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西南地区(模糊匹配)
22条记录
西南地区救荒野豌豆种子性状与萌发特性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是一种粮菜兼用的食用豆类作物,也是重要的绿肥和优质牧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显著生态优势。目前关于西南地区救荒野豌豆资源的种子形态鉴定及萌发特性等相关研究存在空白。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救荒野豌豆珍稀濒危野生种质资源,本研究对我国西南地区贵州、四川和云南三省的救荒野豌豆野生种质资源开展了调查收集,共调查了20个县(区),收集到106份形态多样、耐逆性强的野生种质资源。对这些资源的百粒重、粒长和粒宽等8个种子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发现百粒重变异系数最大(92%),百粒重最大的来自云南(9.18 g),最小的来自贵州(0.31 g)。同时发现云南地区的救荒野豌豆与贵州和四川地区的资源在8个性状上均有显著差异。此外,对来自3个地区的3份代表性种质资源开展萌发特性研究,发现机械破皮和浓硫酸处理30 min均可有效打破休眠,显著提高救荒野豌豆野生种质资源的种子萌发率。以上研究结果为我国救荒野豌豆珍稀濒危野生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关键词: 救荒野豌豆 西南地区 野生种质资源 种子性状 萌发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地区甘蓝型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分布特征研究

农学学报 2023

摘要:研究作物气象灾害危险性分布特征对于作物生产布局优化和防灾减灾有科学意义。西南地区是中国冬油菜主区之一,受华西秋雨影响,该区域冬油菜苗期渍害风险大。在分析西南地区冬油菜出苗期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行业标准中油菜渍害指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开展了西南地区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中东部、重庆市和贵州省东部是冬油菜最早进入苗期的区域,云南省南部地区冬油菜10月上中旬进入苗期,云南省东北部和贵州省西部地区冬油菜10月下旬进入苗期,四川省西南地区和云南省北部是研究区域冬油菜进入苗期最晚的区域。(2)研究区域甘蓝型冬油菜苗期轻度、中度、重度渍害强度指数分别为0.69、1.28和1.65。研究区域内轻度渍害发生概率较中度和重度渍害的概率高。不同等级渍害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东南部、重庆市西南部和贵州省北部。(3)西南地区甘蓝型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云南省和四川省西南部、北部地区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低,而四川省中东部、重庆市和贵州省渍害危险性相对较高,尤其以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重庆市江津区、綦江区、永川区、南川区,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贵阳市等地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最高。因此,重庆市、贵州省和四川中东部地区应采取改善冬季油菜品种结构或优化空间分布等措施,以减少冬油菜苗期渍害的影响。

关键词: 渍害危险性 空间分布特征 冬油菜苗期 西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菌致病力鉴定与23份玉米品种的抗性鉴定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菌致病力差异,以33株不同类群的玉米纹枯病菌为研究对象,通过苗期和成株期的人工接种,对玉米品种川单13进行纹枯病菌菌株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融合群的丝核菌对玉米的致病力差异明显,同一融合群内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差异,AG1-ⅠA对玉米致病力最强。用AG1-ⅠA、AG4-HGI、AG2-2ⅢB、WAG-Z 4个不同融合群的菌株对23个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用AG1-ⅠA的菌株进行玉米品种抗性鉴定时,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其中,表现高感的品种1份,占比为4.35%;感病的品种6份,占比为26.09%;中抗的品种11份,占比为47.82%;抗病的品种5份,占比为21.74%;无高抗品种。用其他融合群进行接种,品种抗性仅个别为抗病品种,绝大部分为高抗品种,无法鉴定出抗性差异。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菌 致病力 抗性 西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地区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0

摘要: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同时也是重要的玉米消费区.了解并熟悉西南地区玉米产业动向,对该地区玉米产业发展和广大种粮农民切身利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当前玉米临储制度改革背景下西南地区的玉米育种情况和玉米的生产、消费、流通,以及当前该地区玉米生产所受到的影响等相关玉米产业现状.总结分析表明西南地区玉米产业具有机械化程度低和产品单一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促进西南地区玉米产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玉米产业 发展现状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区油菜品种早熟适宜机收特性评价及适宜密度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早熟、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及适宜的种植密度,为西南区早熟油菜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对西南地区5家单位近年来育成的15个油菜品种的早熟性、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株型、抗裂角性、茎秆抗折性、抗倒伏性等关键指标进行评价,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早熟油菜品种.同时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探索适宜种植密度.[结果]参试品种中,大于73%的品种早熟性突出,53%的品种花期集中成熟一致性好,30%的品种适宜机收特性好;云油杂12号、渝油55、宜早油一号早熟性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特性突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参试品种产量均先增后减;选用紧凑株型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可以降低株高和单株重,减轻倒伏从而增加产量;抗裂角指数和每角粒数、千粒重均呈正相关,尤其与千粒重相关系数大于0.49.[结论]本研究筛选出3个早熟适宜机收的油菜新品种,所有品种均表现为在20万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

关键词: 机械化收获 西南地区 早熟油菜品种 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地区玉米养分管理现状分析与评价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西南地区玉米施肥现状与养分管理存在的问题,对西南地区4个省10个县的202份玉米养分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玉米生产中基肥以复合(混)肥为主,追肥以尿素和复合(混)肥为主;有机肥、玉米专用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使用率低。(2)化肥N、P_2O_5和K_2O平均投入量分别为323.52、80.93和56.55 kg·hm~(-2),总体表现为氮肥过量和钾肥不足,氮肥超量施用比例为62.38%,钾肥施用不足比例为60.89%,且区域之间差异较大。(3)玉米基肥以穴施覆土为主,但追肥养分管理粗放,第1次和第2次追肥中采用穴施不覆土的农户比例分别为63.22%和59.76%,表土撒施的比例分别为10.34%和25.61%。建议分区域明确玉米氮肥投入限量标准,引导农户降低氮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发挥养分替代效应,同时推行秸秆还田,补充土壤钾素,提高土壤持续生产能力;推进玉米机械化生产,实现种、肥同播和化肥深施,降低农田养分流失。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玉米 养分管理 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地区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现状、问题与建议

耕作与栽培 2018

摘要: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发展趋势,在调查研究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西南地区马铃薯主要种植制度、种植模式、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建议,为西南地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 西南地区 机械化 种植模式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56年西南地区四季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成因分析

节水灌溉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准确评估西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对作物耗水量分析,作物生产潜力评价及区域水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西南地区近56 a逐日气象数据,利用FAO-56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ET0,通过MannKendall检测、变化趋势分析及基于敏感系数的贡献率分析,对近56 a西南地区ET0及相关气象因子的年内变化特征与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6 a西南地区春、夏、秋、冬四季ET0值分别为314.71、345.78、219.13、169.51 mm,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850、-2.841、0.571、1.125 mm/(10 a),其中春、秋季ET0呈不显著变化趋势,夏季ET0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冬季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在四季均呈下降趋势,温度呈上升趋势,其中相对湿度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最低温度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春季相对湿度对ET0贡献率最大,为5.23%,夏季日照时数对ET0贡献率最大,为-7.49%,秋季最高温度对ET0贡献率最大,为3.94%;冬季最低温度对ET0贡献率最大,为6.69%,其次是平均温度,为6.57%。因此,近56 a西南地区春、秋、冬季ET0上升的主要原因分别是相对湿度降低、最高温度上升、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升高,夏季ET0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日照时数减少。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参考作物蒸散量 季节 气象因子 贡献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地区马铃薯中小型机具的研究与应用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

摘要: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西南丘陵山地马铃薯生产发展趋势。在多年试验示范基础上,总结提出了西南地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集成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中耕整地、播种、中耕培土、植保、收获等5大关键农机技术,并给出了适应山区小地块、丘陵区、高原地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4套机具配套方案。

关键词: 马铃薯 西南地区 机具 机械化 配套方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的综合鉴定及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西南麦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强的品种,用20%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41个小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胚芽鞘长度、胚根长、胚根数等性状,并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正常条件相比,20%PEG-6000胁迫下小麦种子胚根数均降低(西科麦5号和川麦104例外),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胚芽鞘长度、根长均受到抑制,且不同品种降幅不同。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分析,综合评价值(D值)较大的前五位品种分别是蜀万8号、绵麦228、绵麦37、川麦104和内麦316。利用聚类分析对41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分类,蜀万8号、绵麦37等5个品种为高度抗旱品种;川麦60、昌麦30等13个品种为抗旱品种;内麦9号、川麦43等10个品种为中等抗旱品种;绵阳26、蜀麦482等8个品种为对水分胁迫敏感品种;川麦55、川麦42等5个品种为对水分胁迫高度敏感品种。除根长外,其他鉴定指标与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与D值的相关系数最大(0.87)。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可作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快速鉴定的参考指标。强抗旱性品种蜀万8号、绵麦37、绵麦228等可作为西南麦区小麦抗旱育种种质资源。

关键词: 小麦 萌发期 抗旱性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西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