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模糊匹配)
70条记录
中抗菌核病高产高油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川油81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23

摘要:川油 81 实现了抗病(抗菌核病和病毒病)、高产、双低、高含油量、高多酚、油蔬两用等性状的聚合,具有中抗菌核病、抗病毒病,品质优良,含油量高,丰产性突出,富含多酚,菜油兼丰等优点,该品种 2018-2020 年参加四川省天府油菜高产试验,平均产量 3379.05kg/hm2,比对照德油 6 号增产 19.43%.全生育期 215d,平均株高 202.0cm,一次有效分枝数 7.1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 311.8 个,每角粒数 15.2 粒,千粒重 3.97g.种子籽粒芥酸含量 0.896%,商品籽硫苷含量 25.32μmol/g(饼),含油量49.86%.菜籽毛油总酚含量 1906.96mg/kg,canolol含量 1616.34mg/kg.菜薹维生素C 1100mg/kg,钙 1350mg/kg,锌 6.51mg/kg,可溶性糖含量 1.83%,氨基酸总量 2.71g/100g.该品种于 2021 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510174,是一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突破性多功能品种.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选育 川油81 油蔬两用 多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熟期"川油"系列甘蓝型油菜品种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探讨在成都地区气候条件下不同熟期甘蓝型油菜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油菜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熟期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茎秆抗折力和菌核病发病率等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果粒数和茎秆中上部抗折力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中熟品种产量与株高、一次分枝高度、单株有效角果数、茎秆下部和茎秆中下部抗折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和中熟品种主要性状中,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主要性状中,每果粒数对早熟品种产量的间接综合效应最大,中熟品种间接综合效应最大的是茎秆下部抗折力.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主要性状分为抗倒性状、株型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抗病性状等4类性状.中熟品种为产量构成性状、株型性状和抗倒性性状等3类性状.研究表明,在四川省自然气候条件下,无论是早熟品种还是中熟品种选育,应在保证产量性状的同时,加强植株株型、抗倒性和抗病性的选择.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茎秆抗折力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BnPHL12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甘蓝型油菜中克隆拟南芥MYB-CC家族转录因子At PHL12的同源基因BnPHL12并进行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活性研究,为BnPHL12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序列比对方法(BLAST)在甘蓝型油菜泛基因组数据库BnIR中鉴定AtPHL12的同源基因BnPHL12,在"Westar"品系中克隆AtPHL12的同源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进化分析.利用qRT-PCR及GUS染色方法检测AtPHL12同源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检测BnPHL12的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活性.利用农杆菌侵染介导的转化方法,创建BnA01PHL12过量表达转化植株,并进行BnA01PHL12功能分析.[结果]在"Weatar"材料中克隆到4个AtPHL12的同源基因,命名为BnA01PHL12(705 bp),BnC01PHL12(705 bp),BnA05PHL12(705 bp)和BnC05PHL12(696 bp),分别编码234、234、234、231个氨基酸,与AtPHL12的序列相似性大于70%,均含有保守的MYB DNA结合结构域和Coiled-Coiled结构域.BnA01PHL12与BnC01PHL12分别来源于 白菜的BraA01t04110Z、甘蓝的BolC01g050170.2J.BnPHL12的同源基因在根、茎、叶、花蕾中均有表达,在根和叶的表达水平更高;BnA01PHL12与BnC01PHL12在花药发育的早期和晚期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BnA01PHL12定位在细胞核中并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在甘蓝型油菜和拟南芥中,利用绒毡层特异表达基因BnA9启动子驱动BnA01PHL12表达,导致转基因材料雄性不育.[结论]在甘蓝型油菜中,AtPHL12的4个同源基因具有保守的MYB和CC结构域,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均有表达.通过在绒毡层细胞中过量表达BnA01PHL12,创制了新的雄性不育材料,为研究花药发育提供良好基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AtPHL12 进化分析 亚细胞定位 组织表达分析 雄性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宜机收油菜川油72的选育及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

四川农业科技 2021

摘要:针对生产上对优质高产宜机收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以川油系列新细胞质不育材料为基础,协同改良优质高产宜机收性状,创制双低优质不育系、恢复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宜机收新品种川油72,2021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GPD油菜(2021)510008)。该品种具有综合农艺性状好、双低品质、抗病、抗倒、抗裂角、宜机收等优点。适宜在四川省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川油72的育成及其推广应用对提升四川省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抗裂角 宜机收 川油7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早熟广适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川早油1号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21

摘要:针对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早熟广适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以川油系列新细胞质不育材料为基础,协同改良优质高产早熟性状,创制双低优质不育系、恢复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早熟新品种川早油1号,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20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扩区登记。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双低品质、株高适中、抗倒性强、产量高、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早熟油菜地区、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江西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川早油1号的育成及其推广应用对缓解我国长江流域两熟或三熟地区油菜与后茬作物的茬口矛盾,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早熟 双低 广适 川早油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宜机收油菜杂交种川油71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21

摘要:针对生产上对优质高产宜机收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以川油系列新细胞质不育材料为基础,协同改良优质高产宜机收性状,创制双低优质不育系、恢复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宜机收新品种川油71,2021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510009。该品种具有综合农艺性状好、双低品质、抗病、抗倒、抗裂角、宜机收等优点,适宜在四川省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川油71的育成及其推广应用对提升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抗裂角 宜机收 川油7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早熟甘蓝型油菜新胞质不育杂交种川早油3号的选育技术

四川农业科技 2021

摘要:针对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早熟广适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以川油系列新细胞质不育材料为基础,协同改良优质高产早熟性状,创制双低优质不育系、恢复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早熟新品种川早油3号(川早NH1009),于2016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川审油2016002);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GPD油菜(2018)510116)。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好,具有双低品质、含油量高、产油量高,成熟期较早,适应性较广,抗(耐)病性较强等优点。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区秋播及其它类似生态区种植。川早油3号的育成及其推广应用对缓解我省油菜与后茬作物的茬口矛盾,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早熟 双低 川早油3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适优质高产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德天158的选育

四川农业科技 2020

摘要:德天158系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隐性核不育系"宜10A"做母本,恢复系"13-8050"做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优质杂交种.该品种2016~2018年参加四川省油菜联合试验,2017~2019年参加陕西汉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六省多点试验,产量优势均表现突出.2019年取得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证书编号GPD油菜(2019)510114.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优质杂交种 德天15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提高油菜产量是油菜育种的首要目标之一。油菜育种中,考察和分析油菜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是筛选育种亲本材料配制优良组合的前提基础,可以为高效开展重要性状的改良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以213份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育种单位提供的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在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油菜单株产量与10个相关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甘蓝型油菜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油菜资源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单株产量与株高、主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主序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营养生长天数呈显著负相关;对单株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株高,其次是每角果粒数和一次有效分枝数,间接作用最大为主序有效长度,其次是主序有效角果数和一次有效分枝高度。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株高、每角果粒数、一次有效分枝高度和一次有效分枝数是决定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相关性状综合为4大类:株高控制因子、生育期控制因子、产量性状控制因子和株型控制因子。本生态区域内决定产量形成的关键性状为株高、每角果粒数、一次有效分枝高度和一次有效分枝数,本研究得出的结果对于充分利用各育种单位亲本材料优良性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育种亲本 单株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长江流域地区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为利用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优良农艺性状、配制和选育优良品种(组合),提高油菜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从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征集的213份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供试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长江上、中、下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均为单株产量,分别为18.29%、18.91%和18.47%;变异系数最小的均为株高,分别为6.24%、6.44%和5.95%.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的农艺性状除上游的区域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株高、主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果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上游和中游区域的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果长度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中游区域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上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中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每果粒数,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下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长度,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角果数.主成分分析可将上游和中游区域相关性状分为三大类,上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角果性状,贡献率分别为41.353%、15.186%和12.083%;中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和分枝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1.485%、22.004%和14.097%;下游区域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主序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2.393%、19.971%、16.035%和11.960%.[结论]在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影响长江上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主要性状是株高,中游区域主要是每果粒数,下游区域主要是主序长度.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长江流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