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育种(模糊匹配)
65条记录
四川杜鹃花资源调查及其育种意义研究

北方园艺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是杜鹃花的主要分布中心,其中四川杜鹃花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开发程度较低。通过几年来在木里、西昌、康定、泸定、雅安、洪雅、汶川、广元、北川、绵竹、彭州等地考察,对四川杜鹃花的种类及分布有了初步了解,并对四川杜鹃花资源在育种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育种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相关资料。

关键词: 四川 杜鹃花 资源 育种 种类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药用菌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综述)

食药用菌 2011

摘要:育种、栽培和加工三方面综述了我国药用菌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药用菌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我国药用菌产业发展的方向:强化活性成分及功能品质育种;强化规范化栽培;强化新技术在药用菌加工上的集成和应用;强化学科融合。

关键词: 药用菌 育种 栽培 加工 活性成分 功效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区突破性高产玉米品种育种思考

玉米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南区是中国玉米主产区之一,该区域突破性品种少,自然灾害频繁,单产不高、总产不足。只有不断选育出适应西南生态和生产条件的突破性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推广应用,才能迅速提高西南区玉米单产和总产,满足经济发展对玉米的需求。全面分析西南区玉米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今后的玉米突破性育种目标和技术发展方向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玉米 西南地区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雌系在苦瓜育种中的发展与利用

长江蔬菜 2010

摘要:苦瓜强雌系杂种优势育种发展了20多a,F1代利用越来越广泛;在制种方面简化程序,降低成本,提高种子质量;但强雌系选育与利用中存在许多不足,利用分子标记深入研究强雌系机理将对育种起到辅助作用。

关键词: 苦瓜 强雌系 育种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外线辐射增强条件下的水稻育种思考

中国稻米 2009

摘要:紫外线辐射随着臭氧层的变薄而增强。增强的紫外线B(UV-B)辐射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UV-B辐射增强使水稻的光合作用下降,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小,干物质生产量减少,每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下降,最终导致水稻籽粒产量下降。水稻对UV-B辐射增强的反应具有基因型差异,不同品种间抵抗UV-B辐射作用的能力差异较大。建立抗UV-B辐射的水稻种质资源库,开展抗UV-B辐射的杂交水稻遗传和育种研究,选育抗(耐)UV-B辐射的优质高产及综合性状好的水稻品种(组合),是提高应对紫外线辐射增强的能力,保证水稻生产持续发展,保证粮食安全的具有前瞻性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水稻 紫外线B辐射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棉业科技进步30年——四川篇

中国棉花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总结了30年来四川省棉花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情况,重点评述了四川省在棉花育种、栽培和植保方面的研究成果。四川省建立了在棉花核雄性不育遗传及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育种、抗蚜螨育种领域的研究优势,率先实现棉花的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首次揭示了作物核不育的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的遗传理论,首创出我国第一批抗枯萎病种质资源、抗黄萎病种质资源、抗病虫核不育系和抗螨抗蚜种质资源,全国利用这些创新的特异材料培育出150多个棉花品种。同时在棉花高效节本栽培、病虫综合防治、棉田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成果。这些棉花科技优势和科研成果,支撑着四川省棉花产业的发展,并为全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还回顾了30年来四川省棉花生产的发展情况,同期执行的国家和地方棉花价格政策和奖售政策,以及四川省作物学会棉花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相关学术活动。

关键词: 棉花 育种 栽培 植保 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桑树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激光生物学报 2009 CSCD

摘要:从四川桑树辐射诱变规律、遗传机理、应用研究等方面介绍四川桑树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就,展望今后桑树辐射诱变育种研究方向及应着重开展的工作。

关键词: 桑树 辐射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姬菇研究现状

中国食用菌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在收集整理众多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姬菇的分类地位、产业现状、栽培和育种等方面,对姬菇的研究现状做了初步的总结,提出我国姬菇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姬菇 产业现状 栽培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摘要: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的快速丧失成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概述了稻瘟病育种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抗稻瘟病育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性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矮秆小粒类型的形态遗传机理和育种利用

种子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矮秆小粒为栽培稻中一种特殊形态类型,表现为植株矮壮、叶片宽短、穗子粗短、谷粒短小但着粒特密,株高和千粒重为半矮秆正常类型的一半左右,矮秆小粒与半矮秆的原品种的杂种F2只分离出矮秆小粒与半矮秆两种类型,且符合1∶3的比例,这说明矮秆小粒类型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效性状,或者说由于一对隐性基因的作用导致了矮秆小粒这种形态类型。矮秆小粒材料Tax与12份(非原品种)半矮秆杂种F1代的株高、千粒重、粒长、剑叶长和宽等形态性状表现出显著到极显著(p=0.01~0.05)的超高亲,F2代同样表现出显著的超高亲分离,由此判定:矮秆小粒类型是由矮秆小粒材料遗传背景中的形态抑制隐性基因对半矮秆正常形态多效性隐性抑制的结果而不是矮秆小粒基因直接作用的结果,其作用方式是使其遗传背景中的半矮秆正常形态受到横向延展和纵向压缩从而变成粗壮矮缩的特殊形态类型。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同,用该机理能很好地解释其它矮秆小粒材料研究中出现的类似异常遗传表现。矮秆小粒材料的育种利用价值和方法包括从中发掘利用大粒、优质和高产基因与创造以矮秆小粒类型为亲本之一的杂交稻超高产育种新途径。

关键词: 水稻 矮秆小粒 形态形成 遗传机理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