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枇杷(模糊匹配)
22条记录
枇杷果肉颜色调控关键基因PSY2A的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开发准确的枇杷果肉颜色早龄鉴定分子标记,加速枇杷品种改良进程。【方法】基于枇杷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EjPSY2A在黄肉和白肉枇杷品种间的序列差异设计2对InDel分子标记,经初步筛选后选取分型结果清晰的引物PSY2A-2对85份枇杷种质资源与杂交后代分型鉴定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并通过TA克隆方法对EjPSY2A位点扩增片段的正确性进一步验证。【结果】所有42份白肉枇杷材料具有纯合的EjPSY2Ad基因型,而43份黄肉枇杷材料全部为纯合的EjPSY2A基因型或者EjPSY2Ad与EjPSY2A杂合基因型,并通过TA克隆的方法证实了‘大五星’枇杷的扩增大片段为纯合EjPSY2A等位基因。【结论】开发的PSY2A-2分子标记可以准确地将黄肉和白肉枇杷种质资源区分,对指导枇杷杂交后代早龄选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速枇杷育种工作的进程。

关键词: 枇杷 果肉颜色 分子标记 EjPSY2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新品种西蜀2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蜀2号是以大五星为母本、贵妃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中熟黄肉枇杷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整齐度好,单果质量40~55 g.果顶平广,果点小,果面茸毛短、稀疏;萼片平展、萼孔开张.果皮和果肉均呈黄色,且易剥皮.果肉细嫩化渣,汁液多,风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5.30%,品质佳.种子数2~5粒,平均可食率71.6%.花量适中且松散,每花序花朵数量40~100朵;果实全生育期160 d左右,在成都市新都区(E 104°12′24″,N 30°46′46″)5月上中旬成熟.该品种果皮厚,抗叶斑病.西蜀2号自花结实能力强,丰产性好,适宜在四川盆地和盆周中低海拔山区推广.

关键词: 枇杷 新品种 西蜀2号 浓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枇杷冻害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20

摘要:对四川省枇杷冻害进行调查分析表明,立地条件、栽培管理、品种、果实生育期等因子与枇杷冻害关系密切,并分析了冻害预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期为该地枇杷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枇杷 冻害 原因 问题 对策 四川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枇杷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枇杷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不同枇杷品种的抗寒能力,本研究以6个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枇杷品种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REC呈现"小?大?小"的"S"型曲线变化,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不同枇杷品种种胚的半致死温度介于?4.759~?2.73℃之间,其中,WT(白肉芽变)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低,大五星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高;6个枇杷品种的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随低温胁迫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倒"V"型变化趋势,但增幅和达到峰值的时间点不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均在?5℃时达到最大值;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6个枇杷品种材料的抗寒能力表现为WT(白肉芽变)>冠玉>宁海白>龙泉5号>早钟6号>大五星。综上所述,WT(白肉芽变)对低温的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寒能力强;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能准确鉴定枇杷品种的抗寒性。本研究为枇杷抗寒种质的筛选及寻找提高抗寒性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枇杷 低温胁迫 生理响应 抗寒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肉枇杷和白肉枇杷果实成熟不同阶段的比较转录组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红肉枇杷和白肉枇杷在果实转色到成熟间的4个时期(授粉后第171天,第175天,第180天,第185天)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除去低质量数据后共得到约9.5 Gb的Clean reads,组装出61 587条Unigenes。在阈值为|log2 Ratio|≥1和Probability>0.8时,共检测到28 216个Unigenes(13 676个上调和14 540个下调)差异表达。Gene Ontology(GO)和KEGG分析表明有40个GO类别和121代谢通路显著富集,涉及次级代谢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氧化磷酸化、糖酵解、淀粉与蔗糖代谢、氨基糖与核糖代谢等。此外从中鉴定出21个与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的基因,大部分基因在授粉后171 d时在红肉枇杷果肉中的表达量要显著高于白肉枇杷。研究结果为枇杷果肉颜色形成机制的阐明和枇杷遗传改良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枇杷 果肉颜色 类胡萝卜素 比较转录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成熟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为枇杷果实糖代谢、果实品质形成与改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不同枇杷品种成熟果实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不同品种枇杷果实的总糖含量、甜度值差异显著,白肉型品种的总糖含量与甜度值变化趋势一致,红肉型品种的总糖与甜度值的变化趋势相近;枇杷成熟果实可溶性糖主要为果糖,其含量平均值为42.33 mg/g(FW),占总糖的42.74%;山梨醇的含量最低,含量平均值为2.66 mg/g(FW),占总糖的2.69%。相关性分析表明,枇杷果实果糖与甜度值、总糖与甜度值的相关性极强(均为r=0.90**),总糖与果糖显著相关(r=0.79*),总糖与葡萄糖、山梨醇、蔗糖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果糖是构成枇杷果实总糖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果糖和总糖可以反映枇杷果实甜度值的高低。

关键词: 枇杷 果实 可溶性糖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白肉突变体与野生型生物学特性和果实品质比较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比较分析了枇杷白肉突变体的突变型与野生型生物学特性和果实品质差异,为探讨枇杷白肉果实形成原因,以及进一步揭示枇杷果实品质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及生理生化测试,分析突变型与野生型的物候期、叶及果实品质差异。【结果】突变型与野生型的物候期十分接近,突变型的果实始熟期比野生型晚1周左右;突变型叶片长度、叶柄长度明显长于野生型,叶片厚度明显薄于野生型;突变型果实的单果重和果实纵横径均小于野生型,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分别比野生型高出9.2%和9.3%,总酸含量比野生型低21%;突变型果肉的维生素C含量与野生型基本相当;突变型果肉的粗纤维含量比野生型低14.3%,β-胡萝卜素含量仅为野生型的7.55%;突变型果肉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分别比同时期野生型高19%、8%和23%。【结论】突变型的果实始熟期比野生型晚,β-胡萝卜素含量大大低于野生型,总糖、果糖、葡萄糖、蔗糖、均高于野生型。

关键词: 枇杷 突变体 生物学特性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EjAO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实的成熟和衰老是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一般认为活性氧(ROS)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和RT-PCR相结合的方法,从白肉枇杷成熟期果实中成功克隆到一个编码抗坏血酸氧化酶(AO)的基因,命名为EjAO。该基因全长2 174 bp,包含了长度为1 605 bp的开放阅读框。该阅读框编码的氨基酸数目为534个,所形成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59.39 kD。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jAO在根和果实中高丰度表达,并且在白肉枇杷成熟期果实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红肉枇杷。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显示EjAO基因在红肉枇杷和白肉枇杷共有五处多态性位点,其中T719C和A730C均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推测可能对EjAO的酶学活性产生影响。EjAO的克隆和多态性位点的鉴定为阐明枇杷果实成熟与衰老机制及枇杷遗传改良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枇杷 抗坏血酸氧化酶 基因克隆 荧光定量PCR 核苷酸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叶形态学的枇杷小种子植株遗传多样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小种子育种途径出发,以79份大五星小种子再生植株为试材,通过测量各份单株植株的13个叶形态特征值,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退化种子植株在叶形态上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D=0.785),其中叶长(D=0.991),叶宽(D=0.994),叶柄长(D=0.982),叶柄宽(D=0.995),叶片厚度(D=0.987)等多样性指数居于前列,表现出最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各个特征变异幅度很大,变异系数在9.84%~40.09%;UPGMA法将79份材料分为了6大类群,各个类群间叶表型各异且丰富;第Ⅰ类和第Ⅵ类表现最为特殊,明显区别于母本大五星。其中Ⅰ类表型为:叶片大型、叶柄粗长、叶色浓绿、质地厚实、坚硬。Ⅵ类表现为叶片细小、叶柄细长、叶色黄绿、质地偏薄软,为枇把优良种质选育和核心种质构建的重要类群。鉴于退化种子植株在叶形态上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少数植株表现显著特殊,因此退化种子途径可作为一个新思路进行枇杷新品种新品系选育,为小种子途径开拓种质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形态学依据。

关键词: 枇杷 退化种子植株 性状 叶形态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实生幼苗对镉的积累特性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2016

摘要:通过不同浓度梯度的镉污染(0~20 mg·kg~(-1))处理一年生枇杷实生幼苗的结果表明,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枇杷实生幼苗的根系生物量、茎杆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但未表现出明显的毒害症状,说明一年生枇杷实生幼苗对土壤镉胁迫具有较强的耐性。一年生枇杷实生幼苗的镉含量在各个器官的分布为:根系>茎杆>地上部分>叶片。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一年生枇杷实生幼苗植株的镉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而地上部分的镉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土壤镉浓度约为10 mg·kg~(-1),其值为每株植物85.47μg)。因此,枇杷实生幼苗可以作为果园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材料,用于土壤镉浓度为10 mg·kg~(-1)以内的果园镉污染土壤的修复。

关键词: 枇杷 实生幼苗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