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生理小种(模糊匹配)
18条记录
四川省烟草青枯病的病原茵及发病规律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烟草青枯病是四川烟草上的重要病害,主要分布在川东南海拔1000m以下的烤烟区,7~8月为发病盛期,高温多雨病害严重,干旱可抑制病害的发生.对四川各地烟草青枯病的19个分离菌进行了形态、染色、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鉴定出两种生化型,即生化型Ⅲ、Ⅳ.生化型Ⅲ占73.7%.各生化型的分布不受地理条件限制.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各地的分离菌均为生理小种1号.烤烟品种云97、云98、RG11和RG17较抗病,红大、云85、云87较感病.

关键词: 四川 烟草青枯病 生化型 生理小种 发病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水稻鉴别品种对四川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与评价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用中国鉴别品种、日本清泽粳型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国际水稻所CO39籼型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对105个四川稻瘟病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①中国鉴别品种将105个菌株划分为7群18个小种;②CO39NILs鉴别品种将105个菌株分成19个小种,鉴别作用优于中国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③日本清泽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将105个菌株被划分成103个小种,鉴别作用明显;④用CO39NILs和日本清泽单基因系混合鉴别品种进行鉴定,105个菌株被划分成104个小种,鉴别作用明显;④聚类分析表明,中国鉴别品种划分的小种致病型与其它2套鉴别品种划分的种群比较,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关键词: 稻瘟病菌 鉴别品种 CO39近等基因系 日本清泽单基因系 生理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主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评价及病菌生理小种监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CSCD

摘要:对四川省 30个主要杂交稻品种抗稻瘟病性鉴定结果表明 ,叶瘟 4~ 5级、颈瘟 1~ 5级 ,表现抗和中抗的品种有Ⅱ优 44 8,冈优 1 82 ,菲优多 1 ,冈优多 1 ,汕优多 1和冈优 6 1 5等 1 8个。对来自四川省主栽品种冈优 2 2、汕优多1等品种上的稻瘟病菌 1 75个有效单孢菌株测定结果表明 ,病菌生理小种由 6群 44个小种组成 ,以ZB群为优势种群 ,出现频率为 49 71 % ,其次 ,ZA ,ZC群出现频率分别为 1 8 2 9%和 2 3 4 3%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瘟病 抗病性 评价 生理小种 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条锈菌新小种条中30、31号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报道了1991年以来对新小种条中30、31号鉴定与致病性的研究。继1991年发现对绵阳系成株小麦有致病力的、对Hybrid46有毒的新致病类型91—1,1993年又发现了新的致病类型93—1。根据它们对我国鉴别寄主的反应,命名为条中30、31号。与条中28、29号相比,新小种具有更宽毒性基因组成和更高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值,它们对我国生产品种、高代品系和重要抗源有更广的致病范围。证实两个新小种的出现和发展是绵阳系小麦抗条锈变异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对新小种抗病育种和流行预测的研究。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生理小种 致病性 毒性基因

四川小麦条锈菌对小麦品种(系)毒力频率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1993

摘要:根据生物间遣传学的观点,从寄主(小麦品种)与病原物(条锈苗)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利用小麦品种(系)与当年小麦条锈菌群体(菌株)相互作用。同一品种(系)多年用不同菌株进行毒力频率测定,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绵阳系等小麦品种多数在苗期不抗条锈病,毒力频率为42.2~84.7%。条锈菌小种的异变和小麦品种(系)的易变性,是我省条锈病流行和品种抗锈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毒力频率 生理小种 致病类型 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与病菌生理小种变化的关系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根据1979~1990年四川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研究结果,对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化与水稻品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以来,四川省稻瘟病生理小种组成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变化。1983年后优势种群由ZG 群变为ZB 群,出现频率由1982年的零上升为1986年的72.17%,导致汕优2号完全丧失抗性;1989年后,ZA 群小种上升,出现频率由1984年的1.54%上升为1989年的25.00%,优势种群ZB 群下降,其频率由1986年的72.17%下降到1990年的47.85%,致使汕优63大面积发病。不同品种的稻瘟病菌各不相同。汕优2号以ZB、ZC 群为主的4群15个小种、汕优63有ZA、ZB、ZC 3群13个小种,其致病率均有差异。杂交稻的抗性主要来自恢复系,但更换不育系也可充分利用和发挥优良恢复系的特性。

关键词: 水稻 抗病性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稻瘟病菌种群消长动态监测四川省杂交稻抗瘟性变化

植物保护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根据1986-1990年应用稻瘟病菌种群消长动态,监测杂交稻抗瘟性变化,并进行初步分析。(1)近年来经测定川东南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有7群42个,其中ZB群出现频率59.38%,为优势种群,ZC群和ZA群分别为17.99%、16.20%,其余种群在3%以下;(2)优势种群ZB群出现频率逐年下降,由1986年的72.17%下降为1990年的47.85%;(3)对我省主栽品种汕优63致病力较强的ZA群和ZB_(13)小种明显上升,汕优63分离菌株回接致病率逐年上升,而抗谱逐年下降。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杂交稻 抗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条锈菌新小种流行预测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北大核心

摘要:1986-1990年,采用病菌致病性测定、毒性基因分析、相对寄生适合度测定和品种布局调查等方法,对小麦条锈菌新小种流行预测进行研究。结果指出:1987年,与流行小种25号(19.3%)相比,1985年新发现的小种29号的出现频率仅9.5%,但它的致病范围广、毒性基因谱宽、相对寄生适合度值高、哺育品种面积达7000万亩,预测29号小种将发展为主要流行小种,这与1988年鉴定结果为优势小种(28.0%)完全一致。1990年基于条中29号频率达40.3%,感病品种面积超过1亿亩,秋苗菌源多和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对该年条锈病大流行做了准确预报。为抗病育种、品种布局和条锈病流行的长期测报提供了科学依据。这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生理小种 毒性基因 相对寄生适合度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