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生长(模糊匹配)
45条记录
壳聚糖对桃树生长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23

摘要:壳聚糖是一种由几丁质衍生而来的经济适用的生物刺激素,试验以早熟桃早蜜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0(CK)、1、2、4、6 g/L壳聚糖对桃树新梢生长和叶片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促进桃树生长的最佳壳聚糖浓度。结果表明:试验所用各浓度壳聚糖均能促进桃树新梢的生长,增加新梢的长度和基部、中部、顶部粗度,其中以4 g/L处理的效果最佳;各浓度壳聚糖均能增加桃树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但对叶绿素a/b的比值无显著影响,以4 g/L处理的效果最佳;各浓度壳聚糖均显著提高了桃树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4 g/L处理的活性最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壳聚糖浓度为1和2 g/L时显著提高,在浓度为6 g/L时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综上所述,壳聚糖能促进桃树生长,浓度为4 g/L时效果最佳。

关键词: 叶面喷施 壳聚糖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聚糖对葡萄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

陕西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筛选出最有利于葡萄生长的壳聚糖浓度,以葡萄幼苗为材料,对其喷施浓度为0、1、2、4和6g/L的壳聚糖溶液,研究了壳聚糖对葡萄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壳聚糖后,葡萄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且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壳聚糖浓度为4g/L时,葡萄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最大.喷施壳聚糖后,葡萄幼苗叶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均随喷施浓度增大不断提高,且在壳聚糖浓度为6g/L时达到峰值.经壳聚糖处理后葡萄幼苗各部分可溶性糖含量也有所上升,根系、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在壳聚糖浓度为4g/L时达最高值.因此,壳聚糖能够促进葡萄幼苗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葡萄幼苗的抗逆性.

关键词: 葡萄幼苗 壳聚糖 生长 生理生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苗处理对麦冬生长的影响及其控病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种苗处理对麦冬生长的影响及其控病效果,指导麦冬优质安全生产.以川麦冬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 6种药剂3种种苗处理方式对麦冬种苗成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炭疽病、根腐病的控病效果.结果表明木霉T23制剂、多抗霉素和噁霉灵处理种苗,可显著提高麦冬种苗成活率,促进麦冬分蘖、增加块根数、使块根伸长增粗,提高麦冬产量10%以上.对麦冬炭疽病以叶面喷施多抗霉素、噁霉灵的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60.17%和58.25%;对麦冬根腐病以木霉T23、多抗霉素浸苗,或以噁霉灵、木霉T23灌根的效果均较好,其防治效果分别为70.06%、65.17%、72.87%和70.14%.综上,木霉23制剂、多抗霉素和噁霉灵处理种苗,可有效控制炭疽病、根腐病为害,促进麦冬生长,提高麦冬产量,在麦冬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麦冬 种苗处理 生长 炭疽病 根腐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三青"莴笋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迈田三品青’莴笋为试材,采用叶片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促长剂-控旺剂-促长剂-控旺剂(T1)、促长剂-矮壮素-促长剂-矮壮素(T2)、赤霉素-控旺剂-赤霉素-控旺剂(T3)、赤霉素-矮壮素-赤霉素-矮壮素(T4)、赤霉素-赤霉素-赤霉素-赤霉素(T5)和喷清水(CK)处理对"三青"莴笋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促进"三青"莴笋高效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均增加了莴笋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单株质量。仅赤霉素处理(T5)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单株质量前期增长较快,到后期逐渐减缓。而促进剂和抑制剂的交替使用前期生长较慢,而后逐渐增加且超过T5处理。其中第4次喷施后测得T2和T3处理茎粗、叶片数和单株质量较其它处理大,且T2处理叶绿素含量较CK显著增加。综上所述,T2处理为最佳生长调节剂组合,其提高了莴笋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

关键词: “三青”莴笋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钝化剂施用下川芎主要部位生长和镉积累情况初探

中国现代中药 2021

摘要:目的:探索3种钝化剂对川芎生长和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及对川芎的降镉效果.方法:选取均匀地块,在川芎栽种前按照田间设计图向不同小区的土壤中施入不同浓度(高、中、低)的3种钝化剂(A、B、C),测定川芎生长指标、产量、根茎和叶片中镉及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3种钝化剂对川芎的株高、分蘖数和地上鲜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低浓度A钝化剂能极显著提高川芎的产量;A、B2种钝化剂对川芎根茎和叶片均有一定的降镉作用;3种钝化剂对川芎的3种主要成分(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含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B2种钝化剂可以有效提高川芎的产量并降低川芎根茎和叶片中重金属镉含量.

关键词: 川芎 钝化剂 生长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赤霉素对"三青"莴笋生长、光合电子传递和氰化物含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喷施赤霉素(GA3)对"三青"莴笋高效安全生产的影响。【方法】以"高山青"莴笋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喷施GA3(0、12.5、25、50、100 mg/L)对"三青"莴笋生长、光合电子传递和氰化物的影响。【结果】喷施不同浓度的GA3均增加了莴笋株高和茎粗,T4处理"三青"莴笋株高最大,但与T3处理无显著差异。除11月25日,喷施GA3后"三青"莴笋茎粗均以T3为最大,但与T4处理无显著差异。光合指标、氰化物含量选取T3处理(50 mg/L GA3)和CK进行测定,喷施GA3增加了"三青"莴笋光合电子传递性能和氰化物含量。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许多与光合作用和氰化物相关的基因显著上调。【结论】喷施GA3增强了莴笋叶片自身光保护能力,提高了光合作用,增加了氰化物含量,但氰化物含量低于食品安全规定。

关键词: “三青”莴笋 生长 光合电子传递 氰化物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模式及栽插密度对四川丘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探究施肥模式和栽插密度对四川丘区水稻产量及生长的影响,以‘蜀优217’和‘天优湘99’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肥模式,裂区为栽插密度,探究不同处理对四川丘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深施肥能有效提升水稻产量,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侧深施肥模式下,‘蜀优217’适宜较高的栽插密度,而‘天优湘99’栽插密度过高,穗粒数及结实率大幅下降,成穗率及转运率降低。因此,侧深施肥技术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栽插密度。

关键词: 水稻 四川丘区 施肥模式 氮肥 密度 产量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盆地3种颜色地膜对秋季土壤温度及黄瓜产量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3种颜色地膜覆盖对四川盆地秋季黄瓜的影响。【方法】设置4个处理:透明膜(T1)、黑色膜(T2)和银灰色膜(T3)及不覆盖(CK),分析了3种颜色薄膜对四川盆地秋季土壤温度、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秋季弱光条件下,与CK相比,地膜覆盖均增加了土壤不同深度的根区温度,在5、10和15cm的深度下,T1、T2处理和T3处理的平均根区温度分别比露地高0.8~0.9、0.5~0.6和0.2~0.6℃。与CK相比,T1、T2处理和T3处理的黄瓜株高分别增加了6.9%、8.7%和15.3%,单株果实数分别增加了20.6%、20.6%和8.8%,小区总产量分别增加了19.25%、7.18%和16.24%。3种颜色地膜覆盖均可以增加土壤温度、促进黄瓜生长,进而提高黄瓜产量,但3种地膜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3种不同颜色地膜覆盖黄瓜的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能提高四川盆地弱光区秋季黄瓜的产量。

关键词: 地膜 黄瓜 根区温度 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褪黑素对桃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外源褪黑素对桃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早熟桃‘早蜜’为试材,于果实膨大期对其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褪黑素,测定了桃果实成熟期的新梢生长量、生理状况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50~150μmol·L-1的褪黑素处理能促进桃新梢的生长,增加其茎长和茎粗。150μmol·L-1褪黑素提高了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其余处理较对照有所降低;50~100μmol·L-1褪黑素提高了桃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余处理较对照有所降低。褪黑素提高了桃果实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抗坏血酸过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性,降低了多酚氧化酶活性。100~150μmol·L-1褪黑素增加了桃果实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降低了果实硬度,提高了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蔗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降低了葡萄糖含量。【结论】褪黑素能够促进桃生长、改善桃果实品质。

关键词: 褪黑素 生长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裸裂尻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发育研究

四川农业科技 2021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发育早期阶段(0~12d)黄河裸裂尻(Schizopygopsis pylzovi)的仔鱼形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水温在(18±1)℃时,初孵仔鱼的全长为(10.18±0.32)mm。黄河裸裂尻仔鱼在孵化后第8d开始摄食,第11d时卵黄囊基本消失。对卵黄囊期仔鱼的日龄与全长,体长,头长、肛后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呈明显的二项式或立方关系。通过对黄河裸裂尻仔鱼早期发育的研究,丰富了其早期发育生物学资料,对苗种培育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河裸裂尻 卵黄囊仔鱼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