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杂交水稻(模糊匹配)
314条记录
高整精米率杂交水稻新组合旌3优177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旌3优177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旌3A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恢复系成恢177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不仅高产稳产,并且具有高整精米率、低垩白米率及低垩白度等特点,201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15009)。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旌3优177 整精米率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旌优127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旌优127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旌香1A与四川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恢复系成恢727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米质达国标2级,2013年通过四川省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旌优127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十二五”审定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特征特性分析

中国稻米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对"十二五"期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9个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旌优127组合在"优、早、丰、抗"等方面表现较好,其次是川优6203。同时针对参试9个组合存在的垩白高这个共性问题,提出从米粒容重和宽厚比方面着手,降低稻米的垩白。

关键词: 杂交稻 中籼迟熟品种 特征特性 审定 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条件下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稻旌优127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生态条件下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旌优12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种施氮量(中等施氮量MN,120 kg·hm-2;高等施氮量HN,180 kg·hm-2)和3个移栽密度(12.0、16.5、22.5穴·m-2,记作D1、D2、D3)下,德阳、泸州生态点杂交稻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生产、稻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德阳点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高于泸州点,德阳点播种至齐穗平均太阳辐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均高于泸州点,但其齐穗至成熟平均太阳辐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低于泸州点。与泸州点相比,德阳点杂交稻产量、糙米率和精米率分别增加了14.3%~24.3%、0.9%~1.9%和0.7%~5.3%,其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每穗粒数、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上。不同生态条件下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同。德阳点杂交稻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少,相同施氮量水平下杂交稻产量随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MND3产量最高,为10.87~11.72 t·hm-2,且该密肥组合下碾米的品质、外观、食味相对较好。泸州点杂交稻产量随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HND3产量最高,达到9.25~9.85 t·hm-2,碾米的品质、食味相对较好。德阳点的最佳密肥组合为120 kg·hm-2和22.5穴·m-2;泸州点的密肥组合为180 kg·hm-2和22.5穴·m-2。由此可见,合理的施氮量和适宜的移栽密度有助于提高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生态稻区肥料优化管理和合理密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态条件 施氮量 杂交稻 产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水田免耕条件下氮肥管理和移栽密度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川绿优642、蓉优1015、冈优725为材料,研究了西南稻区冬水田在免耕条件下施肥模式(A1,"底肥一道清";A2,平衡施肥)和移栽密度(C1,1.4万丛/667 m~2;C2,1.1万丛/667 m2;C3,0.8万丛/667 m~2)对杂交中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1处理的平均产量要比A2处理低4.76%;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参试品种产量呈增加趋势,以C1处理的产量最高,较C2和C3处理平均分别增加了2.4%和3.5%;对不同类型品种而言,以川绿优642(多穗型)产量最高,较冈优725(大穗型)和蓉优1015(穗粒兼顾型)分别增加了8.3%~15.6%、6.3%~17.3%,其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上。施肥方式对杂交中稻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品种、栽插密度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显著。由此可见,选用分蘖力强的穗数型品种,适当增加移栽密度,采用"底肥一道清"的施肥方式是四川冬水田免耕水稻实现高产、省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免耕 杂交稻 施肥方式 移栽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杂交水稻开花比例鉴定耐高温性的方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强的品种,是缓解极端自然高温导致大幅减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改进水稻品种耐高温性的鉴定技术,2013年和2014年以4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用钵栽方法,分别在开花前后不同时间将钵栽水稻移至人工气候室38.0℃高温下处理5 h,以室外常温(穗层日最高气温31.2~32.8℃)处理为对照,研究极端高温时段对结实率的影响。2015年和2016年以4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进行5个分期播种试验,于水稻穗层温度达35℃以上时期,从5个播种期中选择20个同期开始抽穗、生长整齐的稻穗挂牌标记,观察不同时段开花比例,以研究品种间开花期耐高温能力与不同时间开花比例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开花期高温下11:30前的开花比例、常温下12:00前开花比例分别与耐高温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耐高温品种主要通过提高高温下的结实率而间接增强其耐高温指数,而高温下的结实率则直接影响耐高温指数。高温下开花早的品种在常温下开花也早,杂交水稻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9:30—12:30,品种间在不同时刻开花的比例各异。开花后2 h遇高温对结实率影响不明显;穗层气温34℃、35℃且频率达80%以上的最早出现时间分别在13:30和15:30,选择日最高温度≥34℃或35℃出现前2 h开花比例高的品种,能有效地避开高温伤害。基于以上分析分别建立了利用开花期高温下11:30前开花比例、常温下12:00前开花比例和高温下结实率3个指标预测鉴定耐高温指数回归模型,准确率(预测值/实测值)高达92.29%~102.73%。为水稻品种开花期耐高温性鉴定提供了科学适用的新方法。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温胁迫 开花时刻 开花比例 结实率 耐高温指数 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与收获期对水稻灌浆期、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水稻品种(系)的适宜播种时间,确保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方法】以6个恢复系及其所配的12个组合为材料,采用4期播种(前后两期间隔6 d),利用二因素两向分组资料无重复观察值模型与最小显著差数测验法(LSD法)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比较,研究不同播期对籽粒产量、灌浆期、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以及成熟后推迟收获对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的恢复系糙米率有显著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糙米率有降低趋势;籽粒产量、灌浆期、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在不同播期间无显著差异。II优组合不同播期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宜香优组合1~3期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第4期显著减少;不同播期对杂交稻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影响较大,推迟播种会降低糙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但对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影响不显著。第4期推迟收获会导致糙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增加,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不同程度降低。【结论】恢复系和杂交稻在川南3月27日后推迟播种,产量有减产趋势,4月上中旬播种产量减少极显著;恢复系和杂交稻谷粒长宽比不受播期影响;杂交稻灌浆期、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受播期的影响比恢复系大;杂交稻成熟后不及时收获会导致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差。

关键词: 杂交稻 恢复系 播种期 收获期 灌浆期 产量 米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间水稻不育系播抽期差异分析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39个不育系为材料,采用2因素两向分组资料无重复观察值模型对不育系不同播期间播抽期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比较,以明确不同不育系的播抽期受环境的影响程度,为不育系繁殖、制种时的花期安排和调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202A、泸香618A、内香6A、绵69A、泸5406A、Y19A、绵7A和川谷A这8个不育系播期间播抽期差异极显著;雅7A、3850A、绵香8A、泸香98A、川106A和旌1A这6个不育系播期间播抽期差异显著;绵香93A、Q3A、绵5A、Q1A、雅5A、贡1A、雅香1A、中浙A、旌3A、6880A、9A、Y17A、德香074A、7402A、82A、Y16A、B213A、德66A、泸56S、16A、5680A、5360A、71A、Ⅱ-32A和宜香1A这25个不育系播期间播抽期差异不显著。不同播期间播抽期差异极显著或显著的不育系的开花期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会给制种的花期安排增加难度,一方面要谨慎使用这类不育系,另一方面用这类不育系繁殖、制种时应更加重视花期安排和调节,以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播抽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条件下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稻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需要的施氮量和移栽密度不同,研究不同生态条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下杂交稻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可为不同生态稻区肥料优化管理和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在四川德阳和泸州进行两因素列区田间试验。主区为中氮(N 120 kg/hm~2)和高氮(N180 kg/hm~2)两种施氮量,副区为低密(12.0穴/m~2)、中密(16.5穴/m~2)、高密(22.5穴/m~2)3种移栽密度。调查了杂交稻产量及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规律。【结果】德阳土壤全氮、碱解氮、水稻全生育期平均太阳辐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昼夜温差、积温均高于泸州点,在德阳点的杂交稻产量、氮、磷、钾吸收量分别较泸州点增加了19.2%、24.0%、3.3%、9.5%,生产单位稻谷产量所需的磷、钾量较泸州分别减少了15.2%、8.0%,氮需要量与泸州点相当,杂交稻氮、磷、钾收获指数分别增加了9.2%、9.4%、5.6%。不同生态条件下杂交稻的氮磷钾吸收特点和利用特性不同。在德阳点,高氮处理较中氮处理杂交稻氮、磷、钾吸收量高但产量低;相同氮水平下杂交稻产量、氮磷钾吸收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中氮高密组合产量较高,为10.87~11.72 t/hm~2,且该肥密组合下成熟期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处于中等水平,氮、磷、钾收获指数最高,单位稻谷产量的氮、磷、钾需要量相对较低。在泸州点,杂交稻产量和氮磷钾吸收量在高氮高密度处理最优,产量达到了9.25~9.85 t/hm~2,成熟期植株体内氮、磷、钾吸收量也相对较高,但不同肥密组合之间生产单位稻谷产量的氮、磷、钾需要量差异不显著。【结论】生态条件显著影响着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能力,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状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施氮量和移栽密度。本试验中,德阳稻区温光资源充足,土壤肥力也较高,最佳肥密组合为N 120 kg/hm~2和密度22.5穴/m~2;泸州稻区温光资源略低,土壤肥力水平也不如德阳,其适宜的施氮量为N 180 kg/hm~2,密度为22.5穴/m~2。

关键词: 生态条件 杂交稻 施氮量 养分吸收 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内6优138的选育与应用

中国稻米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内6优138是用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内香6A与优质恢复系绵恢138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病、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于2016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选育经过、品种表现、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内6优138 优质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