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辐射诱变(模糊匹配)
9条记录
3种保护剂对60Co-γ射线辐射栀子的保护效应

核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60Co-γ射线对栀子插条的辐射诱变作用及3种保护剂的保护效应,采用不同辐射剂量(5、10、20、40 Gy)辐射栀子插条,运用氯化钠(NaCl)、半胱氨酸(Cys)及维生素C(Vc)3种保护剂,分别设置4种不同浓度浸泡辐射后插条,分析不同辐射剂量及保护剂处理栀子插条的生根率、存活率、根长、根数、成株率、节间长度、分枝数、叶片数、叶长、叶宽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栀子插条的损伤逐渐增大。栀子插条60Co-γ射线半生根剂量为21.22 Gy,半致死剂量为81.65 Gy,半成株剂量为20.30 Gy。3种保护剂在较高剂量辐射下具有显著的保护效应。在20 Gy辐射剂量下,3.00 g·L-1 NaCl处理对栀子插条生根、生长保护效果较好。40 Gy辐射剂量下,0.12 g·L-1 Cys和0.08 g·L-1 Vc处理对栀子插条生根、生长保护效果较好。综上所述,3种保护剂均对较高剂量60Co-γ射线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保护效果与辐射剂量、保护剂浓度相关。本研究为栀子的辐射诱变育种及保护剂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栀子 辐射诱变 保护剂 保护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甘薯品种及其辐射诱变后代基因组变异的分子标记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 2020

摘要:利用SCo T、ISSR、CBDP等3种分子标记技术,对2个优质甘薯品种川薯34和川紫薯2号的60Co-γ辐射诱变后代进行基因组变异分析。结果表明,6条SCo T引物在参试材料中最多可扩增出40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6.67条,其中,在川薯34诱变后代中共检测到变异条带4条,在川紫薯2号诱变后代中共检测到变异条带7条;2条ISSR引物最多可扩增出6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3.0条条带,在川薯34的后代中发现变异条带1条,在川紫薯2号的后代中没有发现变异条带;6条CBDP引物最多可扩增出36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可扩增6条条带,在川薯34和川紫薯2号的后代中分别发现变异条带13条和7条。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SCo T、ISSR和CBDP等3种分子标记在川薯34诱变后代中的遗传相似性变异范围为0.80~1.00;在川紫薯2号诱变后代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异范围为0.86~1.00。研究结果显示,SCo T分子标记和CBDP分子标记的扫描结果均优于ISSR分子标记,且CBDP分子标记结果最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川紫薯2号和川薯34诱变后代的部分单株未发生变异,部分单株间存在变异,个别单株间遗传相似性差异较大。研究结果初步证明,悬浮细胞低剂量照射产生的甘薯诱变后代个体间变异较小,且突变程度与品种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分子标记技术和核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 分子标记 辐射诱变 遗传相似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创制抗稻瘟病紫叶两系水稻新材料

四川农业科技 2018

摘要:本研究采用辐射诱变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相结合的方法,创制出含2个抗稻瘟病基因Pi-9、Pi-K~h的、带紫叶标记性状的两用系水稻新材料(5500S,5514S)。分子检测显示5500S和5514S中的Pi-9基因来自亲本P88S,而5500S和5514S中含有Pi-K~h基因,Pi-K~h基因与IRBL kh-K3、C815S有关,这可能是辐照诱变后产生的结果。紫叶标记性状来自于紫S[安湘S/80-66(360S)//金麻粘(611S)///珍汕97B/庚紫//II-32B(BC5)],通过杂交导入完成材料创制。该材料不仅抗病,而且抗倒。

关键词: 辐射诱变 分子标记 稻瘟病 紫叶 两用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射线对小麦幼胚离体后的诱变效应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促进四川高产小麦的发展,拓宽种质资源,用四川小麦川麦58等与北方小麦济麦22等杂交的F1代幼胚为材料,利用辐射诱变产生突变体,探讨4、6、8、12 Gy等不同辐射剂量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何剂量的~(60)Co-γ射线对小麦幼胚离体后胚状体诱导率、愈伤组织的增值倍数及植株的再生率都有显著影响,所有处理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显著下降,其中愈伤组织诱导率从0 Gy 96.04%降到12 Gy 74.74%,愈伤组织增值倍数从3.22倍降到1.41倍,增值后绿点率从54.44%降到33.36%,剂量4和6 Gy的绿点率显著低于对照,而二者无显著差异。剂量6 Gy的植株再生率为19.76%,约为对照一半左右,当剂量达到8 Gy后,植株再生率大幅度下降,由此得出6 Gy的剂量是小麦幼胚辐射适宜的诱变剂量。

关键词: 小麦 幼胚 辐射诱变 离体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7431的育成

激光生物学报 2013 CSCD

摘要:以苍溪49×6031人工杂交桑种子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碱和60Co-γ射线复合诱变,从诱变群体中选择出优良单株培育成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7431,新品种经四川省桑品种区域性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新品种川桑7431具有生长势旺、叶片大而厚、节间密、高产、优质、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全年平均产叶量33034.25 kg/hm2,比对照湖桑32号增产20.26%。用该品种桑叶养蚕的试验成绩为:万蚕收茧量19.56 kg,万蚕茧层量4.61 kg,5龄50 kg桑产茧量3.75 kg,分别比对照湖桑32号提高10.37%、10.43%、8.32%。秋叶硬化迟。新品种适合在四川省的平坝、丘陵、特别是容易发生干旱的蚕区栽植。

关键词: 桑树品种 化学诱导 辐射诱变 川桑743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7431的区域性鉴定及农村生产试验

蚕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苍溪49号×6031人工杂交桑树种子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碱和60Co-γ射线复合诱变,从诱变群体中选择出优良单株培育成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7431。经四川省桑品种区域性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新品种川7431具有生长势旺、秋叶硬化迟、叶片大而厚、节间密、高产、优质、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全年平均产叶量33 034.25 kg/hm2,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增产20.26%。用该品种桑叶养蚕的试验成绩为:万蚕收茧量19.56 kg,万蚕茧层量4.61 kg,5龄50 kg桑收茧量3.75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提高10.37%、10.43%、8.32%。新品种适合在四川省的平坝、丘陵,特别是容易发生干旱的蚕区栽植。

关键词: 桑树品种 川7431 化学诱导 辐射诱变 区域适应性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射对甘蓝型油菜诱变效应初探

西南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本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用3个不同60Co-γ射线剂量(800,1000,1200 Gy)辐射处理材料,研究辐射对出苗率、成苗率及M1,M2植株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辐射M1植株与其对照在SSR引物上具有条带上的多态性。②基因型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成苗率同一剂量辐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出苗率的差异依材料不同表现不同。③辐射M1植株株高、分枝部位、单株角果总数和单株重量明显低于对照,千粒重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M2植株变异株系分枝部位与对照的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明显低于对照,其它性状表现出的规律不明显。④国内春性品种最佳辐射剂量是1000,1200 Gy,国外冬性较强的品种最佳辐射剂量则为800~1000 Gy。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辐射诱变 γ射线 SSR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辐射诱变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用3个不同60co-γ射线剂量(800Gy,1000Gy,1200Gy)辐射处理材料,研究品种辐射前含油量,芥酸,硫苷和硫等成分的含量与辐射后成苗率的相关性及辐射处理对成苗率和M1,M2植株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辐射前种子芥酸和硫的含量与成苗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表现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相关系数增加;含油量与成苗率则呈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相关系数的负值增加。(2)基因型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成苗率同一剂量辐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3)辐射M1植株与其对照在SSR引物上具有条带上的多态性。(4)辐射M1植株株高、分枝部位、单株角果总数、每株角粒数和单株重量明显低于对照,千粒重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M2植株变异株系分枝部位与对照的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明显低于对照,其它性状表现出的规律不明显。(5)国内春性品种最佳辐射剂量是1000~1200Gy,国外冬性较强的品种最佳辐射剂量则为800~1000Gy。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辐射诱变 γ射线 SSR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单倍体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研究

核农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剂量的60 Co γ射线诱变处理杂交当代干种子,以 MW14 和改良 MS 为基本培养基;从MF1 或MF2 代中选择优良单株为供体进行花药培养。针对辐射诱变剂量、低温预处理供体幼穗、变温诱导培养和低温预处理愈伤组织与花培出愈率、绿苗分化率的关系以及越夏控苗和花粉植株移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提高获得遗传稳定的可育性加倍单体—纯合二倍体花粉植株的频率,通过大田系谱法可快速选育出新的小麦突变体品种( 系) 及育种材料。这种小麦单倍体辐射诱变育种途径不仅保留了辐射诱变育种固有的特点,同时可将育种周期缩短3 ~4 个世代,提高了小麦辐射诱变育种的效率。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辐射诱变 单倍体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