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Mann-Kendall检验(模糊匹配)
4条记录
基于SPEI的若尔盖湿地干湿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沼泽分布区,明确其干湿时空演变特征,对进一步研究湿地气候与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若尔盖地区19个气象站1961—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结合云模型、Mann-Kendall检验、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分析了若尔盖湿地近56 a来干湿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56年若尔盖湿地干湿演变大致呈"偏湿—偏干—偏湿—偏干"4个阶段,以1969年、1975年、1999年为变化节点,且在1995年后干旱发生的情况增多。M-K趋势检验显示无显著突变点。(2)云模型分析表明,湿地SPEI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比时间分布的均匀程度大,气候的干湿变化也更加稳定。湿地各季节干湿变化亦呈现不同的强度、离散度和稳定度,其中春季干旱最为严重,冬季次之且冬季干湿变化最为集中和稳定。(3) EOF分析得到的特征向量及对应的时间系数反映了若尔盖湿地干旱的时空演变主要特征。受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第一模态表现为全区一致的干旱趋势,南北反向差异和东西反向差异分别为第二模态和第三模态,反映了纬度、经度对SPEI指数的影响。

关键词: SPEI指数 云模型 Mann-Kendall检验 EOF分解 若尔盖湿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中丘陵区近60 a主要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川中丘陵区近60 a气候变化规律,基于川中丘陵区13个站点1954—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使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定量研究了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周期。结果表明,近60 a来川中丘陵区辐射、降水、风速及相对湿度均呈整体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0.242 3 MJ/(m~2·d·10 a)、0.050 0 mm/10 a、0.025 7 m/(s·10 a)和0.137 2%/10 a),温度呈上升趋势(增幅为0.031 6℃/10 a);气温、辐射、降水、风速及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60 a来均呈现"增大-减小"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变化主周期分别为6、12、13、21、24 a,且其局部突变分别发生在1964年和1996年、1986年、1957—1985年、1958—1963年和2008年;各气象因子相关性较为明显且交互影响关系复杂,其中风速与辐射显著正相关(P<0.05),与湿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辐射与气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湿度显著负相关(P<0.05)。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气象因子 变化趋势 Mann-Kendall检验 Morlet小波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中国西南五省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

灌溉排水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中国西南5省ET0演变规律,利用1954—2013年广西、重庆、云南、贵州、四川5个省市119个站点逐日地面气象资料,采用FAO-56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点逐日ET0,并使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GIS反距离加权插值定量分析ET0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4—2013年西南5省ET0多年平均值为855 mm,波动范围为819~901 mm,年均ET0总体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5 mm/10 a),在春、夏、秋、冬季也均呈下降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4、-0.7、-0.3、-0.1 mm/10a),分别占全年的26.7%、46.7%、20%、6.6%;西南5省ET0多年平均值分别以26 a、12 a、5 a为第1、第2、第3周期进行"增大-减小"交替变化;1954—2013年,西南5省年均ET0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南部大于北部,云贵高原西部和广西地区明显大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东部,四川盆地相对最小,川西高原南部和云贵高原东部地区相对最大;西南5省ET0在春、夏、秋、冬季空间分布较高值区分别为云贵高原西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东部、广西地区、云贵高原西部,较低值区分别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西部、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东北部、四川盆地和广西地区。

关键词: 西南5省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空变化 Mann-Kendall检验 Morlet小波分析 GIS

近53 a长江流域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灌溉排水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长江流域108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计算最高温度(T_(max))、最低温度(T_(min))、平均温度(T_(mean))等气象因子的倾向率,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MK检验)和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定量分析其年、季及主要作物生长季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3 a长江流域T_(max)、T_(min)、T_(mean)年值分别在19.1~21.0、10.2~11.7和14.7~16.4℃间变化,年尺度上分别呈现0.150、0.221、0.186℃/10 a的上升趋势,均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突发性上升;同时,T_(max)、T_(min)、T_(mean)均呈现夏季上升趋势最弱(0.069、0.161、0.115℃/10 a),T_(max)、T_(mean)春季上升趋势最明显(0.218、0.216℃/10 a),T_(min)冬季上升趋势最明显(0.294℃/10 a);空间上,T_(max)、T_(min)、T_(mean)均呈现由东南部向西部、北部递减的规律,T_(max)年值有17.6%、18.5%的站点升幅分别达显著(P<0.05)、极显著水平(P<0.01),T_(min)年值有7.4%、78.7%的站点升幅分别达显著(P<0.05)、极显著水平(P<0.01),T_(mean)年值有16.7%、63.9%的站点升幅分别达显著(P<0.05)、极显著水平(P<0.01);T_(max)、T_(mean)倾向率的空间分布仅夏、冬2季相似,其他季节间差异明显,T_(min)倾向率的空间分布的季节差异较小,均表现为东、西部较大,中部较小的规律。研究结果对于未来长江流域农业水资源管理与种植制度优化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气温 时空变化 Mann-Kendall检验 气候倾向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