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水稻(模糊匹配)
429条记录
耕作与肥药减量化方式对水稻田间病虫草害及产量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在不同耕作方式下,肥料与农药的减量化方式对水稻田间病虫草害发生及水稻干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采用裂裂区设计,主区为耕作防治杂草方式(浅旋+常规除草剂用量、深耕+70%常规除草剂用量),副区为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治病虫方式(常规病虫药剂用量、S-诱抗素+70%病虫药剂用量、植物激活蛋白+70%病虫药剂用量),副副区为施肥方式(传统化肥施用、有机无机复混缓释肥施用下减氮20%),研究田间病虫草害发生、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构成因素与肥药减量化措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深耕且减少30%除草剂用量下,分蘖期田间的莎草科、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发生显著低于常规除草剂用量的浅旋耕作,成熟期水稻干物质量较浅旋耕作高2.4%-16.2%.喷施S-诱抗素或施用有机无机复混缓释肥有利于分蘖期田间杂草发生,但水稻植株稻曲病发生减轻8.2%-17.2%,齐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输出和转化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杂草和稻曲病的发生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叶片和茎鞘的干物质输出量呈显著正相关.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且减少30%的化学农药用量,或施用有机无机复混缓释肥且减少20%的氮投入,均未显著影响水稻产量;深耕耕作方式下喷施S-诱抗素处理的水稻产量表现最好.本研究表明,通过深耕、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有机无机复混缓释肥等方式结合,能有效地控制田间杂草,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量.在减少水稻的化学药剂与肥料用量的同时,实现水稻的稳产增效.(图1表6参40)

关键词: 水稻 耕作方式 肥药减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 有机无机复混缓释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星-地多源数据评估2022年四川盆区水稻高温热害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了解2022年四川盆区水稻高温热害受灾情况并探索适用于四川的水稻高温热害监测评估技术,本研究利用MODIS数据、气象数据、地理辅助数据和农业生产数据,结合遥感技术实现了四川盆区全覆盖的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估算、水稻面积提取、水稻抽穗-扬花期识别及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面积估算和等级评估,并利用国家气象站实测热害对反演精度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星-地融合数据反演可获得较高精度的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考虑生育期特点可较准确识别四川盆区水稻种植区及关键生育期;除盆周山区外,基于星-地融合数据反演的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等级与站点实测热害等级吻合度高。该方法既能快速监测任意时段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水稻高温热害情况,又能对年度研究区水稻在其各自抽穗-扬花期所受高温热害分布、等级受灾频次分布及受灾面积等进行评估。可以投入业务应用,并在业务服务中逐步改进。

关键词: MODIS 水稻 高温热害 监测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科企产政"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企产政”是近年创新的一种水稻生产技术推广模式,其中“科”指科技研发单位,“企”指农业企业,“产”指水稻生产者,“政”指技术推广主管部门。应用创新的水稻“科企产政”协同示范推广模式,可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农业企业、产业主体和行政主管部门的互利互促优势。专业合作社(简称“专合社”)示范优质杂交中稻690.7 hm~2,平均产量9049.5kg/hm~2,纯收入8 158.65元/hm~2,比未采用“科企产政”模式的专业合作社(简称“模式外专合社”)增加纯收入4453.8元/hm~2,增效120.22%。农业企业直销农资、回收稻谷和加工销售优质大米利税收入350.67万元,从专合社平均获利税5 827.2元/hm~2。目前,已推广该模式1.59万hm~2,平均产量10 100.17 kg/hm~2,比非示范区增产13.21%,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水稻 科学技术 协同推广 模式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骨干亲本的Wx和ALK等位变异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联分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杂交籼稻骨干亲本Wx和ALK基因的等位变异与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关联性及其理想组合方式,对34份杂交籼稻骨干亲本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C)、胶稠度(GC)、碱消值(ASV)与其Wx和ALK基因等位变异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4份材料的Wx基因序列包括41个多态性位点,被划分为6种单倍型,共有31个位点与AC和GC呈极显著关联,其中Ex1-47位点的关联系数最大.Wx1单倍型在Int1-1位点与Wxa相同,与中高AC和硬GC极显著关联;Wx2单倍型在Int1-1和Ex1-47位点与Wxhp相同,与中高AC和中等GC极显著关联;Wx3、Wx4、Wx5和Wx6单倍型在Int1-1位点与Wxb相同,与较低AC和软GC极显著关联.34份材料的ALK基因包括49个多态性位点,被划分为5种单倍型,共有24个位点与ASV呈显著或极显著关联,其中Ex8-864/865位点的关联系数最大.ALK1、ALK2、ALK3和ALK4单倍型在Ex8-733和Ex8-864/865位点与ALKG一致,其中ALK1、ALK3和ALK4与低ASV极显著关联,ALK2与中高ASV极显著关联.ALK 5单倍型在Ex8-733和Ex8-864/865位点与ALKT一致,与高ASV极显著关联.34份材料共分为10个Wx和ALK基因单倍型组合,不同单倍型组合间的AC、GC和ASV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Wx3-ALK5和Wx5-ALK5单倍型组合表现为较低AC、软GC和高ASV.本研究表明Wx3-ALK5和Wx5-ALK5单倍型组合是优质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理想组合方式.(图4表4参45)

关键词: 水稻 Waxy基因 ALK基因 等位变异 直链淀粉含量 胶稠度 碱消值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液在水稻生产中的利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沼液是有机物质经发酵后形成的,因其数量大且处理不便成为了环保压力的源头之一。沼液在水稻生产中的利用在缓解了环保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土壤质量,是沼液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沼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微生物分泌物,能够提供水稻所需的各类维生素、生长素、氨基酸等,沼液具备促进水稻生长、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等功能。在浸种、施肥等环节,用沼液部分替代化学药剂可以提升用药效果,降低污染水平,但施用量因各地沼液成分不同而存在差异。本研究对合理利用沼液资源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沼液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还能减少化学污染改良土质,带动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对构建农业生态循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沼液 水稻 资源化利用 安全利用 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外观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为成都平原稻田绿色综合种养和优质稻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在成都市崇州现代都市农业功能区选择4个不同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以临近的常规水稻田为对照,测定稻米产量和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蛋白质等品质指标。【结果】稻渔综合种养田水稻产量2020年A3、A4样点显著高于CK,其他样点差异不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看,产量差异主要体现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常规稻田对照相比,稻渔综合种养田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部分样点稻渔综合种养田显著降低了稻米的胶稠度,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大部分样点稻米蛋白质含量有升高趋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不同稻米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2021年样点A1水稻品种川康优丝苗的蛋白质含量较CK显著降低,表现出品质改善的趋势。但是样点A3的水稻品种锦香优丝苗和A4的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的蛋白质含量,较CK显著增高。【结论】成都平原稻渔综合种养水稻产量较常规稻田显著提高或基本持平,显著提高了稻米的外观品质,未明显提高稻米食味品质。选择搭配适宜的水稻品种,并优化肥水管理可能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下稻米食味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水稻 稻渔综合种养 稻米品质 外观品质 食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川香29 B近等基因导入系苗期根系形态、叶片生理生化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减少材料遗传背景差异,快速鉴定水稻抗旱性和筛选鉴定指标,以籼稻川香29B近等基因系及其轮回亲本川香29B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内于苗期采用反复干旱法进行干旱胁迫,测定苗期物质变化、形态指标、根系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并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筛选抗旱鉴定指标.结果表明:苗期反复干旱胁迫导致6份供试材料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分别增加25.59%、45.60%(P<0.05),叶片中类胡萝卜素、丙二醛、脱落酸和乙烯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提高29.17%、6.03%、25.25%、40.74%(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值提高9.77%,叶片中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吡咯碄-5-羧酸合成酶、鸟氨酸转氨酶和脯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平均值分别增加11.81%、37.43%、25.91%、32.65%、31.46%、29.07%(P<0.05),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值、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片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的平均值分别下降14.22%、9.00%、18.79%、55.32%、31.04%、19.29%、34.79%(P<0.05);川香29B/ASOMINORI//川香29B///川香29B(C1)的第1次干旱存活率、第2次干旱存活率和反复干旱存活率分别为90.86%、82.86%、86.86%,均为最高,川香29B/ASOMINORI//川香29B///川香29B(C3)和川香29B/ASOMINORI//川香29B///川香29B////川香29B(C4)的反复干旱存活率分别为71.51%、72.72%,均显著低于其他4份材料.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表明,根表面积、总根长及叶片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的相对值可作为水稻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苗期反复干旱存活率可直接鉴定水稻苗期抗旱性.基于反复干旱存活率,川香29B/ASOMINORI//川香29B///川香29B(C1)苗期抗旱性最强.

关键词: 水稻 近等基因导入系 抗旱性 苗期 根系形态 生理生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变化对水稻osfh1突变体成蛋白家族表达的影响

广西植物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成蛋白基因成员OsFH1在水稻根毛的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过程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当前的研究对环境因素如何与OsFH1互作调控水稻根毛的机制尚未阐明。为探索水稻成蛋白成员是否在环境因素介导的osfh1突变体根毛表型恢复中发挥作用,该研究使用1/2 MS液体培养液与1/2 MS固体培养基处理osfh1突变体,通过qRT-PCR技术分析成蛋白家族成员表达量,并对成蛋白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与野生型相比,在液培中osfh1突变体主根根毛缺失,地上部分较短,侧根数量增加,在固体培养中osfh1突变体根毛缺失表型得到恢复。(2)与野生型相比,当osfh1突变体从液培到固培环境时,OsFH16表达量下降,OsFH17表达量上升,并且差异显著。(3)OsFH1、OsFH16、OsFH17都是第一类成蛋白亚家族成员,都具有生长素、赤霉素以及厌氧等与环境胁迫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并且预测到OsFH1、OsFH16和OsFH17定位于质膜行使功能。(4)OsFHs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OsFH1在根部表达水平较高,而OsFH16、OsFH17在根部表达量相对较低。综上认为,由于OsFH16、OsFH17、OsFH1之间亲缘关系较高,调控模式相近且三者都可能在细胞质膜上行使功能,因此OsFH16、OsFH17可能参与环境因素与osfh1共同改变根毛表型这一过程。该研究结果为解析环境与osfh1基因共同调控水稻根毛发育机制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为探索植物成蛋白基因功能提出了新方向。

关键词: 成蛋白 OsFH1 根毛 qRT-PCR 水稻 生物信息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幼穗响应稻曲病菌毒素胁迫早期的转录组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由稻曲病菌引起的稻曲病不仅造成水稻减产,而且还会产生对动物和植物有毒的真菌毒素.探明水稻幼穗对稻曲病菌毒素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可为发掘水稻抗稻曲病基因以及抗病分子育种开辟新的思路.[方法]用稻曲病菌毒素处理水稻幼穗,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水稻幼穗进行转录组测序,以水稻9311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进行对比,利用TPM法计算基因表达量,设定参数(差异倍数的绝对值不小于2,且q值不大于0.05)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富集功能分析,鉴定水稻响应胁迫的关键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稻曲病菌毒素胁迫12 h后,水稻幼穗出现252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通过GO富集、KEGG代谢途经和KOG功能分析,将差异基因划分为GO功能下的64个条目、32个代谢途径和KOG功能下23个类别,包括淀粉和蔗糖代谢、苯丙类生物合成、碳代谢、糖酵解/糖异生、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生物学过程.DEG中有66个植物转录因子,分属7种植物转录因子家族,包括WRKY和Myb两大转录因子.分析二萜类生物合成与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发现,OsCPS2、OsKSL4和细胞色素P450等基因表达量上调,而淀粉酶、β-呋喃果糖苷酶和UDP-焦磷酸化酶等基因表达量下调,推测这些基因在水稻响应稻曲病菌毒素胁迫时发挥重要的作用.[结论]稻曲病菌毒素作为非生物胁迫因素对水稻幼穗具有毒性;通过干扰淀粉和蔗糖代谢等途径而影响种子营养物质的合成,降低水稻抵抗病原菌侵染水稻的能力.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菌 真菌毒素 转录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十三五"审定的中籼迟熟水稻品种特征分析

作物研究 2022

摘要:为了分析四川省新审定的中籼迟熟水稻品种的主要特性及存在的问题,为水稻育种研究提供参考,对“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四川省审定的82个中籼迟熟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病性等表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7.6%的审定品种为三系杂交稻;科研事业单位参与选育了85%的品种,企业自主选育仅占15%;各品种区试产量为8.21~13.2 t/hm~2,平均产量8.92 t/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79%;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表现为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生育期>结实率;三等以上优质品种比率为39.02%;垩白是影响品种优质米达标率的关键因素;审定品种均为中感或感稻瘟病品种,稻瘟病级别与产量水平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四川省新审定品种有呈大穗型向穗粒兼顾型转变的趋势,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明显,但以企业为主体的品种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还需加强低垩白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应用,关注两系杂交稻的选育以及抗病性的提高。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中籼迟熟 特性分析 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