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生产性能(模糊匹配)
12条记录
补饲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北川白山羊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放牧补饲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北川白山羊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择60只(6月龄)北川白山羊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即14%蛋白组、16%蛋白组、18%蛋白组和对照组(不补饲),每组15只,测定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结果显示:补饲组北川白山羊平均日增重、血清总胆固醇、尿素氮含量、葡萄糖含量、谷草转氨酶活性、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以及羊肉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补饲蛋白水平的增加,血清尿素氮含量呈线性增加(P<0.05),而羊肉水分含量呈线性减少(P<0.05);平均日增重、血清总胆固醇含量、血清葡萄糖含量和羊肉粗蛋白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结果表明:补饲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可以提高血清中血糖、尿素氮、总胆固醇浓度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高北川白山羊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等,北川白山羊的补饲料适宜蛋白水平为16%.

关键词: 北川白山羊 生产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屠宰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γ-氨基丁酸乳酸杆菌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产γ-氨基丁酸乳酸杆菌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300头平均体重(59.43±0.81)kg杜×长×大三元育肥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对照组饲喂100%基础日粮、30%发酵组饲喂70%基础日粮+30%发酵饲料、50%发酵组饲喂50%基础日粮+50%发酵饲料,试验期47 d后对生产性能和肉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发酵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6.67%和10.21%(P <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77%和4.95%(P <0.05);(2)50%发酵组红度(a*)值较对照组提高了7.15%(P <0.05),发酵组黄度(b*)值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34.54%和44.39%(P <0.05),滴水损失分别降低了2.43%和19.45%(P <0.05);(3)发酵组C16:1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72.73%和45.45%(P <0.05),C18∶1/C18∶2比列分别提高了19.95%和21.92%(P <0.05),C18∶0/C18∶2比例分别降低了6.54%和7.84%(P <0.05)。综上所述,产γ-氨基丁酸乳酸杆菌发酵饲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饲料报酬率,改善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提高猪肉品质,并且50%发酵饲料组成效果更好。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乳酸杆菌 发酵饲料 育肥猪 生产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蛋白质水平补饲料对早期断奶犊牦牛生产性能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蛋白质水平补饲料对3月龄早期断奶犊牦牛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3月龄(90±5)日龄]健康大通母犊牦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犊牛全放牧,试验组犊牛在放牧基础上分别补饲不同蛋白质水平(粗蛋白质水平分别17%、18%、19%)的3种等能量(增重净能5.6 MJ/kg)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补饲能够显著提高犊牦牛的平均日增重,17%、18%和19%补饲组分别提高了28.87%、47.47%和28.61%(P<0.05)。2)与对照组相比,补饲显著提高了血清尿素氮浓度(P<0.05),17%、18%和19%补饲组分别增加了10.57%、16.64%、21.84%(P<0.05)。3)与对照组组相比,补饲料粗蛋白质水平为18%时,显著提高了瘤胃和大肠的绝对重量和相对重量(P<0.05),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盲肠、结肠的绒毛高度以及十二指肠和盲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因此,补饲能够提高早期断奶母犊牦牛生产性能和促进胃肠道发育,早期断奶母犊牦牛的补饲料的适宜粗蛋白质水为18%。

关键词: 母犊牦牛 补饲料 蛋白质水平 生产性能 胃肠道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育成高品质茧丝蚕品种蜀绣×渝春生产性能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引进的高品质茧丝家蚕品种进行适应性筛选,育成适应四川地区使用的蚕品种蜀绣×渝春。经四川省家蚕品种实验室共同鉴定表明,该品种具有茧层厚,出丝率高,纤度细,纤度均方差小的显著特点。在春季其茧层率25.32%、解舒丝长1246 m、鲜毛茧出丝率19.93%、洁净97.34分,比对照种菁松×皓月分别提高2.36个百分点、26.11%、2.03个百分点、1.40分;茧丝纤度2.350 D,比对照种低17.17%。在秋季其茧层率25.28%、解舒丝长1105 m、鲜毛茧出丝率19.27%、洁净96.30分,比对照种夏芳×秋白分别提高3.62个百分点、24.44%、2.82个百分点、1.50分;茧丝纤度2.200D,比对照种低9.43%。该品种2012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宜于长江中下游流域茧丝绸一体化经营蚕区春季和晚秋季饲养。

关键词: 家蚕品种 蜀绣 渝春 高品质生丝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红三叶品种在川中地区的生长适应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四川省低海拔地区适应性较强的红三叶品种。2007—2011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3个红三叶品种进行农艺学性状观测。结果表明:3个红三叶都能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从物候期来看,3个品种差异不大,"自由"返青期较其他2个品种早;从农艺性状来看,"自由"具有植株高大、匍匐分枝数最多等特点,其次是"岷山";从干草产量来看,4年平均产量"自由"(9795kg/hm2)显著高于"岷山"和"巫溪"(P<0.05),其次是"岷山"和"巫溪",两者差异不显著;从田间表现来看,"自由"在3个参试品种综合表现最佳,是该地区的首推红三叶品种,其次是"岷山"和"巫溪"。

关键词: 红三叶 生产性能 品比试验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北地区紫花苜蓿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草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川北丘陵低山区的生产性能(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株高、分枝数、主根长、再生速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各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在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权重顺序为株高>分枝数>主根长>鲜草产量>茎叶比=再生速度>干草产量;在川北地区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紫花苜蓿品种是猎人河、霍普兰德和WL323等,爱菲尼特、特瑞和农宝等品种生产性能较差,苜蓿王和胜利两个品种虽然鲜草产量较高,但其再生速度慢,且苜蓿王茎叶比低,胜利干物质含量低,因而综合评价较差。

关键词: 苜蓿 生产性能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对套作多花黑麦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完善桑-草套作模式技术,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桑-草套作模式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olorum)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海湾’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多花黑麦草‘杰威’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降低;茎叶比在整个生育期呈"升-降-升"的趋势,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多花黑麦草‘海湾’在套作条件下产量高于‘杰威’,最适密度为25.020 kg/hm2,在高密度下减产严重;多花黑麦草‘杰威’最适密度为25.020~30.015 kg/hm2。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套作 多花黑麦草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7431的区域性鉴定及农村生产试验

蚕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苍溪49号×6031人工杂交桑树种子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碱和60Co-γ射线复合诱变,从诱变群体中选择出优良单株培育成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7431。经四川省桑品种区域性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新品种川7431具有生长势旺、秋叶硬化迟、叶片大而厚、节间密、高产、优质、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全年平均产叶量33 034.25 kg/hm2,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增产20.26%。用该品种桑叶养蚕的试验成绩为:万蚕收茧量19.56 kg,万蚕茧层量4.61 kg,5龄50 kg桑收茧量3.75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提高10.37%、10.43%、8.32%。新品种适合在四川省的平坝、丘陵,特别是容易发生干旱的蚕区栽植。

关键词: 桑树品种 川7431 化学诱导 辐射诱变 区域适应性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源鸡腿蘑Cc_1菌株的生产性能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研究了3种不同来源的7个鸡腿蘑Cc_1菌株的菌丝培养特征和农艺性状,还将7个菌株进行了两两对峙培养,结果表明克隆菌株和多孢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间菌丝生长速率、密度、色泽及现蕾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任意两菌株间均无拮抗。与保藏菌株相比较,多孢分离菌株在产量上有正负两种效应,而克隆菌株增产均在10%以上。

关键词: 生产性能 克隆菌株 多孢分离菌株 保藏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源平菇杂优1号菌株的生产性能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研究了3种不同来源的7个菌株的菌丝培养特征和农艺性状,还将7个菌株进行了两两对峙培养,结果表明,克隆菌株和多孢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间菌丝生长速率、密度、色泽及现蕾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任意两菌株间均无拮抗,但所有分离菌株的子实体形态特征及产量均不如保藏菌株。

关键词: 生产性能 克隆菌株 多孢分离菌株 保藏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