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预测模型(模糊匹配)
9条记录
茶园黑刺粉虱越冬代羽化始盛期预测模型

天津农业科学 2022

摘要:建立茶园黑刺粉虱越冬代羽化始盛期预测模型,为应用黄板控制其发生提供挂板适期.2013—2019年,通过蒲江县3个品种茶园黑刺粉虱越冬代成虫羽化动态调查,确定羽化始盛期与3月日均温的相关性,建立始盛期预测模型;以名山区牛碾坪茶园中成虫发生动态调查结果验证预测模型的拟合度;按375片·hm-2密度悬挂黄板,以不挂黄板茶园为对比,调查在羽化始盛期和始盛期前10 d挂板后第1代幼虫发生量,比较二者对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羽化始盛期预测模型为:y=-2.1887x+28.934(R2=0.9346);于羽化始盛期挂板,对茶园第一代黑刺粉虱控制效果最高时为80.38%,明显优于始盛期前10 d挂板.预测模型与实际发生情况拟合度高,结合天气预报,预测成虫始盛期并指导悬挂黄板,可更好地控制黑刺粉虱的发生.

关键词: 黑刺粉虱 越冬代羽化始盛期 预测模型 控制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区域水稻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的预测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保证作物安全生产是种植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作物稳产、高产的基础。本文基于西南水稻种植区317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的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5年来该区域不同保证率下水稻安全播种期、水稻开花期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的最早发生期,并建立了西南区域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80%~95%保证率下,云南南部的水稻育秧安全播种期最早,平均在2月20日左右;云南北部、四川攀西南部和盆地中部、重庆大部和贵州部分地区在3月10日—4月10日;而其余大部地区在4月10日—5月20日。80%~95%保证率下中稻开花期高温热害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重庆、贵州北部和东南部,大部地区最早出现在7月15日—8月20日。80%~95%保证率下再生稻或晚稻开花期低温冷害最早出现在云南和贵州大部、四川攀西地区,平均在6月20日—7月15日;四川盆地西部、贵州东北部平均为8月1—20日;其余大部地区在8月20日—9月20日。基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建立的西南区域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界限温度起始期预测模型,简单实用,可为西南水稻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关键生育期 界限温度起始期 预测模型 西南区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气象资料缺乏情况下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高精度预测,以气象因子的不同组合为输入参数,利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ET0作为预测标准值建立基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ET0预测模型。选取川中丘陵区7个气象站点1963-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并将模拟结果同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Makkink及Irmark-Allen等4种常用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ELM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气象因子同ET0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且模拟精度较高;基于最高和最低温度的ELM模型模拟精度(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效率系数分别为0.504 mm/d和0.827)高于Hargreaves模型(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692 mm/d和0.741);基于最高、最低温度和辐射的ELM模型模拟精度(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291 mm/d和0.938)明显高于Priestley-Taylor(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467 mm/d和0.823)、Makkink(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540 mm/d和0.800)和Irmark-Allen模型(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880 mm/d和0.623)。因此基于最高、最低温度和辐射的ELM模型可以作为气象资料缺乏情况下川中丘陵区ET0计算的推荐模型。该研究可为川中丘陵区气象资料缺乏情境下ET0精确计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蒸散 模型 作物 极限学习机 参考作物蒸散量 预测模型 川中丘陵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模型

第18届CIGR国际农业工程学会世界大会论文集2 2014 CSCD

摘要:为实现气象资料缺乏情况下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cropevapotranspiration,ET0)高精度预测,以气象因子的不同组合为输入参数,利用FAO-56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ET0作为预测标准值建立基于极限学习机(extremelearningmachine,ELM)的ET0预测模型。选取川中丘陵区7个气象站点1963-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并将模拟结果同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Makkink及Irmark-Allen等4种常用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ELM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气象因子同ET0间复杂...

关键词: 蒸散 模型 作物 极限学习机 参考作物蒸散量 预测模型 川中丘陵区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模型

资源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实现气象资料缺乏情况下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精确模拟,利用川中丘陵区3个气象站点1999-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作为输入量,以FAO-56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的ET0作为标准值,建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ET0模拟模型(GA-BPNN),并将其模拟结果同Hargreaves、Mc Cloud、Priestley-Taylor和Makkink等4种常用ET0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A-BPNN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ET0同气象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拟精度较高;当基于温度资料模拟ET0时,GA-BPNN模型模拟精度高于Hargreaves和Mc Cloud模型;当基于温度和辐射资料时,GA-BPNN模型模拟精度明显高于Priestley-Taylor和Makkink模型。因此GA-BPNN模型可以作为气象资料缺乏情况下川中丘陵区ET0模拟的推荐模型。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预测模型 川中丘陵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在不同地域和施氮水平下米质变异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中稻高产组合Ⅱ优7号和高产优质新组合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6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解析了稻米品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最重要因素,环境条件(生态条件和土壤基础肥力)次之,施氮的作用最小。基因型与地点的互作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基因型与施氮水平的互作仅显著影响胶稠度,地点与施肥水平的互作仅显著影响整精米率。Ⅱ优7号在高海拔、低经度、土壤高有效钾和高有效氮条件下,渝香优203在高海拔、土壤高有效氮、低有机质和低全磷条件下,米质较好。并分别建立了Ⅱ优7号和渝香优203稻米的直链淀粉、胶稠度、整精米率、垩白度、长宽比与地理位置、土壤基础肥力及施氮水平关系的预测模型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品质变异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杂交水稻产量性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3个水稻不育系和19个恢复系按NCⅡ设计配制两套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51个,2005年分别在重庆和泸州种植,结合AFLP和SSR标记位点的遗传效应,预测7个产量性状值。用两套组合F1产量性状对标记多态性位点进行筛选,获得阳性位点和增效位点及其加性和(或)显性效应值,通过逐步回归构建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产量性状模型,并对不同亲本组合(套间预测)及固定亲本组合产量性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阳性和增效位点进行套间预测的效果,绝大多数不理想(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55~0.45),且预测效果不稳定;(2)阳性和增效位点对第二套固定亲本组合的预测效果相近,均优于套间预测,其中对固定恢复系组合的预测好于对固定不育系;(3)对固定亲本组合大部分产量性状的预测达到较理想水平,其中增效位点对固定不育系组合结实率、固定恢复系组合有效穗数、阳性位点对固定恢复系组合穗着粒数、单穗重的预测在0.6以上。用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产量性状,只需少数标记,应用方便,特别是对水稻育种亲本选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预测模型 分子标记 遗传效应 产量 杂交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组合在长江上游不同地域种植全生育期的预测方法研究

作物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4~2005年长江上游国家区试部分组别的杂交中稻组合在不同地域种植的全生育期与经度、纬度和海拔资料,对杂交中稻组合在长江上游不同地域种植全生育期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中稻全生育期与种植所在地的经度、纬度及海拔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并建立了全生育期变异值(△Y)与经度(X1)、纬度(X2)、海拔(X3)变异值关系的回归模型:△Y=-2.59+1.324X1+1.288X2+0.025X3,R2=0.8398,F=202.76,P=0.0000。经模型检测,390个杂交组合点次的预测误差变幅为0~7d,其中累积偏差5d以下的保证率高达96.41%,相对误差0.22%~2.22%,RMSE值0.19%~0.48%。应用该模型,只要已知某一杂交中稻品种在已知经度、纬度、海拔的某地种植的全生育期,就可较准确地预测该组合在已知经度、纬度、海拔的其他地区种植的全生育期。

关键词: 杂交中稻 不同地域 全生育期 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角蜡蚧卵的盛孵期预测模型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茶角蜡蚧是四川省主要茶虫之一,现从根本上防治尚无良法,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Y_A=-87.6197+19.8x,Y_B=-27.7528+9.3408x,Y_C=N_0+N=N_0+(136.67±10.7/t+a-12.35±2.8)经验证其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为准确地预测该蚧卵的盛孵期,从根本上控制其发生为害在幼蚧期,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茶角蜡蚧 卵的盛孵期 预测模型 四川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