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沱江流域典型农业小流域氮和磷排放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宏 1 ; 徐娅玲 1 ; 张奇 1 ; 林超文 1 ; 翟丽梅 2 ; 刘海涛 1 ; 蒲波 3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3.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三峡库区;小流域;降雨径流;流失风险期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

ISSN: 0250-3301

年卷期: 2020 年 010 期

页码: 4547-45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氮和磷流失是河流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而且氮和磷流失强度与气候、人为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以长江上游沱江水系花椒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小流域径流量、氮磷流失浓度以及流失量进行定位连续监测,结合降雨分析氮和磷输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小流域2012年和2013年的7~9月径流量分别为10.05*105 m3和3.34*105 m3,分别占全年径流量的76.58%和56.51%,而且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2)铵态氮最大排放浓度在4~6月, 2012年和2013年最高分别能够达到11.51 mg·L-1和4.44 mg·L-1,流失风险期为4~7月, 2012年和2013年流失量分别占全年流失量的78.45%和62.24%;总氮、硝态氮最大排放浓度、流失风险期都为7~9月,硝态氮为总氮的最主要排放形式, 2012年和2013年硝态氮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6.06 mg·L-1和11.43 mg·L-1, 7~9月流失量分别占全年流失量的88.74%和65.55%;(3)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粒态磷流失风险期为7~9月,颗粒态磷为总磷最主要的排放形式, 2012年和2013年7~9月流失量占全年流失的36%和68%,且总磷中颗粒态磷的比例会受到降雨的影响.

  • 相关文献

[1]川中丘陵区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增产效果的研究. 吴萧. 2001

[2]金沙江下游五官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研究. 赵小蓉,王昌全,王昌桃,袁晓武. 2009

[3]播期对川中丘陵区油菜倒伏性状的影响. 陈红琳,郭娟,王昌桃,刘定辉. 2019

[4]水稻干旱监测评估模型研究及在川中丘陵区的应用. 张玉芳,王明田,周雪惠. 2016

[5]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模型. 崔宁博,龚道枝,魏新平,王君勤. 2014

[6]改进Hargreaves模型估算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 崔宁博,魏新平,胡笑涛,龚道枝. 2015

[7]川中丘陵区近60 a主要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研究. 崔宁博,李晨,胡笑涛,龚道枝. 2016

[8]用统计降尺度模型预测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 崔宁博,龚道枝,魏新平. 2016

[9]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模型. 王守光,崔宁博,赵璐. 2014

[10]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模型. 崔宁博,龚道枝,魏新平,王君勤. 2015

[11]不同覆盖方式对川中丘陵区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陈红琳,沈学善,李丽君,刘定辉. 2013

[12]川中丘陵区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关系研究. 莫太相,李孝东,张庆玉,张冀,田丽,杨玉敏,唐莲. 2013

[13]不同施肥制度的川中丘陵区小麦-玉米轮作田N_2O排放特征. 刘学锋,王一,李冬兵. 2012

[14]川中丘陵区节水栽培技术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燮京,王昌桃. 2010

[15]川中丘陵区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增产效果研究. 吴萧. 2003

[16]川中丘陵区3种林-药复合种植模式土壤呼吸特征. 向成华,王谢,胡庭兴,陈刚. 2016

[17]套作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沈学善,黄钢,李明,张聪,阎文昭. 2015

[18]川中丘陵区油菜缓释肥施用量及效果研究. 杨泽鹏,钟思成,陈红琳,刘定辉. 2019

[19]不同基因型紫色甘薯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在川中丘陵区的变化分析. 沈学善,屈会娟,王宏,都栩,王晓黎,黄静玮. 2018

[20]灌水时期对川中丘陵区旱地紫色马铃薯产量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沈学善,屈会娟,王晓黎,黄钢,王宏.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