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重组自交系(模糊匹配)
21条记录
岗46B/A232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及三化螟抗性表现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资源中抗螟虫种质较少,A232为中抗三化螟的籼稻材料。本研究利用以抗虫材料A232为父本与籼稻保持系岗46B(感三化螟)为母本所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F9群体为材料,对单株有效穗、千粒重、株高、着粒数和结实率与单株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2012-2013年在海南自然条件下对RIL群体中的104个株系进行三化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两亲本之间除结实率和单株产量未达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重组自交系群体单株产量与几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大小顺序为:结实率,每穗着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穗长,各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对产量构成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每穗着粒数>结实率>单株有效穗>千粒重>穗长。2012年RIL群体株系枯心指数均值为58.4%,介于双亲枯心指数之间,株系枯心指数变幅在32.8%~79.7%,2013年RIL群体株系枯心指数均值为51.13%,略大于大值亲本,变幅在23.11%~82.45%。RIL群体的枯心指数在两年鉴定中均呈现连续且近正态分布,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点,其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均小于1。这些研究结果为发掘A232抗螟性相关QTL提供性状数据,为利用A232抗螟性进行抗螟亲本创制和抗虫高产育种提供依据。

关键词: 重组自交系 产量性状 三化螟 抗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稻A232及其RILs对三化螟产卵的抗性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水稻基因型对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产卵的抗性差异,为抗螟材料的育种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5个对照品种及10个冈46B×A232的RILs为材料,在海南自然条件下通过灯诱三化螟雌蛾产卵,比较不同基因型间落卵量的差异。【结果】三化螟雌蛾卵块在水稻基因型间呈聚集分布,A232、TTP、F77及RILs C22-230、C22-174、C22-113、C22-133的聚集均数(λ)值<2,对雌蛾产卵具有一定的驱避性。基因型间的叶片卵块指数及分蘖卵块指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冈优188的叶片及分蘖卵块指数分别是A232的6.1倍及5.7倍。C22-99的叶片及分蘖卵块指数是C22-113的2.7倍及3.3倍。A232、TTP及C22-113对雌蛾产卵及幼虫取食均具有一定抗性。聚类分析将15个供试材料分为倾抗虫亲本A232和倾感虫亲本冈46B两大类。【结论】水稻基因型间对三化螟产卵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筛选评价抗螟种质应将对幼虫为害抗性与对雌蛾产卵抗性结合起来。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三化螟 产卵趋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区籼粳稻杂交后代碾磨和外观品质分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粳稻秋光(程氏指数22)和籼稻七山占(程氏指数7)正反交,分别在华南籼稻区广东(N23°08',E113°14')、西南籼稻区四川(N31°07',E104°22')、长江中下游籼粳交错区上海(N31°14',E121°29')和东北粳稻区辽宁(N41°48',E123°25')同时构建重组自交系(RIL),测定不同生态区RIL程氏指数、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分析籼粳稻杂交后代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差异及其与生态条件、籼粳属性及稻谷粒形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生态区RIL大部分株系为中间类型(偏籼型或偏粳型),四川、广东、辽宁、上海中间类型比例依次为86.84%、81.45%、82.82%和72.45%。不同生态区间绝大多数品质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籼粳类型间仅部分地区糙米率和白度值差异达显著水平。千粒重与稻谷粒长、粒宽大多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除上海外糙米率与稻谷粒长极显著负相关,四川和广东地区糙米率与稻谷长宽比显著负相关;整精米率与稻谷粒长负相关(广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与稻谷长宽比相关不显著(除上海外)。垩白粒率与稻谷粒宽显著正相关,与稻谷粒长和长宽比有负相关趋势,但是相关程度低于粒宽。总体上籼粳稻杂交后代品质性状有辽宁和上海优于四川和广东,生态区间差异大于籼粳类型间差异的趋势。整精米率主要受稻谷粒长影响,垩白粒率更偏向由稻谷粒宽决定,长宽比对二者的作用有所降低,粒形与品质性状的关系较育成品种变得更为复杂,生产上粳稻品质性状优于籼稻的遗传、生态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 水稻 籼粳稻杂交 重组自交系 生态环境 粒形 碾磨品质 外观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环境对籼粳稻杂交后代穗部性状的影响及其与亚种特性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生态环境对籼粳稻杂交后代穗部性状的影响及其与亚种特性的关系。【方法】以辽宁育成的两个典型的籼粳交重组自交系F6群体(RIL1:中优早8号/丰锦、RIL2:七山占/秋光)为试材,分别在四川和辽宁同年种植,研究穗部性状和亚种特性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穗部形态、解剖性状与亚种特性都发生了极显著的变化。从辽宁到四川,穗颈粗和穗颈大维管束数极显著减少,第二节间小维管束数和大维管束比极显著增加,结实率特别是二次枝梗结实率极显著下降,程氏指数更加偏粳。穗颈大维管束数、大小维管束比、大维管束比、结实率和千粒重在亚种类型间差异显著。穗颈节间维管束数目与穗"库"结构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充实特性相关不显著;相反,亚种特性与穗"库"结构性状相关不显著,而与籽粒充实特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的穗部性状有极显著的影响。依穗颈粗去选择维管束性状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穗颈大维管束数、籽粒充实特性、程氏指数三者之间互相制约,北方的育种者要在实践中统筹兼顾。

关键词: 水稻 生态环境 籼粳杂交 亚种特性 穗部性状 重组自交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环境下冬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影响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并估计QTL的表型效应;分析不同环境下QTL的稳定性。【方法】以冬小麦小粒地方品种和尚麦为母本,大粒育成品种豫8679为父本及其F7:8重组自交系的142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及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合肥(2007)和成都(2007)4个不同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对这5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93个影响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及千粒重的QTL,这些QTL分布在除1D和6A之外的所有小麦染色体上。在检测到的QTL中,与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和千粒重相关的QTL分别为17、16、18、21和21个。另外,本研究还在1A、1B、2A、2D、3A、3B、5A、5B、5D、6A、6D、7B和7D染色体上共发现了18个QTL富集区。【结论】获得93个影响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这些QTL可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途径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依据。

关键词: 普通小麦 QTL 重组自交系 粒长 粒宽 粒厚 籽粒体积 千粒重

小麦品种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苗期叶片生长研究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摘要:川麦42是采用人工合成小麦首次培育成功的普通小麦推广品种,苗期表现强势生长.为弄清其遗传基础,评价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价值,利用川麦42×川农16构建的127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苗期叶长、叶宽、生长率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在R IL群体中呈连续分布,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长与小区产量、千粒重呈显著性相关,可作为品种早期初步选择的参考性状之一.

关键词: 小麦 人工合成小麦 川麦42 重组自交系 叶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42个和尚麦/豫8679的F7:8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最高灌浆速率及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安徽合肥(2007)和四川成都(2007)4个生态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对这3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54个QTLs,涉及小麦1A、1B、2A、2D、3A、3B、3D、4A、4D、5A、5B、6D和7D染色体。其中,17个与平均灌浆速率相关,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17%~ 20.83%;16个与最高灌浆速率相关,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31%~ 15.95%;21个与千粒重相关,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36%~ 16.80%。另外,在1A、1B、2A、3B、4D、6D和7D染色体上发现10个涉及"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位点的基因组区段,有助于了解籽粒灌浆和籽粒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

关键词: 小麦 数量性状位点 重组自交系 灌浆速率 千粒重

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小麦迟熟α-淀粉酶(LMA)的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利用川麦42/川农16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ed inbreed lines,RILs)群体,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对迟熟α-淀粉酶(Late maturityα-amylase,LMA)进行了测试;选用7B染色体上的3对与LMA相关的SSRs引物(Xgwm577,Xwmc276,Xwmc273),对群体中标记与LMA的相关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对LMA和降落值(Falling Number,FN)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LMA是受一对基因控制;②3对SSRs引物(Xgwm577,Xwmc276,Xwmc273)在NILs中对LMA的检测没有作用。③在本试验的NILs中,LMA的存在对降落值又重要影响,同时降落值还受其它遗传控制。关键词:迟熟α-淀粉酶;LMA;降落值;SSRs;重组自交系

关键词: 迟熟α-淀粉酶 LMA 降落值 SSRs 重组自交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条件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个典型的籼粳交重组自交系F6群体(RILSA:中优早8号/丰锦、RILSB:七山占/秋光)为试材,分别在四川和辽宁同年种植,研究亚种特性和经济性状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交后代的亚种特性和经济性状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和构成性状的影响因群体和性状而异,RILSA群体在四川和辽宁都呈偏粳分布,RILSB群体在辽宁接近正态分布,在四川呈偏粳分布,总体上四川表现比辽宁更加偏粳.与辽宁相比,四川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因而产量极显著下降,而穗粒数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间差异不显著.程氏指数和构成性状与产量和经济性状有正相关的趋势,据此进行人工选择可能是北方稻区籼粳稻杂交育成品种仍然基本保持粳亚种特性的重要原因.此外,还讨论了籼粳分化与生态条件的关系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 水稻 生态条件 籼粳杂交 亚种特性 经济性状 重组自交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标记分析川育12×人工合成小麦Syn780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偏分离现象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利用栽培小麦“川育12”和“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小麦”Syn780杂交得到的F8代重组自交系,对103个SSR分子标记的偏分离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2.3%的位点出现偏分离,发生偏分离的标记主要集中分布在A染色体组。为进一步利用该重组自交系标记双亲重要性状提供了参考信息。

关键词: 偏分离 重组自交系 SSR标记 人工合成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