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干物质(模糊匹配)
17条记录
稻田埂种植三叶草的效能研究Ⅰ:固氮和对空心莲子草的抑制作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在南方水田田埂作为饲料草和生态工程植物的潜力.[方法]2015年春在湖南省衡南县和四川省江油市稻田田埂播种三叶草,次年春季开始每个月刈割1次,烘干后称重,同一季度采集样品则混合后再测定粗蛋白以及氮磷钾元素含量,温室内水泥池将三叶草与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对峙种植以评价其竞争能力.[结果]三叶草干物质量在四川江油以首次收获量最大,随后逐渐降低至次年1月份最低,再则逐渐回升至次年6月试验结束;在湖南衡南首次收获后7月也减少,但自8月开始逐渐恢复,至次年4月达到高峰.两地三叶草粗蛋白、氮和磷含量均以第一季度样品含量最高;钾在四川江油以第三季度样品含量最高,湖南衡南则以第二季度含量最高.在三叶草与空心莲子草的种间竞争试验中,夏季空心莲子草长势明显好于三叶草,但随着灌溉次数减少两者长势均减弱;冬春三叶草长势明显优于空心莲子草,且三叶草长势不受干旱影响并在群落中逐渐占优势,其相对面积、鲜重和干重均极显著高于夏季.[结论]白三叶草在湖南和四川稻田田埂种植均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整年都可提供高蛋白质含量的优质牧草,且在温度较低和土壤干燥条件下可抑制田埂空心莲子草生长.

关键词: 三叶草 空心莲子草 干物质 粗蛋白 氮磷钾 种间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不同熟期油菜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熟期油菜在施氮量和密度互作下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对籽粒贡献与产量效应,以不同熟期(早熟和晚熟)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6年在简阳进行品种、氮肥与密度三因素多水平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和对籽粒贡献的影响总体均大于施氮量。在密度和氮肥互作效应下,干物质积累量的改变量总体上表现为成熟期>花末期>盛花期>初花期>苗期,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少,其中晚熟品种对密度和施氮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干物质分配率在花期前、花期、成熟期最大差异分别表现在叶片、茎秆、角果。在相应生育期,随着密度的增大,叶片分配率显著递减,而茎秆、角果的分配率则显著递增;干物质贡献量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少,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的降幅大,随着施氮量增加晚熟品种干物质贡献量呈上升趋势,早熟品种干物质贡献量花前呈上升趋势,花后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除低氮处理外)。在低氮(120 kg·hm~(-2))、中氮(240 kg·hm~(-2))下,随着密度的增大,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氮(360 kg·hm~(-2))条件下,随着密度增大,产量显著递增;早熟品种的产量在中氮(240 kg·hm~(-2))下达到最高,平均为2 244. 75 kg·hm~(-2);晚熟品种的产量在高氮(360 kg·hm~(-2))下达到最高,平均为2 472. 15 kg·hm~(-2);早熟品种最佳密肥组合为240 kg·hm~(-2)和30~45万株·hm~(-2),晚熟品种最佳密肥组合为360 kg·hm~(-2)和30~45万株·hm~(-2)。综上,氮肥和密度主要通过改变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贡献量来影响产量,晚熟品种更易通过调节氮肥和密度等手段实现高产量。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熟期油菜氮肥及密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菜 氮肥 密度 干物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川西平原直播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搭配川西平原稻田两熟区直播稻品种和播期,通过中早熟、中熟、中迟熟3个杂交稻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各品种水稻光合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籼稻的净光合速率(Pn)随着播期推迟总体均呈下降趋势;播期推迟显著降低了中熟和中迟熟品种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导致产量显著下降(P<0. 05);播期过早或过迟均不利于中早熟品种产量性状的协调发展。中熟和中迟熟品种产量受播期影响较大,而中早熟品种大部分播期内差异不显著; 3个品种产量降幅分别为11. 8%、33. 0%、45. 4%。综上,为保障川西平原直播稻产量,3种类型籼稻适宜播期应在4月5日-26日间。中早熟品种内5优玉香1号可适当推迟播期,适合作为当地麦-稻或油-稻两熟制直播稻品种推广应用。本研究为川西平原稻田两熟区直播稻适宜播期和品种选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播期 净光合速率 产量 干物质 有效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枝粗细对枝条叶片养分分配比例的影响

中国蚕业 2018

摘要:通过探明新生桑树叶片和枝条内的养分分配比例与桑枝粗细之间的关系,揭示不同粗细桑树枝条的叶片和枝条的干物质、矿物质养分分配规律,为桑叶或桑枝原材料的选择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农桑14号为研究材料,在雾化栽培的条件下研究叶片和枝条间干物质和N、P、K、Ca、Mg、Cu、Zn、Fe、Mn、S、B、Mo和Cl等13种矿物质养分对桑树枝条粗细的响应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桑树K、Ca、Mg、Zn和Mn在叶片和枝条的分配比例不受桑树枝条粗细的影响,而细枝条上的叶片在干物质和N、P、Cu、Fe、S、B、Mo与Cl等矿物质养分的分配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 桑树 桑枝 微量元素 干物质 相关性分析 线性混合模型分析 药理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磷胁迫下加硅对玉米苗期硅、磷营养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硅对低磷胁迫下玉米苗期硅、磷吸收积累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采用砂培方式模拟低磷胁迫环境,以玉米品种正红2号和正红115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磷浓度:重度低磷胁迫P1(0.01mmol/L)、中度低磷胁迫P2(0.1 mmol/L)和正常磷浓度P3(1 mmol/L),设置3个硅浓度:Si1(0 mmol/L)、Si2(0.75mmol/L)和Si3(1.5mmol/L),定苗培养28d,测定植株顶部往下第1全展叶叶绿素荧光参数、植株干物质重、硅和磷素含量和积累量。结果表明:(1)磷浓度从P3降低至P2和P1,2个玉米品种平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硅积累量、磷积累量分别下降34.73%,39.26%,29.10%,33.01%,81.81%,87.63%;同时降低叶片PSⅡ反应中心开放程度、减弱光能捕获和光能转换能力、降低电子传递效率,导致植株叶片热耗散能力明显增强。(2)硅浓度从Si1增加至Si2和Si3,2个玉米品种平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硅积累量、磷积累量分别提高21.54%,36.05%,120.08%,236.65%,39.81%,69.17%;同时增加叶片PSⅡ反应中心开放程度,提高光能捕获和光能转换效率,增加电子传递效率,加速利用过剩激发能。(3)玉米植株硅积累量和磷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并且Fv/Fm(XE)、Fv′/Fm′(XE′)、Fq′/Fm′(φPSⅡ)、ETR与植株硅积累量和磷积累量也呈显著正相关。(4)在P3和P2处理中,与Si1相比,Si2和Si3能明显提高正红2号和正红115植株硅、磷素积累量,提高叶片对光能的捕获、转化和传递效率,提高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在重度低磷胁迫P1处理中施硅对玉米幼苗硅、磷营养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改善作用十分微弱。综上所述,在非严重低磷胁迫条件下,外源加硅可以增强玉米对硅、磷的吸收和积累,提高叶片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加速消耗过剩的激发能,减轻光抑制。

关键词: 低磷胁迫 叶绿素荧光参数 干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华南双季超级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5

摘要:以两优培九、Y两优1号、玉香油占和黄华占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华南双季超级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2011年N2(225 kg/hm2)条件下的产量显著高于N1(112.5 kg/hm2),早、晚稻增幅分别为6.33%~13.39%和11.53%~25.06%,而2012年N1(161~176 kg/hm2)和N2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N0相比,增施氮肥可以显著增加干物质量,提高作物生长速率,但2012年N1和N2之间差异不显著。2年各品种N1的氮肥利用率要高于N2,其中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华南双季稻区早、晚稻在施氮量为161~176 kg/hm2的条件下分别种植生育期较长和生育期较短的超级稻品种,可以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或穗重并积累较多的干物质,从而有利于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 施氮量 产量 干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氮密植栽培对超级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低氮密植栽培对水稻分蘖发生及成穗率、干物质积累及其转化、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2012—2013年以超级稻Y两优1号为材料,在湖南长沙和海南澄迈进行了施氮量(75、150、225 kg N hm–2)与栽插密度(68、40、27、19穴m–2),每穴苗数(单、双、三本穴–1)与栽插密度(40、27、19、14穴m–2)的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本苗数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减苗增密在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产量分别比增苗减密高10.5%、5.2%和2.9%,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达到显著水平;在低氮密植条件下,有效分蘖期缩短6 d左右,分蘖成穗率、表观转化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0.9%、21.0%、150.6%和19.6%。在施氮量为75 kg N hm–2的密植(40~68穴m–2)条件下,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长沙点产量分别比中、高氮(150~225 kg N hm–2)常规密度(19~27穴m–2)低3.2%、7.5%和1.2%,但差异不显著,而澄迈点产量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比之低5.2%和高9.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施氮量为150 kg N hm–2的密植条件下,成熟期干物质量比高氮常规密度低1.7%,但齐穗期干物质量和产量比高氮常规密度高10.3%和3.3%。因此,超级稻采用低氮密植栽培,在100~150 kg N hm–2和40穴m–2条件下提早了够苗期,增加了有效穗数,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结实率,加之齐穗期适宜的干物质积累和较高的表观转化率,有利于高产的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关键词: 超级稻 低氮密植栽培 产量 干物质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作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川中丘陵区旱地套作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的影响,在与玉米套作条件下,以鲜食型紫色甘薯品种‘南紫薯008’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测定紫色甘薯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套作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南紫薯008’群体叶面积指数有升高的趋势,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商品薯率、干物质率、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鲜重则下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T/R则随生育期的推进不同密度间表现有所差异。公顷种植密度在3.5×104~4.0×104株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和商品薯率均较高。套作条件下‘南紫薯008’最高鲜薯产量为11816.9 kg/hm2,约为其净作产量的42.6%~53.1%。川中丘陵区旱地套作条件下紫色甘薯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5×104~4.0×104株/hm2。

关键词: 套作 种植密度 紫色甘薯 干物质 川中丘陵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钾量对南紫薯008干物质生产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施钾量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为川中丘陵区提高钾肥生产效率和改善紫色甘薯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南紫薯008为材料,于2011~2012年在四川省金堂县开展田间试验,设5个施钾水平(0、60、90、120、150 kg/ha),测定紫色甘薯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块根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等指标。【结果】K2O施用量为0~150 kg/ha时,随施钾量的增加,南紫薯008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群体干物质积累及单株干物质分配、鲜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120 kg/ha处理最佳。块根硝酸盐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120 kg/ha处理硝酸盐含量为40.73~42.98 mg/kg,较0 kg/ha处理降低了46.35%~51.25%。块根亚硝酸盐含量为2.14~2.75 mg/kg,但不同钾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川中丘陵区南紫薯008适宜的施钾量(K2O)为120 kg/ha。

关键词: 紫色甘薯 施钾量 干物质 硝酸盐 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盖方式对川中丘陵区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季节性干旱制约川中丘陵区春玉米生产的问题,以不覆盖为对照,研究全膜覆盖、半膜覆盖和麦秸覆盖对春玉米产量、绿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以期为春玉米抗旱丰产栽培提供技术选择依据。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覆盖处理相比,全膜覆盖处理显著提高春玉米全生育时期的单株绿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总量提高了54.06%-95.05%,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提高了5.56%-11.02%,成熟期籽粒的干物质分配量提高了12.61%-16.28%。全膜覆盖通过协同提高春玉米干物质积累、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能力以及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而获得较高产量,且比对照增产15.02%-15.85%。

关键词: 春玉米 覆盖方式 干物质 积累 川中丘陵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