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甘薯(模糊匹配)
89条记录
甘薯HXK基因的克隆、组织表达及生物信息分析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RT-PCR技术从甘薯的总RNA中克隆得到了全长的己糖激酶基因,测序结果表明HXK(hexokinase)基因编码区长1491bp,编码496个氨基酸,其翻译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3.4kD,其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已知高等植物HXK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HXK,经IPTG诱导后可表达获得相对分子量约为71kD的外源融合蛋白,与预测结果一致.并对HXK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行了数字表达谱和荧光定量分析.

关键词: 甘薯 己糖激酶 数字表达谱 原核表达 荧光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新品种绵南薯1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绵南薯10号具有萌芽性好、鲜薯及淀粉产量高、耐贮藏、抗黑斑病等特点。介绍了绵南薯10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甘薯 绵南薯10号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对潮霉素及除草剂的敏感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甘薯在潮霉素以及basta选择下的耐受性,为甘薯的遗传转化提供依据,本试验选取了四川省常用甘薯栽培品种(材料),川薯164与西成薯007,以叶片为外植体,分别接种于含有6-BA、NAA及不同浓度梯度的潮霉素及basta的培养基上,统计分析得出不同基因型甘薯的最适抗性压。结果表明,川薯164与西成薯007叶片抗hyg的最适选择压分别为20~30,15~20 mg/L,川薯164与西成薯007叶片抗basta的最适选择压均为1.0 mg/L。

关键词: 甘薯 敏感性 潮霉素 Basta 愈伤组织 褐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淀粉甘薯品种绵南薯10号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以不覆膜作为对照,调查和分析了可降解膜、不降解膜和黑膜对甘薯地上部生长发育、地下部产量形成以及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能使甘薯地上部充分形成,延缓甘薯生长点过早的向地下部转移;覆膜后,甘薯单株结薯数增加了1.0~1.8个,鲜薯增产9.52%~13.19%,覆盖不降解膜比对照显著增产,覆盖不降解膜和黑膜比对照极显著增产,3种覆膜处理间鲜薯差异不显著。其中以覆盖不降解膜产量最高,达到了52 494.30kg/hm2。地膜覆盖是甘薯增产增效有效的栽培措施,其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甘薯中前期地上部生长、提高薯块个数,增加薯块后期干物质积累速率来实现的。

关键词: 甘薯 地膜覆盖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甘薯产量的影响,为甘薯平衡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徐薯22为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徐薯22地上部、地下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P、K是徐薯22增产的关键,NPK、PK和习惯施肥这3个有P、K搭配的处理徐薯22的鲜薯产量均出现一定幅度的增产,其中以PK处理徐薯22的鲜薯产量最高,增产16.03%;NPK处理徐薯22鲜薯产量增产次之,为7.04%;NP处理徐薯22的地上部出现旺长。[结论]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甘薯要高产,应注意磷钾肥的搭配,不施或少施氮肥。

关键词: 甘薯 平衡施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蘸根免浇”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云南农业科技 2012

摘要:为了解决西南山区甘薯栽插后浇水难的问题,在总结多年甘薯栽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甘薯"蘸根免浇"轻简化栽培技术,通过2年的生产应用,并于2011年进行了控制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本区域采用该技术进行甘薯栽插,栽后不用浇水,完全可以保证薯苗成活,并不会降低薯块产量,从而达到减轻甘薯种植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 甘薯 蘸根免浇 轻简化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薯粉条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基于四川省安岳县的调研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

摘要:安岳县是四川省红薯的主产区之一,红薯种植历史悠久。该县"周礼粉条"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红薯粉条加工业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对安岳县粉条加工主产区田坝村的调研,了解该县红薯粉条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该县红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安岳县 田坝村 红薯 粉条加工 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促进西南地区甘薯贮藏加工产业发展的思考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12

摘要:甘薯是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在西南地区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市场消费结构下,长久以来已形成了较稳定的种植、消费和加工模式。甘薯的生产、贮藏和加工与产区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养殖业和市场消费需求紧密结合,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西南地区甘薯贮藏加工产业与技术研发现状,提出了促进甘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甘薯 现状 加工技术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秋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方法]以西成薯007和泉薯9号为试验材料,对秋甘薯干物质积累过程及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随着生长的推进秋甘薯植株鲜重和干重均增加,干物率缓慢上升,T/R比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徒长较严重;主要的干物质接收器官大中薯在植后42~56 d形成,之后随着薯块的生长大中薯率直线上升;泉薯9号的LAI在整个生长内变化较为平稳,栽插42 d后西成薯007的有效光合叶面积呈直线上升,到98 d收获时仍大于9。叶干物质分配率在生长期内呈直线下降,到收获时只占总干物质重的10%;柄干物质分配在生长期内保持在10%左右;茎所分配的干物质从28 d的40%逐渐下降到收获时的20%以下,而块根在28 d出现后其干物质分配呈直线上升,到收获时达到总干重的60%。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生长期内缓慢下降;甘薯正常生长时,叶片的SOD、POD、CAT等酶的协同变化将MDA含量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同化作用的持续进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甘薯植株受到低温胁迫时急剧上升,在后期持续低温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以维持细胞渗透压,最大限度地保证植株不受冷害;块根淀粉含量在栽后28 d形成后即直线上升。在秋甘薯生长的中后期,块根的GA、ABA和IAA含量均较叶片低,植株体内的GA含量栽插56 d后随着植株的衰老逐渐降低。在秋甘薯生长后期ABA含量迅速增加,进一步加快了植株衰老,而IAA含量在这一时期迅速增加应是延缓植株衰老。[结论]该研究对一季薯干倍增技术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甘薯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正交试验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川薯217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插密度、栽插期、氮素水平、磷素水平和钾素水平对川中丘陵区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栽培因素对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素水平>钾素水平>磷素水平>密度>栽插期,在较大栽插密度,适宜栽插期,充足氮肥的前提下,增施磷钾肥可获得高产。川薯217的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密度57 750~60 255株/hm2,6月3日~6月5日栽插,施纯N 56.44~61.56 kg/hm2,P2O5 36.8~43.2 kg/hm2,K2O 53.79~66.21 kg/hm2,可获得37 500 kg/hm2以上的鲜薯产量。

关键词: 甘薯 川薯217 优化栽培技术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