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何文铸 1 ; 杨俊品 1 ; 杨麟 1 ; 刘应红 2 ; 陈洁 1 ; 朱永卉 1 ; 米色 3 ; 拉吉泽郎 3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四川农业大学
3.四川省丹巴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
关键词: 丹巴县;泥石流;玉米;抗逆减灾;应急对策
期刊名称: 四川农业科技
ISSN: 1004-1028
年卷期: 2020 年 007 期
页码: 29-30
摘要: 2020年6月17日,甘孜州丹巴县持续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6镇17村受灾,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当前灾区小春作物处于收获后期,大春作物处于生长关键时期,为助力灾区的粮食生产尽快恢复,保障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玉米等大春作物抗逆减灾应急对策,旨在为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提供科技服务.
- 相关文献
[1]花期干旱和灌溉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流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刘永红,YANG Qing. 2008
[2]土层厚度和夏旱对丘陵区“土壤-作物”水分影响研究. . 2004
[3]玉米与一年生大刍草杂交F1代生物学特性研究. 杜周和,周晓康. 2011
[4]玉米抗纹枯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初步研究. 杨俊品,荣廷昭,谭君,邱正高. 2005
[5]覆盖栽培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陈猛,刘永红,何文铸,高强,柯国华. 2007
[6]玉米纹枯病抗源及抗性遗传. 唐海涛,杨家秀,李晓,陈德全,张彪,石永刚,黄宜祥. 2003
[7]四川玉米阴雨低温减灾防御对策及展望. 刘永红,杨勤,高强. 2006
[8]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张彪,林勇,叶国成,陈宛秋. 2007
[9]西南玉米育种目标要求及种质选择. . 2007
[10]四川省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2007
[11]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范继征,钟昌松,石达金,程伟东,刘永红,闫飞燕. 2014
[12]10个玉米品种耐密性分析及其对主要性状的影响. 程伟东,闫飞燕,石达金,吕巨智,张玉,钟昌松,刘永红. 2017
[13]玉米自交系48-2和R08辐照后代M_3株系遗传变异的SSR分析. 石海春,柯永培,袁继超,余学杰. 2011
[14]玉米脂肪酸值测定方法的探讨. 秦玲,刘月悦,白胜. 2019
[15]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 高聚林,赵明,董树亭,李少昆,杨祁峰,刘永红,王立春,薛吉全,柳京国,李潮海,王永宏,王友德,宋慧欣,赵久然. 2012
[16]运用群体改良提高四川玉米地方种质的进展. . 1993
[17]玉米S组CMS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李建生,刘纪麟,石永刚. 1997
[18]玉米种子休眠相关蛋白的鉴定与分析. 冷亦峰,周树峰,刘坚,荣廷昭. 2014
[19]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全选择研究.I.开化期性状的直接选择响应. 石德权,徐家舜,杨引福,康继伟,汪黎明. 1995
[20]玉米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粮饲通用型高产抗病杂交种成单3601的选育
作者:何文铸;杨麟;朱永卉;肖启银;刘培;张祯勇;黎剑;练景龙
关键词:玉米;粮饲通用;抗逆性;高产;机收
-
桑馒头制作工艺探究
作者:李鑫鑫;周雨芬;王飞;王炬超;祁伟亮;黄盖群;任迎虹;陈洁;赵兴
关键词:桑;头制作;酵母;发酵温度
-
养分高效利用回交转育玉米自交系研究简报
作者:杨麟;朱永卉;何远远;何文铸
关键词:玉米;养分高效;自交系;回交转育
-
玉米地方品种'沃日黄'与'沃30'重组后代配合力分析
作者:杨麟;杨克诚;朱永卉;邓路长;陈洁;谭君;李燕;张彪;杨俊品;唐海涛;何远远;彭华;何文铸
关键词:玉米;地方品种;重组系;配合力;育种方法
-
3份氮高效利用基因转基因杂交玉米产量评价
作者:朱永卉;杨麟;何远远;何文铸
关键词:玉米;氮利用效率;环境污染;转基因
-
高赖氨酸玉米F2∶3群体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作者:李燕;谭君;李红梅;魏明;何立群;赵后娟;杜林;刘可心;邓路长;杨俊品;唐海涛
关键词:玉米;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群体;荃玉9号
-
中国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
作者:李永祥;李春辉;杨俊品;杨华;程伟东;汪黎明;李凤艳;李会勇;王延波;李淑华;扈光辉;刘成;黎裕;王天宇
关键词:玉米;产量;杂种优势;数量性状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