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整精米率(模糊匹配)
13条记录
整精米率杂交水稻新组合旌3优177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旌3优177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旌3A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恢复系成恢177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不仅高产稳产,并且具有高整精米率、低垩白米率及低垩白度等特点,201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15009)。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旌3优177 整精米率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南杂交中稻收割期与干燥技术对整精米率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6

摘要:以杂交中稻组合川谷优642和蓉优1015为材料,在冬水田区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收割期、干燥时间与干燥方式对整精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收割时期、干燥时间与干燥方式4个因子及其互作效应对整精米率有极显著影响。川谷优642的整精米率比蓉优1015高,干燥时间短的处理比干燥时间长的处理整精米率高,坝晒处理比用簸箕晒的处理整精米率高。籽粒水分含量在12.27%~14.67%之间时,整精米率与籽粒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收获时期 干燥技术 整精米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因子及其间接鉴定方法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6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库源和籽粒性状与整精米率间的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影响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关键因子及其间接鉴定方法。结果表明,粒长、长宽比、株高、齐穗期SPAD值和垩白粒率5个性状是影响整精米率的关键因子,分别建立了整精米率与粒长、长宽比和垩白粒率的回归方程,利用这些回归方程预测,当稻谷的粒长<9 mm或长宽比<3或垩白粒率<70%时,稻谷整精米率达3级以上的概率为87.50%~94.44%。为杂交中稻优质组合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整精米率 关键因子 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2 CSCD

摘要:以26个籼型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设施氮量、齐穗期疏花、剪叶处理,研究了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整精米率的差值(低氮-高氮)分别与低氮和高氮下各组合相应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的叶粒比已经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而整精米率不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提高,籽粒容重进一步下降,因而整精米率下降。大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不足以维持籽粒正常灌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下降;当提高施氮水平后,叶粒比有一定程度提高,库源矛盾有所缓解,籽粒容重也相应提高以致整精米率增加。预测出在4.5叶左右按26.64 cm×19.98 cm规格、每穴栽双株和本田施纯氮150kg/hm2的栽培条件下,当群体平均着粒数≥194粒的杂交组合,整精米率比低氮水平有提高趋势。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施氮水平 整精米率 库源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条件下不同晾晒方式对泸香615裂纹米形成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0

摘要:通过6个处理的试验设计,研究了在自然条件下不同晾晒方式对国审优质杂交稻泸香615裂纹米形成和整精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竹制躺席隔地晾晒,晾晒稻谷厚度为3cm,晾筛过程定时均匀翻动的晾晒方式对降低泸香615裂纹米粒和裂纹米率,提高整精米率有极显著的作用。晾晒时稻谷厚度对降低裂纹米率很关键,建议晾晒稻谷厚度在3cm以上。

关键词: 优质杂交稻 泸香615 晾晒方法 裂纹米 整精米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稻谷整精米率与籽粒及穗部性状的关系研究

中国稻米 2010

摘要: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2个施氮水平条件下,通过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杂交中稻稻谷整精米率与籽粒及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的长、长宽比、长厚比、千粒重分别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的宽、宽厚比、容重、着粒数和结实率则分别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的长、宽、厚、长厚比、宽厚比5个性状对整精米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极大。并预测出在川东南生态条件下,整精米率达56%~52%(国家1~3级优质稻标准)的籽粒及穗部性状值分别为:籽粒长8.10~8.58mm、宽3.16~3.06mm,长宽比2.58~2.84,长厚比3.70~3.93,宽厚比1.44~1.40,容重1.02~0.99g/ml,千粒重26.20~27.47g,每穗粒数229.16~213.56粒。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整精米率 籽粒性状 穗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东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材料,研究了超稀栽培与传统栽培间稻米整精米率的变异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小穗型组合在超稀栽培条件下的整精米率会明显改善,而大穗型组合的整精米率反而降低。其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传统栽培条件下的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较高,改为超稀栽培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明显降低,相对提高了籽粒容重,近而提高了整精米率。大穗型组合在传统栽培条件下的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较低,改为超稀栽培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明显降低,此时因库源比例失调,源明显不足以致籽粒充实度差,从而相对降低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超稀栽培应选用传统栽培条件下着粒数不超过177粒的组合为宜。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超稀栽培 整精米率 库源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东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品种库源结构对稻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2 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 ,研究了品种齐穗期库源结构对稻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整精米率与源库比呈极显著负相关 ,垩白粒率与源库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原因在于 ,随着杂交组合每穗着粒数的增加 ,单位颖花的源占有量减少 ,稻穗籽粒灌浆速率降低 ,灌浆历期延长 ,籽粒容重增大 ,整精米率提高 ;当籽粒灌浆速率降低时 ,淀粉粒间空隙减小 ,稻米垩白面积也减小 ,垩白粒率下降。川东南高温伏旱区生态条件下 ,杂交中稻组合稻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要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应选用大穗型组合

关键词: 高温伏旱区 杂交中稻 库源结构 整精米率 垩白粒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东南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对稻米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II优 7号’、‘汕优 6 3’和‘香优 2号’为材料 ,研究了超稀栽培与稻米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关系及其作用原因 ,结果表明 :栽秧密度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垩白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中高氮施肥水平条件下 ,当栽秧密度超稀到 7.5 1万穴·hm-2 时 ,在保证比传统高产栽培密度每公顷栽秧 2 1.6 4万穴的对照不减产前提下 ,整精米率提高了 15 .6 9%~ 2 9.92 % ,垩白粒率降低了 16 .34%~ 2 1.2 2 %。其原因在于 ,超稀植增加了每穗着粒数 ,降低了齐穗期的叶粒比 ,以致稻穗籽粒灌浆速率减慢而改善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齐穗后 2 0d施氮可同时起到提高结实率和整精米率的双重效果。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超稀植 整精米率 垩白粒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杂交稻整精米率的作用因子及改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利用31个杂交籼稻组合在同一地点三个季节的试验资料,分析了整精米率性状的遗传主效应、环境效应、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等19个因子。结果表明:①作用于杂交籼稻整精米率主因子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59 89%),次因子是基因效应(34 57%),环境因子具有一定作用(5 54%);②整精米率的选择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选择宜针对特定的环境进行;③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作用于杂交籼稻整精米率的相关因子不同,经济产量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对整精米率具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结实率、粒重、生育期、米粒宽、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垩白度等因子在不同环境下对整精米率的作用方式和程度不同;④遗传育种中需要注意杂交籼稻整精米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相关因子的作用方向、程度,进而育成可以适应不同地区或某一生态区种植的高整精米率的新品种。

关键词: 稻米 因子 外观品质 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 整精米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