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四川冬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初步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浦 1 ; 廖晓虹 2 ; 杨梅 3 ; 饶世达 3 ; 蒲宗君 3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2.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产量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2 年 01 期

页码: 105-1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麦的产量构成因子包括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三者的相对重要性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利用2008~2009年与2009~2010年的小麦区试结果,采用成组数据均值差异性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3种方法对产量构成要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与实际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是影响实际产量的最重要因素,其微小的变化可引起实际产量的显著提高。但从高产育种角度看,应在优先考虑有效穗增加的基础上,兼顾千粒重和穗粒数的提高。

  • 相关文献

[1]小麦穗下节性状与灌浆速率及产量相关因素的关系. 项超,周春宏,徐智斌,冯波,王涛. 2022

[2]播期对川西平原直播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陈红琳,朱孟琦,沈学善,陈尚洪,李旭毅,刘定辉. 2019

[3]不同小麦品种千粒重对源库变化的反应. 朱华忠,武玲,宋荷仙. 2002

[4]禾谷缢管蚜侵染量及危害历期对小麦旗叶SPAD及千粒重的影响. 李俊,汤永禄,杨武云,吴春,李朝苏. 2013

[5]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小麦千粒重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汤永禄,李朝苏,陈芋文,陆见光,向林泓. 2014

[6]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张秀英,伍玲,王瑞,海林,闫长生,游光霞,肖世和. 2008

[7]“川麦107”慢条锈性研究. 朱华忠,沈丽,唐婧,彭云良,李跃建. 2005

[8]直播条件下播种量对不同千粒重杂交稻产量的影响. 徐富贤,熊洪,张林,郭晓艺,周兴兵,朱永川,陈琳,蒋鹏. 2018

[9]利用RIL群体研究1.5+10HMW-GS对普通小麦品质性状和产量的潜在影响. 杨武云,田纪春,李朝苏,李俊,陈放. 2007

[10]四川5个主要水稻恢复系所配组合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吴清连,陈林,曾宪平. 2009

[11]南方稻区杂交中籼稻高产品种的库源结构及其优化调控规律研究进展. 熊洪,张林,朱永川,刘茂,蒋鹏,郭晓艺,周兴兵. 2016

[12]新鲜嫩玉米中醇不溶固形物与主要有关组分及性状相关性初探. 胡谟彪,傅绍清,郑孔琳,罗玲. 1993

[13]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杂交稻籼型恢复系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英文). 况浩池,曾祥瑞,罗俊涛,曾正明,杨扬,陈光珍,何兴材,付均. 2013

[14]杂交中稻组合间的粒重稳定性与其库源结构的关系. 张乃周,熊洪,朱永川,张林,郭晓艺,刘茂. 2009

[15]不同生态环境下冬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张秀英,伍玲,王瑞,海林,游光霞,闫长生,肖世和. 2009

[16]高产白皮大粒小麦新品种——川麦602. 郑建敏,罗江陶,蒲宗君. 2018

[17]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张庆玉,杨武云,田丽,雷建容,张冀,李俊. 2011

[18]高产·双抗型小麦新品种川麦51密肥与播期研究. 廖晓虹,杨梅,饶世达,蒲宗君. 2011

[19]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的发生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周小刚,郑仕军,罗春花,唐裕智,张建军,高菡,朱建义. 2013

[20]渍水对四川小麦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朝苏,樊高琼,吴晓丽,汤永禄.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