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川芎(模糊匹配)
19条记录
川芎基因组survey测序及其特征分析

中草药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利用流式细胞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基因组大小和特征进行分析,为川芎全基因组精细测序和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已知基因组大小的绿豆和陆地棉作为内标植物,用流式细胞术估算川芎基因组大小。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川芎基因组进行survey分析,测算出川芎基因组大小、重复序列、杂合率和GC含量等,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基因组进行预测、注释和基因家族鉴定。结果 估算出川芎基因组大小约为3058.37Mb,重复序列为79.79%,杂合率约2.16%,GC含量为36.32%,川芎基因组呈现高重复、高杂合、基因组庞大等特征。共预测到34864个基因,有30 737个基因在功能数据库中被注释,有53个基因注释到阿魏酸合成过程中。初步鉴定到2058个特异基因家族,2001个单拷贝基因。结论 初步获得了川芎基因组大小、基因组特征、功能基因及基因家族等信息,为进一步川芎全基因组精细测序提供了参考,为阐明川芎阿魏酸等药效成分生物合成提供了基因资源。

关键词: 川芎 流式细胞术 高通量测序技术 survery分析 基因组大小 基因组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芎α-淀粉酶抑制剂基因的原核表达与条件优化

生物学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实验室前期已获得的α-淀粉酶抑制剂基因(LASI),将其分别连接到不同载体上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LASI重组蛋白,并优化其诱导条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鉴定LASI重组蛋白,并采用碘-淀粉呈色法测定LASI对猪源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pET28a是LASI的较好表达载体,当诱导时间为8 h,IPTG终浓度为1.0 mmol/L,诱导温度为27℃时,LASI重组蛋白的表达量达到最佳;在最优的诱导表达条件下,表达出的部分LASI重组蛋白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并能够与HIS标签单抗杂交;经纯化后获得的LASI重组蛋白对猪源淀粉酶存在抑制作用,终抑制比为34%.研究优化LASI重组蛋白的表达条件,获得足量的LASI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LASI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川芎 α-淀粉酶抑制剂 原核表达 条件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钝化剂施用下川芎主要部位生长和镉积累情况初探

中国现代中药 2021

摘要:目的:探索3种钝化剂对川芎生长和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及对川芎的降镉效果.方法:选取均匀地块,在川芎栽种前按照田间设计图向不同小区的土壤中施入不同浓度(高、中、低)的3种钝化剂(A、B、C),测定川芎生长指标、产量、根茎和叶片中镉及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3种钝化剂对川芎的株高、分蘖数和地上鲜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低浓度A钝化剂能极显著提高川芎的产量;A、B2种钝化剂对川芎根茎和叶片均有一定的降镉作用;3种钝化剂对川芎的3种主要成分(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含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B2种钝化剂可以有效提高川芎的产量并降低川芎根茎和叶片中重金属镉含量.

关键词: 川芎 钝化剂 生长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川芎栽培现状调查与评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四川省内5个县23个镇247户的川芎栽培现状进行系统调查,深入了解川芎栽培中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为川芎规范化栽培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主产区芎农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综合分析川芎栽培现状。结果:小户种植为主的彭州和什邡使用坝苓种比例为65%,大户种植为主的眉山、邛崃以及正形成大户种植模式的都江堰使用山苓种比例为92%。川芎种植密度和产量在个体间差异大。川芎在眉山和邛崃的生长期比在彭州、什邡和都江堰缩短了30 d左右。川芎施用底肥和春肥的农户约占一半,NPK复合肥投入比例高(> 90%)。川芎的病虫害较少,新产区的病虫害发病率明显低于老产区,除草剂施用比例高达52%的是农资店自配的除草灵1号。栽培成本中人工费用占比最高(37%)。结论:四川省川芎栽培呈现山苓种和坝苓种并重的格局,建议明确山苓种和坝苓种的差异,培育优质苓种;劳动力缺乏导致川芎呈现晚栽早采趋势,应促进川芎机械化研发和生产;加大芎农培训力度,引导增施有机肥,推行规范化药剂施用。

关键词: 川芎 产业 栽培 调查 肥料 病害 虫害 草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量元素对川芎活性成分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B(硼)、Zn(锌)、Fe(铁)3种微量元素对川芎绿原酸、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及洋川芎内酯A 5种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为川芎栽培中微量元素平衡施肥技术的形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B不利于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及洋川芎内酯A的积累,低质量浓度B(1 g/L)可促进绿原酸及阿魏酸积累,分别比不施B增加6.56%、2.22%,用量过高反而存在抑制作用.Zn不利于绿原酸、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及洋川芎内酯A积累,高质量浓度Zn(4 g/L)水平下阿魏酸含量比不施Zn增加33.70%.低质量浓度Fe(1 g/L)水平下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含量分别比不施Fe高5.34%、9.79%、12.23%;高质量浓度Fe(4 g/L)水平下绿原酸、阿魏酸含量分别比不施Fe处理高8.46%、6.98%.B、Zn对川芎5种活性成分积累存在负交互作用;B、Fe对阿魏酸积累存在负交互作用,对其他4种活性成分存在正交互作用;Zn、Fe对绿原酸、藁本内酯及洋川芎内酯A积累存在正交互作用,对阿魏酸及阿魏酸松柏酯积累存在负交互作用.故叶面喷施B、Zn、Fe肥未必能有效增加川芎活性成分含量,需控制好用量以免产生不利影响,栽培中应尽量少施或不施.

关键词: 川芎 微量元素 活性成分 绿原酸 阿魏酸 阿魏酸松柏酯 藁本内酯 洋川芎内酯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芎重金属镉污染现状及降镉策略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川芎是著名川产道地药材,由于对镉富集性强,其药用品质安全性及有效性备受关注,如何降低川芎根茎中的镉含量成为目前川芎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阐述了川芎镉污染现状、镉吸收积累规律,进而着重分析了川芎镉污染的影响因素以及降低川芎根茎中镉含量的措施.在土壤修复技术无法短时间内实现川芎安全生产的情况下,提出可通过分子技术和辐射诱变技术相结合选育低富集镉川芎品种的思路,以期为解决川芎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川芎 重金属 镉污染 降镉措施 低富集镉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芎种质鉴定标记开发和系统发育研究

中草药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藁本属Ligusticum叶绿体基因组高频插入缺失区域开发InDel标记,同时结合通用条形码对道地川芎及其常用混伪品进行种质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方法通过8个DNA通用条形码ycf1、matK、ITS2、rpoC1、rbcL、rpoB、trnK、psbA-trnH序列片段对采集的26个川芎样品及其常用混伪品进行了扩增和测序,采用了遗传距离统计法、barcoding gap分析法和构建系统发育树法进行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研究。同时利用InDel分子标记,采用构建进化树法对道地川芎及其混伪品物种进行分子鉴定。结果 rbcL片段保守位点最多(97.32%),且GC含量最高(44.9%)。rbcL+rpoB片段具有最小的平均种内遗传距离(0.002 5),psbA-trnH片段具有最大的平均种间遗传距离(0.429 2)。trnK片段和rbcL+rpoB片段具有最高的种间变异,psbA-trnH片段的"barcodinggap"区重叠度最小。采用的8对DNA通用条形码无法准确地鉴定道地川芎药材与其他混伪品物种。InDel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中,24对InDel引物中的4对引物组合能准确地鉴定出道地川芎,并将道地川芎及其混伪品物种聚类为4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为采集的道地川产川芎药材。结论 InDel标记对道地川芎及其常用混伪品的鉴定能力高于通用条形码。对于传统的通用DNA条形码,由于遗传成分差异大,无法区分川芎及其常用混伪品。新开发出的InDel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鉴定道地川芎及其常用混伪品,从分子水平上为川芎道地性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川芎 种质鉴定 InDel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川芎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摘要:从苓种繁殖、川芎栽培、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及粗加工、储藏等方面总结了四川川芎栽培技术,旨在为川芎药材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川芎 苓种繁殖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芎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中药材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川芎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四川为其道地产区,目前以散户小面积种植居多,种植方法各异,川芎产量与质量参差不齐。该文从品种选育、苓种培育、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综述了川芎栽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川芎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川芎 栽培 重金属 施肥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芎多波长叠加指纹图谱初步研究

药物分析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川芎多波长叠加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方法:采用Poroshell 120 EC-C_(18)色谱柱(4.6 mm×100 mm,2.7μm),以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0 min,10%→32%的B;20~25 min,32%→46%的B;25~36 min,46%→55%的B;36~60 min,55%→80%的B;60~63 min,80%→10%的B;63~70 min,10%的B),流速0.8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30、260、290、320 nm。运用波长叠加技术建立指纹图谱。结果:多波长叠加指纹图谱体现了川芎230、260、290、320 nm特征吸收波长的指纹信息,标定了22个共有峰,16个不同来源的川芎样品与指纹图谱之间具有良好的相似性,相似度均在0.94以上。结论:建立了川芎多波长叠加谱指纹图谱,该指纹图谱信息更加丰富全面,可用于川芎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川芎 高效液相色谱 多波长叠加 特征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