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密度(模糊匹配)
39条记录
不同播种密度对芜菁块根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蔬菜 2022

摘要:为了解决藏区芜菁种植密度不均匀、块根大小不一致、产量低,无法满足加工企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问题,以对本地芜菁品种提纯后的新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川西藏区不同播种密度(株行距20 cm×30 cm、25 cm×30 cm、30 cm×30 cm和35 cm×30 cm)对芜菁块根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芜菁块根横切面直径和单株块根质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大小顺序均为株行距35 cm×30 cm>30 cm×30 cm>25 cm×30 cm>20 cm×30 cm;各处理芜菁产量间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大小顺序为株行距30 cm×30 cm>35 cm×30 cm>20 cm×30 cm>25 cm×30 cm。结合芜菁植株性状、产量及芜菁深加工企业对优质原材料的要求,得出川西藏区芜菁栽培的最佳株行距为30 cm×30 cm;如产品用作饲料,则采用株行距35 cm×30 cm和30 cm×30 cm这2种密度均可。

关键词: 密度 芜菁 块根 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和密度对酿酒高粱生长发育、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明确不同播期和密度下对高粱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川南地区主推的酿酒高粱品种‘宜糯红4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6个播期和4个密度,研究了2个因素对高粱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显著缩短,密度间差异不显著。日均温和日均日照成为影响生育期的重要气象因子,且与其呈显著负相关。在高粱主要生育阶段中,播抽期在全生育期中占比最大,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呈显著下降趋势。播期和密度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影响显著,播期推迟,株高、穗长和茎粗减小,穗柄长度增加;密度增大,株高和穗柄长度增加,穗长变短。播期推迟,籽粒产量呈短暂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籽粒产量与穗长、穗粒质量和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产量与其构成要素的相关性表现为:穗粒数>穗粒质量>穗长>千粒质量,表明穗粒数对高粱籽粒产量的影响最大。适期早播可以提高生育期天数,获得有效的光热资源和干物质积累空间,从而获得高产。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下,酿酒高粱新品种‘宜糯红4号’在3月20日左右播种,按照种植密度9.75万~10.50万株·hm-2,可获得最高产量为5 296.6 kg·hm-2

关键词: 酿酒高粱 播期 密度 气象因子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玉米新品种协玉901的最适密度和氮肥量

中国种业 2022

摘要:为探究密度和氮肥对玉米新品种协玉901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区种植密度和副区施氮肥量各设5个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施氮肥量对协玉901的产量性状影响较大,协玉901的容重整体较高,表明其籽粒饱满,营养物质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粗蛋白与脂肪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这6个产量相关性状之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综合排名结果显示,排名前5的均为45000株/hm~2的处理,A1N3(种植密度45000株/hm~2,纯氮180kg/hm~2)处理排名第1位,是协玉901最佳种植条件。但当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纯氮量为120kg/hm~2时协玉901产量达到最高。

关键词: 协玉901 密度 施氮肥量 产量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模式及栽插密度对四川丘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探究施肥模式和栽插密度对四川丘区水稻产量及生长的影响,以‘蜀优217’和‘天优湘99’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肥模式,裂区为栽插密度,探究不同处理对四川丘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深施肥能有效提升水稻产量,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侧深施肥模式下,‘蜀优217’适宜较高的栽插密度,而‘天优湘99’栽插密度过高,穗粒数及结实率大幅下降,成穗率及转运率降低。因此,侧深施肥技术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栽插密度

关键词: 水稻 四川丘区 施肥模式 氮肥 密度 产量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份多年生高粱属新材料的农艺性状及其饲用潜力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CSCD

摘要:为明确高粱属新材料'SX-1'的基本性能,对其饲用潜力进行初步评价,本研究以'晋牧1号'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 sudanense cv.'Jinmu No. 1')为对照进行连续2年品比试验,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成分等进行测定.新材料'SX-1'表现为多年生且雄性不育,第1年抽雄期刈割时平均株高为311.33 cm,显著高于(P<0.05)'晋牧1号'(263.00 cm),分蘖数为12.00~13.00个,第2年分蘖数极显著提高(可达40个以上).建植第1年鲜草总产量为110822.43 kg/hm2,显著低于(P<0.05)'晋牧1号'(125846.43 kg/hm2);但干草总产量(22300.71 kg/hm2)显著高于(P<0.05)'晋牧1号'(19039.32 kg/hm2).'SX-1'建植第2年鲜、干草总产量为150373.33 kg/hm2和28866.77 kg/hm2,分别较'晋牧1号'高10.53%和38.00%,同时较第1年增加了35.69%和29.44%.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含量年平均分别为9.98%、53.28%和2.20%,均与'晋牧1号'(10.05%、53.93%、2.09%)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年均为35.25%,显著低于(P<0.05)'晋牧1号'(45.20%);粗灰分为8.59%,显著高于(P<0.05)'晋牧1号'(7.57%).相对饲用价值为107.27,高于'晋牧1号'(92.61).新材料'SX-1'生物产量高、耐刈割、饲用品质优良,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多年生高粱血缘的高粱属种间杂交种是选育饲草高粱的潜在方向.

关键词: 高粱 产量 营养品质 密度 饲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区油菜品种早熟适宜机收特性评价及适宜密度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早熟、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及适宜的种植密度,为西南区早熟油菜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对西南地区5家单位近年来育成的15个油菜品种的早熟性、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株型、抗裂角性、茎秆抗折性、抗倒伏性等关键指标进行评价,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早熟油菜品种.同时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探索适宜种植密度.[结果]参试品种中,大于73%的品种早熟性突出,53%的品种花期集中成熟一致性好,30%的品种适宜机收特性好;云油杂12号、渝油55、宜早油一号早熟性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特性突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参试品种产量均先增后减;选用紧凑株型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可以降低株高和单株重,减轻倒伏从而增加产量;抗裂角指数和每角粒数、千粒重均呈正相关,尤其与千粒重相关系数大于0.49.[结论]本研究筛选出3个早熟适宜机收的油菜新品种,所有品种均表现为在20万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

关键词: 机械化收获 西南地区 早熟油菜品种 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不同熟期油菜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熟期油菜在施氮量和密度互作下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对籽粒贡献与产量效应,以不同熟期(早熟和晚熟)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6年在简阳进行品种、氮肥与密度三因素多水平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和对籽粒贡献的影响总体均大于施氮量。在密度和氮肥互作效应下,干物质积累量的改变量总体上表现为成熟期>花末期>盛花期>初花期>苗期,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少,其中晚熟品种对密度和施氮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干物质分配率在花期前、花期、成熟期最大差异分别表现在叶片、茎秆、角果。在相应生育期,随着密度的增大,叶片分配率显著递减,而茎秆、角果的分配率则显著递增;干物质贡献量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少,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的降幅大,随着施氮量增加晚熟品种干物质贡献量呈上升趋势,早熟品种干物质贡献量花前呈上升趋势,花后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除低氮处理外)。在低氮(120 kg·hm~(-2))、中氮(240 kg·hm~(-2))下,随着密度的增大,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氮(360 kg·hm~(-2))条件下,随着密度增大,产量显著递增;早熟品种的产量在中氮(240 kg·hm~(-2))下达到最高,平均为2 244. 75 kg·hm~(-2);晚熟品种的产量在高氮(360 kg·hm~(-2))下达到最高,平均为2 472. 15 kg·hm~(-2);早熟品种最佳密肥组合为240 kg·hm~(-2)和30~45万株·hm~(-2),晚熟品种最佳密肥组合为360 kg·hm~(-2)和30~45万株·hm~(-2)。综上,氮肥和密度主要通过改变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贡献量来影响产量,晚熟品种更易通过调节氮肥和密度等手段实现高产量。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熟期油菜氮肥及密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菜 氮肥 密度 干物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移栽密度下氮素调控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9

摘要:为了明确移栽密度和氮素调控对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产量形成特点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旌优127为材料,于2016—2017年在四川泸州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移栽密度下,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高密(D3,24万丛/hm2)条件下,N2处理(测苗定氮施肥)施氮量较N1处理(225 kg/hm2)平均减少了7.8%,但其头季产量、 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量却较N1处理分别增加了4.9%、15.4%和6.8%;随移栽密度的增加,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有效穗数呈增加趋势,每穗粒数呈下降趋势(除2017年再生季外);头季稻N1处理有效穗数较N2处理平均高了5.7%,但其每穗粒数和颖花量较N2处理分别低了9.2%和3.1%;再生季N2处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颖花量较N1处理分别高了10.2%、9.0%、18.2%.与N1处理相比,N2处理头季稻米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加了6.9%,但再生季平均降低了1.8%.不同密肥组合间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粒型差异较小,以D3 N2组合处理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相对较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低.因此,建议在本研究区域杂交中稻-再生稻生产体系中,头季移栽密度24万丛/hm2与测苗定量施氮技术搭配较为适宜.

关键词: 水稻 再生稻 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直播油菜密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主产区,面积与总产均约占我国油菜总面积与总产的90%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长江流域直播油菜长期存在着“密度低、单产低、机械化程度低、肥料用量高、人工成本高”的问题.“三低两高”的现状,导致油菜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农户种植油菜积极性不高,面积与总产长期徘徊,阻碍了该产区油菜生产的发展.近年来,各地生产实践均表明,合理密植是提高我国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生产效益,提高农户种植油菜积极性,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一项核心技术.本文根据相关研究,综述了长江流域直播油菜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后,油菜的籽粒产量、籽粒品质、茎秆抗倒性、角果抗裂角性、肥料利用效率、光能利用率以及菌核病、杂草发生的变化规律及其机理,提出了直播油菜“以密增产、以密补迟、以密省肥、以密控草、以密适机”的“五密”栽培技术,为建立适宜油菜机械化生产的高产抗倒油菜群体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油菜绿色轻简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油菜 密度 效应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水平和移栽密度对新品杂交稻‘蜀优217’产量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氮肥水平和合理密度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影响因子。为了更好的指导‘蜀优217’的生产应用,于2016、2017年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下开展氮肥水平和移栽密度试验研究,为‘蜀优217’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A4B2(氮肥180 kg/hm~2,栽植密度14.31穴/m~2)产量达到10.92 t/hm~2,比产量最低处理A1B1的9.78 t/hm~2增产1.19 t/hm~2,增幅12.21%。此外,产量较高的组合有A4B1(氮肥180 kg/hm~2,栽植密度20穴/m~2)、A3B2(氮肥150 kg/hm~2,栽植密度14.31穴/m~2)。氮肥水平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极显著,而互作不显著。足穗、大穗、较高的结实率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蜀优217’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高产栽培时,适宜的氮肥水平为150~180 kg/hm~2,适宜的栽植密度为14.31穴/m~2,可以实现高产高效。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氮肥 密度 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