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聚类分析(模糊匹配)
76条记录
四川稻瘟病菌分子指纹聚类分析及与病菌致病型比较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应用rep PCR(repetitiveelement bas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分子指纹技术,对75个四川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分子指纹扩增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基因组用Pot2 1和Pot2 2引物共扩增出29条DNA谱带,其中14条为多态性DNA带,各菌株分别扩增出4到17条不等的带谱;经聚类分析,在0 19连锁距离点,所有供试菌株分为7个遗传宗亲群组,其中第5宗亲群和7宗亲群分别为优势宗亲群。供试菌株传统小种划分的致病型与遗传宗亲群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 稻瘟病菌 repPCR 聚类分析 致病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早熟恢复系体细胞无性系测交F_1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早熟恢复系 4 0 2的 5 3个体培后代测交F1分为 5类。方差分析表明 :各类F1不仅主要农艺性状间有较大差异 ,而且播始天数、结实率和千粒重 3个性状均值均极显著低于亲本测交F1,除IV类外 ,其余各类单株粒重均值极显著高于亲本测交F1。相关分析结果 ,体培后代测交F1的单株有效穗、实粒数及着粒数 3个性状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该文还讨论了体培后代测交F1的筛选方法

关键词: 水稻 体细胞无性系 早熟恢复系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西南小豆地方品种产量性状主成份分析及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对收集的川西南14个县具代表性的50个小豆地方品种8个产量性状的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份(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英数和单株粒数)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91.8%,供试品种主成份载荷均不理想。50个品种可分为6类,遗传距离的大小与品种的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但无必然联系。

关键词: 小豆 主成份 聚类分析 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籼良种主要性状分析和高产育种探索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摘要:本文用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近年全国育成的16个早籼良种主要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产量性状间存在极复杂的相关关系,以穗长、千粒重、穗着粒数和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按累积贡献率≥85%,确定了粒数因子、穗数因子、粒重因子和结实率因子4个主成分,以粒数因子的贡献率最大,为38.06%。16个早籼良种按遗传距离可分为3类。增大穗子和增加粒重是早籼品种进一步高产的主要育种途径之一。

关键词: 早籼品种 经济性状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高产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棉田昆虫群落的时间格局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丰富度及物种个体总数等指标,对四川棉田昆虫群落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四川棉田昆虫群落的季节变化格局可划分为5月底以前、6~7月份、8月份、9月份及其以后4个阶段,并结合气候、物候变化,讨论了各阶段内主要害虫、天敌的发生特点和害虫治理策略。

关键词: 棉花 昆虫 生物群落 模糊聚类分析 四川/时间格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种质资源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1992

摘要:在李正玮等对100份有代表性的大麦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的78份材料进行了酯酶同工酶(EST酶)的研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其结果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相似。大麦按二棱或多棱等自然类型分类和按原产地的生态型分类既有紧密联系,又不完全相同。同一类群,其形态特征相近,酶谱也相似,表明其亲缘较近,原产地较近。EST酶聚类分析表明典型的亚洲类型和典型的欧洲类型分别属于不同类群。一些产地属亚洲,但酶谱特征与欧洲类型相似的品种其形态特征也与欧洲类型一致。亚洲二棱与多棱的酶谱差异极大,他们分属不同的类型。大多数欧洲二棱与多棱酶谱完全不同,部分界线不明显。酯酶同工酶的分析可以作为选配亲本的依据。

关键词: 大麦 种质资源 酯酶同工酶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5678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