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评价(模糊匹配)
33条记录
四川省农业科技现代化评价研究

科技和产业 2022

摘要:基于对农业科技现代化内涵的解析,从物质基础现代化、生产经营现代化、绿色循环持续化、农业从业者现代化4个方面构建农业科技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为实证分析对象,采用熵值法对2015—2020年四川省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科技现代化从起步阶段稳步提升到初步实现阶段,主要农产品优良品种覆盖率、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全国同期水平持平,但有效灌溉率、农业投资强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耕地流转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低于全国同期水平。为此,需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激发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引导资金、科技、人才、信息等要素集聚,推进四川种业强省建设,弥补四川农业在节水灌溉、机械化、数字化、加工业等方面的发展短板。

关键词: 农业科技现代化 评价 指标体系 熵值法 四川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新型甘蓝型油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有效拓宽油菜遗传背景,探明新型甘蓝型油菜遗传资源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西藏芥菜型油菜品种与西藏甘蓝型油菜藏油5号进行种间有性杂交,研究获得的54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生育期、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1) 54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生育期102~125 d之间,平均119 d,生育期整体低于对照品种,呈现早熟的特点。(2)产量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千粒重大是参试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较对照品种较明显的特点,千粒重分布于2.74~5.42 g, 36个品系的千粒重大于对照品种,其中XZ6、XZ21、XZ42 3个品系的千粒重大于5 g;参试54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单株粒重分布于12.21~55.29 g, 12个品系的单株粒重大于对照,其中XZ46、XZ47、XZ49 3个品系的单株粒重大于50 g,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3)品质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参试油菜品系含油量34.63%~51.50%,平均44.79%,其中有8个品系含油量超出了50%;油酸含量23.44%~69.52%,平均51.54%,13个品系超出对照,其中品系XZ11不仅表现含油量高,而且油酸含量也在65%以上,如果将其后代对油酸进行定向选育,有可能培育出油酸含量更高的品系。【结论】54个品系中发现了生育期短、千粒重大且产量性状优于甘蓝型亲本、含油量高于甘蓝型亲本、油酸含量高于65%、达到双低品质标准强于甘蓝型亲本。这些品系将为今后甘蓝型油菜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资源。

关键词: 新型甘蓝型油菜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中丘陵区冬作不同品种马铃薯鲜切加工适宜性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四川省川中丘陵区冬作马铃薯10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考察了不同品种经鲜切加工后常温贮藏条件下总体感官质量、切片表面色差、褐变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鲜切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中薯2号在贮藏过程中总体感官值相对较高,常温贮藏至第4 d时仍具有一定的商品性,而川芋802在贮藏至第2 d时外观商品性就接近5分(商品临界点);中薯2号和川芋10号的色差变化值相对较小,而川芋50和川芋802变化较大;川芋10号、费乌瑞它和青薯9号贮藏过程中褐变度相对较低;对PPO活性进行聚类分析将10个供试品种分为两个大类;综合多项测试指标表明,中薯2号和川芋10号鲜切加工后常温贮藏过程中产品品质较好,抗褐变能力较强,而川芋802和川芋50较易发生褐变,该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鲜切加工原料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不同品种 鲜切 褐变度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枇杷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枇杷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不同枇杷品种的抗寒能力,本研究以6个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枇杷品种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REC呈现"小?大?小"的"S"型曲线变化,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不同枇杷品种种胚的半致死温度介于?4.759~?2.73℃之间,其中,WT(白肉芽变)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低,大五星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高;6个枇杷品种的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随低温胁迫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倒"V"型变化趋势,但增幅和达到峰值的时间点不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均在?5℃时达到最大值;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6个枇杷品种材料的抗寒能力表现为WT(白肉芽变)>冠玉>宁海白>龙泉5号>早钟6号>大五星。综上所述,WT(白肉芽变)对低温的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寒能力强;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能准确鉴定枇杷品种的抗寒性。本研究为枇杷抗寒种质的筛选及寻找提高抗寒性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枇杷 低温胁迫 生理响应 抗寒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渗糖方式对徐香猕猴桃果脯品质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徐香猕猴桃为原料,探讨常压、真空、微波和超声波渗糖4种不同渗糖方法对其水分构成、复水性、硬度、韧性、风味和滋味品质的影响.经低场核磁共振检测发现,微波和超声波渗糖制备果脯中结合水的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0.05).经复水性试验和物性测试仪检测发现,超声波渗糖方式制备果脯的复水率、硬度和韧性显著偏高(P<0.05).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结果表明,真空渗糖方式制备徐香猕猴桃果脯的风味品质较差,而微波渗糖方式制备的徐香猕猴桃果脯咸味显著偏高(P<0.05).由此可见,超声波渗糖工艺制备的徐香猕猴桃果脯品质较佳.

关键词: 徐香猕猴桃 果脯 不同渗糖方式 品质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简阳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及污染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摸清简阳市土壤As、Cd、Cr、Cu、Hg、Pb 6种重金属是否存在污染、污染种类、重点污染区域、污染面积,为土壤保护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图等在该区域共采集706个土壤样品。As、Hg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Cr、Cu、Pb、Cd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测定。以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15618-2018)作为参考值,对样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并结合ArcGIS技术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706个样点中,670个样点清洁,清洁面积为2160.98 km~2,占总面积的99.21%;26个样点尚清洁,虽处于警戒线但未污染,面积为16.41 km~2,占总面积的0.75%;5个样点轻度污染,面积为0.70 km~2,占总面积的0.03%;1个样点中度污染,面积极小。【结论】简阳市土壤有极少量轻度、中度污染,没有重度污染,目前清洁度高。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形势下完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的对策

四川农业科技 2018

摘要:随着原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的废止,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科学开展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质量,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为例,对现有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 新形势 农业科技成果 评价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中国蚕业 2018

摘要:为弥补过去桑轮纹病(Gonatophragmium mori)病叶的发病程度评价方法及技术存在的缺陷,我们以叶面积、病斑面积和病斑数量为依据,提出了一个新的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评价指数(DSI),并以4种不同病情特征的桑轮纹病病叶为例,阐述了DSI的计算过程.结果表明,DSI可较好地反映和评价桑轮纹病病叶的发病程度,希望DSI的提出能有效地帮助开展桑轮纹病病害的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 桑轮纹病 病斑 叶面积 病斑面积 病斑数量 评价 发病程度 DS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中国蚕业 2018

摘要:为弥补过去桑轮纹病(Gonatophragmium mori)病叶的发病程度评价方法及技术存在的缺陷,我们以叶面积、病斑面积和病斑数量为依据,提出了一个新的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评价指数(DSI),并以4种不同病情特征的桑轮纹病病叶为例,阐述了DSI的计算过程。结果表明,DSI可较好地反映和评价桑轮纹病病叶的发病程度,希望DSI的提出能有效地帮助开展桑轮纹病病害的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 桑轮纹病 病斑 叶面积 病斑面积 病斑数量 评价 发病程度 DS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性鉴定评价及预测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有效鉴定、评价及快速预测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性的指标和方法,选择10个杂交籼稻新组合和1个对照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进行正常水分和干旱处理。综合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化差异,借助产量抗旱系数、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抗旱性综合评价D值对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性进行鉴定和评价,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M)、相关分析(CAM)和逐步回归分析(SRM)进行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籼稻新组合间抗旱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抗旱性综合评价D值聚类分析得出C8—沪旱7A/成旱恢30241属于强抗旱型,C_1—沪旱7A/Z4R(Si)、C_2—沪旱7A/成恢177、C_7—沪旱7A/成旱恢30248、C_9—沪旱7A/成旱恢31708和C_(10)—沪旱7A/成旱恢30218属于抗旱型,C_3—沪旱7A/成恢178、C_4—沪旱7A/成旱恢31701和C_5—沪旱7A/成旱恢31704属于中间类型,冈优725(对照品种)和C_6—沪旱7A/成旱恢31621属于不抗旱型;有效穗数、单穗实粒重和结实率的相对值可作为鉴定与评价杂交籼稻抗旱性的重要综合指标;利用逐步回归构建水稻材料抗旱性预测模型D=(245.231+1.645X_2+2.712X_4+6.494X_6+19.401X_7-2.791X_(10))×10~(-3)能准确、快速预测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能力(其中:D为供试材料的抗旱综合评价D值,X_2、X_4、X_6、X_7和X_(10)分别为水稻干旱胁迫下有效穗数、单穗实粒数、单穗总粒重、单穗实粒重和千粒重的相对值)。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抗旱性 评价 综合评价D值 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