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杂交水稻开花比例鉴定耐高温性的方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兴兵 1 ; 蒋鹏 1 ; 张林 1 ; 熊洪 1 ; 郭晓艺 1 ; 朱永川 1 ; 刘茂 2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杂交水稻;高温胁迫;开花时刻;开花比例;结实率;耐高温指数;鉴定方法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17 年 09 期

页码: 1335-13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用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强的品种,是缓解极端自然高温导致大幅减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改进水稻品种耐高温性的鉴定技术,2013年和2014年以4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用钵栽方法,分别在开花前后不同时间将钵栽水稻移至人工气候室38.0℃高温下处理5 h,以室外常温(穗层日最高气温31.2~32.8℃)处理为对照,研究极端高温时段对结实率的影响。2015年和2016年以4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进行5个分期播种试验,于水稻穗层温度达35℃以上时期,从5个播种期中选择20个同期开始抽穗、生长整齐的稻穗挂牌标记,观察不同时段开花比例,以研究品种间开花期耐高温能力与不同时间开花比例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开花期高温下11:30前的开花比例、常温下12:00前开花比例分别与耐高温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耐高温品种主要通过提高高温下的结实率而间接增强其耐高温指数,而高温下的结实率则直接影响耐高温指数。高温下开花早的品种在常温下开花也早,杂交水稻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9:30—12:30,品种间在不同时刻开花的比例各异。开花后2 h遇高温对结实率影响不明显;穗层气温34℃、35℃且频率达80%以上的最早出现时间分别在13:30和15:30,选择日最高温度≥34℃或35℃出现前2 h开花比例高的品种,能有效地避开高温伤害。基于以上分析分别建立了利用开花期高温下11:30前开花比例、常温下12:00前开花比例和高温下结实率3个指标预测鉴定耐高温指数回归模型,准确率(预测值/实测值)高达92.29%~102.73%。为水稻品种开花期耐高温性鉴定提供了科学适用的新方法。

  • 相关文献

[1]杂交籼稻结实率的高温响应研究初报. 姜心禄,郑家国. 2008

[2]杂交水稻结实率稳定性的遗传分析. 郑家奎,赵甘霖,张长伟,万先齐,朱永川. 1999

[3]杂交中稻根系及地上部性状对结实率的通径分析. 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 2003

[4]杂交中稻开花期高温对结实率影响及其与组合间库源结构和开花习性的关系. 张林,熊洪,朱永川,刘茂,蒋鹏,郭晓艺. 2015

[5]不同杂交中稻品种开花期耐高温性鉴定. 徐富贤,周兴兵,张林,蒋鹏,刘茂,郭晓艺,朱永川,熊洪. 2020

[6]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 郑家奎,朱永川,熊洪,王贵雄. 2005

[7]茄子品种抗黄萎病性鉴定方法研究. 曾华兰,李琼芳,何炼,韦树谷. 2006

[8]茶树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抗性差异及鉴定方法的研究. 谢堃,凌泽芳,谢冬祥,吴蔚文,钱伟. 1994

[9]四川杂交水稻品种耐高温特性研究. 徐富贤,朱永川,张林,郭晓艺,刘茂,周兴兵. 2011

[10]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因子及其间接鉴定方法研究. 熊洪,朱永川,张林,万先齐,刘茂,杨大金. 2013

[11]以不育系为母本、大颖野生稻为父本的远缘野栽杂交简化技术研究初报. 张淑平. 2000

[12]5种川属淫羊藿可杂交性研究. 孙佩,叶霄,胡尚钦,杨晓. 2016

[13]提高亚种间杂交水稻结实率的主要栽培技术研究. 孙晓辉,谭中和. 2006

[14]成都平原两熟区籼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 池忠志,姜心禄,郑家国. 2012

[15]杂交再生稻开花期耐寒性及安全抽穗期研究. 张景国. 1991

[16]光周期诱导对两系杂交稻育性的影响. 谢戎,罗光才,吴丽君,邓锡洪. 1994

[17]提高籼型两系杂交稻产量的主攻方向研究. 谢戎,杨正林,何光华,左永树,王贵雄. 1997

[18]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杂交稻籼型恢复系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英文). 况浩池,曾祥瑞,罗俊涛,曾正明,杨扬,陈光珍,何兴材,付均. 2013

[19]籼型两用系1103S在泸州春繁的可行性研究. 谢戎,何光华,余全洪,李永洪. 1999

[20]籼型光敏不育系1103S的春繁技术研究. 谢戎,余金洪,何光华,扬正林,骆强.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