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模糊匹配)
20条记录
川中丘陵区夏播机收玉米高产栽培措施优化方案

农业与技术 2020

摘要:四川省是我国玉米主产省份之一,同时也是玉米消费大省。随着四川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省内玉米产量缺口日益增大。近年来,四川省夏播机收玉米播种面积不断增加,但存在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生产竞争力低、相关栽培技术滞后、农业机械普及率低、种植投入成本高及农产经济收入呈负值等现象。本文提出了对川中丘陵区夏播机收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及栽培方法进行优化的方案,以达到节本、增产、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夏玉米 机收 栽培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沱江流域典型农业小流域氮和磷排放特征

环境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氮和磷流失是河流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而且氮和磷流失强度与气候、人为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以长江上游沱江水系花椒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小流域径流量、氮磷流失浓度以及流失量进行定位连续监测,结合降雨分析氮和磷输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小流域2012年和2013年的7~9月径流量分别为10.05*105 m3和3.34*105 m3,分别占全年径流量的76.58%和56.51%,而且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2)铵态氮最大排放浓度在4~6月, 2012年和2013年最高分别能够达到11.51 mg·L-1和4.44 mg·L-1,流失风险期为4~7月, 2012年和2013年流失量分别占全年流失量的78.45%和62.24%;总氮、硝态氮最大排放浓度、流失风险期都为7~9月,硝态氮为总氮的最主要排放形式, 2012年和2013年硝态氮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6.06 mg·L-1和11.43 mg·L-1, 7~9月流失量分别占全年流失量的88.74%和65.55%;(3)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粒态磷流失风险期为7~9月,颗粒态磷为总磷最主要的排放形式, 2012年和2013年7~9月流失量占全年流失的36%和68%,且总磷中颗粒态磷的比例会受到降雨的影响.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三峡库区 小流域 降雨径流 流失风险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川中丘陵区油菜倒伏性状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油菜机械化生产中,植株倒伏是影响机械化收获的重要因素。为探讨不同播种期对川中丘陵区油菜倒伏性状的影响,以川油36和蓉油18为供试材料,分别设置9月22日、9月29日、10月6日、10月13日和10月20日5个播期处理,分析不同播期条件下油菜生育期气象因子、倒伏性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播种期推迟,油菜生育期内的降水量、积温、日均最高气温、日均最低气温和日照时长均逐渐下降,生育期逐渐缩短,成熟期植株株高、分枝部位、根颈粗、茎秆粗降低,倒伏系数增加。油菜抗倒伏能力在9月22-29日播期处理之间最强。因此,川中丘陵区油菜的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

关键词: 油菜 播期 川中丘陵区 倒伏性状 气象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中丘陵区油菜缓释肥施用量及效果研究

中国农技推广 2019

摘要:川中丘陵区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的重要种植区域,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宜施壮"油菜专用缓释肥为供试肥料,以不施肥为对照处理,在四川安州区设置农户习惯施肥处理、施用缓释肥30、40、50、60 kg/亩6个处理,研究了油菜专用缓释肥在川中丘陵区直播油菜生产中的效果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随着油菜专用缓释肥施用量增加,油菜成熟期干物质量、籽粒产量、产油量和千粒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则呈降低趋势.施用专用缓释肥40~50 kg/亩后,油菜籽粒产量和产油量最高,分别较不施肥处理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产28. 1%和5. 6%,而氮磷钾总养分用量较习惯施肥减少1~5 kg/亩.因此,综合油菜产量和减肥效益考虑,"宜施壮"油菜专用缓释肥在川中丘陵区适宜施用量为40~50 kg/亩.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油菜 缓释肥 施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紫色甘薯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在川中丘陵区的变化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鲜食型和全粉加工型紫色甘薯适宜的种植品种。【方法】于2009-2014年,陆续引进23个紫色甘薯品种(品系),以‘南紫薯008’为对照,研究不同基因型紫色甘薯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在川中丘陵区的变化。【结果】鲜食型品种以蒸煮食味优、干物率和淀粉含量适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为主要筛选指标,‘渝紫263、‘南紫薯008’和‘南紫薯014’的食味评分分列前3位,干物率27.52%~31.34%,淀粉17.20%~22.17%,可溶性糖6.75%~10.38%,产量22 597~25 312 kg/hm~2。全粉加工型品种以高花青素含量、高干物率,高产稳产为主要筛选指标,‘绵紫薯9号’、‘农林47’和‘徐紫薯3号’的花青素含量为40.76~53.93 mg/100 g FW,分列前3位,干物率32.43%~38.20%,产量18 295~31 850 kg/hm2,产量变异系数16.68%~21.71%。【结论】川中丘陵区紫色甘薯宜按用途分类推荐品种,‘渝紫263、‘南紫薯008’和‘南紫薯014’适宜做鲜食型紫色甘薯推广;‘绵紫薯9号’、‘农林47’和‘徐紫薯3号’适宜做全粉加工型紫色甘薯品种推广。

关键词: 紫色甘薯 品质 花青素 产量 川中丘陵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时期对川中丘陵区旱地紫色马铃薯产量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以‘蓉紫芋5号’为材料,在川中丘陵区旱地灌水1次条件下,设不灌水、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灌水等5个处理,研究灌水时期对紫色马铃薯产量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水处理相比,灌水处理提高了紫色马铃薯叶面积系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块茎干重及鲜薯产量。其中,现蕾期灌水产量较对照提高了22.68%~37.50%,开花期灌水产量较对照提高了26.82%~38.79%,且开花期灌水处理块茎质量分级中<30 g的比例较低,>75 g的比例较高。块茎花青素含量表现为随生育期的推进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不同年际间,均以出苗期灌水处理块茎花青素含量最高。因此,在仅灌水1次条件下,现蕾期或开花期灌水可获得较高鲜薯产量,而出苗期灌水块茎花青素含量较高。

关键词: 紫色马铃薯 川中丘陵区 灌水时期 产量 花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干旱监测评估模型研究及在川中丘陵区的应用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6

摘要:干旱是影响四川省水稻生产最突出的气象灾害,川中丘陵区为四川省常年干旱发生较重区域。为分析评价川中丘陵区水稻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结合水稻干旱评估模型,利用四川省川中丘陵区水稻种植33个市县气象台站53年逐日气象资料及1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近33年水稻生育期资料,采用新的水稻干旱评估指标计算川中丘陵区水稻干旱发生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选取不同区域典型站点分析需水关键期水稻干旱评估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水稻全生育期干旱频率在60.5%~94.3%,孕穗期发生中旱以上频率高达50.3%,重旱一般出现在水稻的分蘖-拔节期达25%;水稻从孕穗-抽穗期(7月下旬)川中丘陵区的北部及南部大部地方干旱发生频率<60%,川中丘陵区的中部部分区域干旱频率>70%;孕穗-抽穗期各代表站的水稻干旱评估指数(I)值变化:20世纪60年代末期,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到00年代初期干旱较重,近几年干旱有变轻的趋势。

关键词: 农业气象 干旱评估 川中丘陵区 水稻 指数 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中丘陵区近60 a主要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川中丘陵区近60 a气候变化规律,基于川中丘陵区13个站点1954—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使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定量研究了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周期。结果表明,近60 a来川中丘陵区辐射、降水、风速及相对湿度均呈整体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0.242 3 MJ/(m~2·d·10 a)、0.050 0 mm/10 a、0.025 7 m/(s·10 a)和0.137 2%/10 a),温度呈上升趋势(增幅为0.031 6℃/10 a);气温、辐射、降水、风速及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60 a来均呈现"增大-减小"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变化主周期分别为6、12、13、21、24 a,且其局部突变分别发生在1964年和1996年、1986年、1957—1985年、1958—1963年和2008年;各气象因子相关性较为明显且交互影响关系复杂,其中风速与辐射显著正相关(P<0.05),与湿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辐射与气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湿度显著负相关(P<0.05)。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气象因子 变化趋势 Mann-Kendall检验 Morlet小波分析 相关性分析

用统计降尺度模型预测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区域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预测对精准灌溉预报与农田水分管理意义重大。该文利用川中丘陵区11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0),基于Hadley Centre Coupled Model version 3(HadCM3)的输出和统计降尺度模型(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SDSM)分别对A2(高温室气体排放)、B2(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川中丘陵区2014-2099年ET0进行预测,并使用Mann-Kendall检验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1961-2099年ET0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准期(1961-2010年)川中丘陵区ET0整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出东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相对较大、中部相对较小的差异;与基准期相比,A2、B2情景下未来2020 s(2011-2040年)、2050 s(2041-2070年)和2080 s(2071-2099年)川中丘陵区ET_0月和年均值都呈增大趋势;A2情景下3个时期ET0将分别增加7.9%、10.9%和16.7%,B2情景下ET_0将分别增加7.1%、4.9%和12.8%;A2、B2情景下3个时期川中丘陵区ET_0空间分布均呈现西北部和南部较大、中部较小的空间差异,且3个时期的ET0相对变化率显示中部及其偏北、偏南区域ET_0增幅相对较大,北部和南部增幅相对较小。因此,未来川中丘陵区ET0的上升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与季节性干旱进一步加剧。该研究可为川中丘陵区水资源优化管理和灌溉制度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蒸散 模型 预测 HadCM3 统计降尺度 气候情景 川中丘陵区

川中丘陵区3种林-药复合种植模式土壤呼吸特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在大气CO2浓度变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目前大面积推广的林药或农林复合模式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维持环境生态的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4年1-12月,采用Li-8100对川中丘陵区核桃人工纯林(CK)、核桃-川明参复合模式(HC)、核桃-桔梗复合模式(HJ)、核桃-藿香复合模式(HH)4种林分的土壤呼吸进行定点观测,同时测量土壤温度和湿度.结果发现:各处理土壤呼吸月动态变化呈先增后减趋势,HC最大值出现在6月下旬,而CK、HJ和HH土壤呼吸峰值出现在7月中旬.4种林分最低值都出现在1月,HC、HJ、HH分别是CK的1.36倍、1.61倍和0.89倍.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指数增长关系,土壤湿度与土壤呼吸呈倒数关系,但仅HH处理显著.川中丘陵区4种林药模式中,HH模式更有利于减小土壤碳排放.估算各林-药复合模式下土壤呼吸年内总碳排放量大小依次为CK、HJ、HC、HH.本研究表明土壤温度是川中丘陵区土壤呼吸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的人工经营模式对研究区的土壤碳源/汇角色扮演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林药复合模式 川中丘陵区 核桃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