在脂肪酶超家族之间,LPL蛋白家族与EL、HL蛋白家族之间是有差别不大的遗传间隔,是为0.3867和0.5243。LPL蛋白宗族与PL、PLA1蛋白宗族之间是有很大的遗传间隔,是为0.9786和0.8791。

关键词: 动物脂肪酶基因超家族 遗传距离 系统发育 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野生灵芝菌株的ITS序列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个野生灵芝菌株为研究材料,以6个外源菌株为参考菌株,采用MEGA4软件对ITS序列进行NJ法聚类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4个灵芝菌株ITS序列与另外6个参考菌株对齐序列长度在357~369 bp之间,G/C含量变化为43.4%~57.7%;德昌灵芝1#、德昌灵芝4#和通江灵芝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德昌灵芝3#与它们的遗传距离为0.0029;与4个野生灵芝菌株亲缘关系由近到远分别是韩芝、红芝、灵芝(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黑灵芝、血芝、云芝;结合4个野生菌株的ITS序列分析结果和形态特征,4个菌株被鉴定为灵芝(Ganoderma lucidum)种类的不同株系。

关键词: 灵芝 ITS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个药用茯苓菌株的ITS序列分析

中国食用菌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19个来源不同的茯苓栽培菌株为材料,采用MEGA4软件对ITS序列进行NJ法聚类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9个药用茯苓菌株ITS长度为1 608 bp~1 611 bp,G/C含量在55.7%~59%之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0636,遗传差异不大,17个茯苓菌株组成1个大群,茯苓9号和茯苓5.545菌株各自单独聚为一个群。

关键词: 茯苓 系统发育 遗传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my基因的中国野桑蚕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家蚕的系统发育关系

昆虫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中国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家蚕B.mori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少数样本克隆测序)获得34个家蚕和野桑蚕样本淀粉酶基因amy序列片段(715bp)。分析发现56个多态性位点,鉴定出28种单倍型(haplotype);核苷酸多样性π=0.01390±0.00103,单倍型多样度Hd=0.988±0.011。核苷酸不配对分析(mismatchan alysis)和Fu’sFs检测表明中国野桑蚕曾发生过种群扩张。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野桑蚕传差异主要在种群内,种群间和地理组群间差异不显著。聚类树上34个样本聚为3枝/3蔟,野蚕和家蚕都不按地理区域或系统(类型)聚类,A枝由来自不同地区的野蚕和不同类型的家蚕混合构成,并且进一步分成3个亚枝,每一亚枝也同时包含家蚕和野蚕,B枝由3个家蚕和1个野蚕混合构成,C枝全部由来自不同地区的野蚕构成。网络分析没有发现"祖先单倍型"和优势单倍型。结果提示,淀粉酶基因是一个多态性丰富的分子标记,中国野桑蚕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据此推测家蚕起源于多种生态类型混杂的野桑蚕。

关键词: 家蚕 野桑蚕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淀粉酶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