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育种(模糊匹配)
65条记录
优质高产桑品种川7637育成

四川蚕业 1996

摘要:川7637系采用人工杂交与Co~(60)r射线快照射处理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培育出的优质高产、适应性较强的新桑品种。经室内多年和二年区域性鉴定,以湖32为对照平均亩桑产叶量高19.38%,平均条长长25-32%,发芽率高10.29%;养蚕试验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单蛾产正常卵量春高6.73%、7.41%和20.08%,秋高12.66%、10.45%和4.18%;茧层转化率、茧重转化率、茧层生产效率和茧重生产效率高5.62%、5.40%、4.39%和4.54%。该品种适于我国西南地区栽培。

关键词: 桑品种 川7637 育种 优质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温)敏核不育系及广亲和恢复系花培效果比较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摘要:本文分析比较了152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及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材料的花培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材料花培效果不同,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材料优于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材料;含 02428血缘材料优于其它广亲和杂合材料;低代光(温)敏核不育材料优于高代光(温)敏核不育系。M8培养基的综合诱导效果优于N6和SK3培养基。短日处理可提高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绿苗诱导率。02428在花培育种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花药培养 光(温)敏核不育系 广亲和恢复系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综合育种技术的设计与进展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作物遗传育种基因重组,突变与纯合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育种方法。即将常规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花药培养等技术结合,使创造变异与快速稳定变异得到较好的结合,而形成一种综合育种技术体系,本文还论述了综合育种技术的理论依据及其特点,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育种程序,在杂交水稻恢复系选育中已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收获指数在小麦高产育种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1989

摘要:运用生物统计方法,连续五年研究了部分小麦品种和部分杂交后代的收获指数及其变化,探讨了不同肥力水平下,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收获指数在不同品种和不同组合间差异较大;主穗茎收获指数可代表全株收获指数:株高是影响收获指数的主要因素之一;收获指数在中肥下最高,高肥次之,低肥最低,但有些品种的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可随肥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收获指数可以遗传。把收获指数作为重要性状,筛选出了高产、高收获指数的新品种305—1和315—1。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收获指数 籽粒产量 品种 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杂交棉花的研究和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1988

摘要:四川的棉花生产实践已证明:陆地棉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是一条实现丰产、抗病、优质的育种途径。已推广的“川杂3号”、“川杂4号”和“杂交早”等杂交种其竞争优势达15.1~33.6%,平均皮棉产量增加9.24~11.8公斤/亩。迄今,我们在陆地棉中已发现4个显性雄性不育材料和三个隐性雄性不育基因。携带有这三个隐性雄性不育基因的材料分别以“洞A”、“石A”和“阆A”为代表,其基因符号依次暂定为msc_1、msc_2和msc_3。利用msc_1和msc_2基因已分别育成丰产、抗病和高纤维强力的3个核雄性不育两用系“473A”、“抗A_1”和“1355A”用于杂交种的配制。已从一种可能具有修饰基因或基因互作的材料中育成了对现有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完全保持系——M系,可使msc_1基因纯合棉株的后代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有可能为今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本文还论述了“两系法”的制种技术和杂交棉种子生产体系。

关键词: 棉花 陆地棉 育种 杂交棉 杂种优势 核不育 雄不育 一系两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4567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