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小麦(模糊匹配)
241条记录
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川麦104大面积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四川农业科技 2016

摘要:2014~2015年,川麦104及其高产配套技术在四川省30个小麦主产县(市)进行大面积示范,示范总面积6071万hm2,最高单产687.6kg/667m2,平均单产356.7kg/667m2,比全市小麦增产30.4%。川麦104实打验收最高单产再创新高,在平原麦区最高单产687.6kg/667m2、旱地套作麦最高单产450.9kg/667m2。川麦104及其高产配套技术大面积示范,增产显著,不仅提高了种田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而且使川麦104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辐射带动四川整个小麦产业发展。

关键词: 小麦 川麦104 大面积示范 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并储藏的辐照效应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小麦经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后的辐照效应,本文研究了运用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以半致矮剂量67和83 Gy对普通小麦品种川辐6号和八倍体小黑麦ZSJ11的干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并干-20℃储藏9个月;以200 Gy~(60)Co-γ射线辐照和未辐照的干种子为对照,调查各处理下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经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后,均表现出一定的辐照生物学效应,且八倍体小黑麦的辐照敏感性低于普通小麦。67 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对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的生物学效应均大于20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83 Gy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已达到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的致死剂量,致死剂量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辐照之后的"储藏效应"影响了辐照的损伤程度。本文可为以小麦高能混合粒子场模拟空间诱变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能混合粒子场 小麦 小黑麦 诱变育种 储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骨干亲本及衍生后代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中国小麦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后代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表现,在盆栽网罩整株小麦条件下,采用蚜量比值法对454份中国小麦骨干亲本及衍生后代进行了禾谷缢管蚜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感、感、中感、低感和低抗禾谷缢管蚜的材料分别占53.74%、25.11%、9.25%、9.91%和1.98%,无中抗、抗及高抗等级的材料。19份骨干亲本均不抗禾谷缢管蚜,其中江东门、矮孟牛和燕大1817表现为低感,其他中感至高感。435份衍生后代中,小偃22等9份材料表现为低抗可用于抗蚜育种,分别为阿夫、南大2419等5份骨干亲本的衍生后代。小麦育种中,需提高品种抗蚜性,减少蚜虫危害。

关键词: 小麦 骨干亲本 禾谷缢管蚜 蚜量比 千粒重损失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条件与氮肥运筹对四川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小麦淀粉品质与生态条件、氮肥运筹及其互作的关系,在四川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的仁寿(丘陵麦区)、广汉(平原麦区)、西昌(山地麦区)3个生态点,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两个施氮量(120、180kg·hm-2)、3种施肥方式(底肥一道清;底肥∶苗肥=7∶3;底肥∶拔节肥=6∶4)对四川主推小麦品种川麦104淀粉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条件对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有极显著的主效应;120kg·hm-2施氮量下小麦淀粉崩解值显著高于对照(不施肥)和180kg·hm-2施氮处理;底肥∶拔节肥=6∶4处理显著提高了淀粉最终黏度。生态点×施氮量的互作对淀粉的高峰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影响极显著,生态点×施氮量×施肥方式的互作对淀粉的最终黏度影响极显著。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基本与海拔和生育期总降水量负相关,与生育期积温正相关,但孕穗-开花期较低的日平均温度和适度的降水对形成优质淀粉有利。不同生态点比较,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均以广汉点最大,仁寿次之,西昌最小。广汉点小麦的淀粉品质较好,更适合于面条加工;仁寿点在120kg·hm-2施氮量下淀粉品质较优。

关键词: 生态条件 施氮量 施氮方式 小麦 淀粉品质 RVA谱特征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小麦抗旱性评价指标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是制约我国乃至世界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耐旱小麦的评价指标和农艺特征,为筛选小麦抗旱材料及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水分处理,副因素为小麦材料,研究了100份不同基因型小麦在全生育干旱胁迫和非干旱胁迫下农艺性状特征和抗旱性评价指标。小麦全生育期水分处理设置了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干旱胁迫采用干旱棚胁迫。结果表明,抗旱系数DC与干旱胁迫下产量(Yd)和正常供水下产量(Yw)无显著相关性。抗旱指数DI与Yd相关系数为0.8696,与Yw加无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0602)。算术平均生产力MP与产量(Yd和Yw)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6和0.7101。几何平均生产力GMP与Yw的相关系数为0.9482,与Yd的相关系数为0.6929。耐旱指数DTIv与Yw的相关系数为-0.3892,与Yd的相关系数为0.5368。干旱胁迫下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生物量、小穗数、单株分蘖数与小麦的抗旱性关联度很高,关联度分别为0.9397、0.9386、0.9201和0.9187。抗旱指数和算术平均数能反映在干旱胁迫和非水分胁迫下材料的高产性和稳产性,可作为抗旱筛选的首选指标。干旱胁迫下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生物量、小穗数和单株分蘖数是小麦抗旱性评价较为直观的农艺性状。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指标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虫啉拌种对不同小麦品种萌发的影响

种子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吡虫啉拌种剂对四川主栽小麦品种的安全性,选择了10个代表性品种,拌种后测试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最长根长等参数。结果表明,各参数均存在显著的拌种、品种以及互作效应。拌种后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平均降幅分别为1.7%、2.9%和8.2%,不同品种反应差异明显。川麦42、川麦38等品种发芽率、发芽势未受影响,发芽指数降幅也较小(3%左右),而川农16、蜀麦969拌种后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大幅降低。拌种对胚根和胚芽生长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胚芽长平均降低50.1%,最长根长平均降低73.0%,其中川农16、绵麦37、川麦61等品种2个参数降幅较大,川麦38的降幅相对较小。以上结果说明,不同类型品种对吡虫啉拌种剂的敏感程度不同,川农16、蜀麦969较敏感,川麦38、川麦42不敏感,其他品种介于两类品种之间。

关键词: 吡虫啉 拌种 小麦 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合成小麦CI-LD抗穗发芽遗传特性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I-LD是一份源自硬粒小麦-节节麦的人工合成小麦,其穗发芽抗性好且表现稳定。为了给CI-LD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易穗发芽品种川麦44与CILD构建的F1、F2群体和亲本进行联合世代分析和单世代分析,初步明确CI-LD穗发芽抗性主要受2对主基因调控,显性效应明显,同时存在多基因参与调控其抗性表达。

关键词: 小麦 抗穗发芽 主基因+多基因 CI-L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的综合鉴定及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西南麦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强的品种,用20%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41个小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胚芽鞘长度、胚根长、胚根数等性状,并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正常条件相比,20%PEG-6000胁迫下小麦种子胚根数均降低(西科麦5号和川麦104例外),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胚芽鞘长度、根长均受到抑制,且不同品种降幅不同。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分析,综合评价值(D值)较大的前五位品种分别是蜀万8号、绵麦228、绵麦37、川麦104和内麦316。利用聚类分析对41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分类,蜀万8号、绵麦37等5个品种为高度抗旱品种;川麦60、昌麦30等13个品种为抗旱品种;内麦9号、川麦43等10个品种为中等抗旱品种;绵阳26、蜀麦482等8个品种为对水分胁迫敏感品种;川麦55、川麦42等5个品种为对水分胁迫高度敏感品种。除根长外,其他鉴定指标与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与D值的相关系数最大(0.87)。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可作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快速鉴定的参考指标。强抗旱性品种蜀万8号、绵麦37、绵麦228等可作为西南麦区小麦抗旱育种种质资源。

关键词: 小麦 萌发期 抗旱性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西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育种研究中骨干亲本的创制及其利用

农业科技通讯 2015

摘要:总结了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小麦育种研究工作中对亲本材料的创制、鉴定评价与选择利用的主要进展,指出在小麦育种研究工作中,要重视对育种亲本材料的培育与定向选择,创制新的亲本材料,以供育种利用,提高育种效率。并通过对119个育成品种的分析,用大量实例证明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利用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新育成的品种(系)作亲本,是育成新品种的重要途径;注重对自创亲本材料(含杂交后代中的F3代以上表现突出的材料)的选择与及时利用,可有效提高育种效率。

关键词: 小麦 亲本 创制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蚜拌种剂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纸床法研究了防治麦蚜的拌种剂(噻虫嗪、氟虫腈、丁硫克百威、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和清水相比,参试的4种拌种剂对小麦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明显影响,但利于发芽指数的提高,随着温度的降低增幅增大。吡虫啉处理的胚芽长度显著低于对照,其他处理与对照无明显差异;随着温度的降低,吡虫啉处理的胚芽长度与对照的差异还呈增大趋势。胚根对拌种剂的反应较胚芽敏感,拌种处理的最长根长均低于对照,其中氟虫腈和吡虫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拌种前应进行安全性测试。

关键词: 拌种剂 小麦 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