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模型(模糊匹配)
18条记录
改进Hargreaves模型估算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Hargreaves-Samani(HS)模型参考作物蒸散量(ET0)计算精度,该文基于贝叶斯原理利用川中丘陵区1954-2002年逐日资料对其温度指数、温度系数和温度常数进行改进,并使用2003-2013年资料以Penman-Monteith(PM)模型为标准评价HS改进模型计算精度与适应性。结果表明:HS改进模型参数在川中丘陵区各区均小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值,并呈现出随纬度上升而增大的趋势;与PM模型计算结果相比,HS改进模型计算的ET0相对误差在川中丘陵区北部从14.2%~60.9%降至-1.1%~33.4%、中部从40.6%~92.6%降至16.9%~61.1%、南部从31.3%~96.0%降至8.5%~64.4%、整个川中丘陵区从32.1%~82.7%降至9.5%~52.6%;相关性分析表明,HS改进模型和PM模型计算的ET0回归曲线的斜率更接近于1(北部1.16、中部1.02、南部0.99、全区1.13),决定系数均达到0.85(P<0.01)以上;趋势分析表明,HS改进模型和PM模型计算的ET0变化一致,年内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状,年际均呈微小上升趋势。因此,基于贝叶斯原理改进的HS模型在川中丘陵区不同区域变异性较小,适应性较强,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作为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简化计算的推荐模型

关键词: 蒸散量 模型 估算 Hargreaves-Samani Penman-Monteith 贝叶斯原理 川中丘陵区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气象资料缺乏情况下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高精度预测,以气象因子的不同组合为输入参数,利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ET0作为预测标准值建立基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ET0预测模型。选取川中丘陵区7个气象站点1963-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并将模拟结果同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Makkink及Irmark-Allen等4种常用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ELM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气象因子同ET0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且模拟精度较高;基于最高和最低温度的ELM模型模拟精度(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效率系数分别为0.504 mm/d和0.827)高于Hargreaves模型(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692 mm/d和0.741);基于最高、最低温度和辐射的ELM模型模拟精度(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291 mm/d和0.938)明显高于Priestley-Taylor(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467 mm/d和0.823)、Makkink(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540 mm/d和0.800)和Irmark-Allen模型(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880 mm/d和0.623)。因此基于最高、最低温度和辐射的ELM模型可以作为气象资料缺乏情况下川中丘陵区ET0计算的推荐模型。该研究可为川中丘陵区气象资料缺乏情境下ET0精确计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蒸散 模型 作物 极限学习机 参考作物蒸散量 预测模型 川中丘陵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模型

第18届CIGR国际农业工程学会世界大会论文集2 2014 CSCD

摘要:为实现气象资料缺乏情况下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cropevapotranspiration,ET0)高精度预测,以气象因子的不同组合为输入参数,利用FAO-56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ET0作为预测标准值建立基于极限学习机(extremelearningmachine,ELM)的ET0预测模型。选取川中丘陵区7个气象站点1963-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并将模拟结果同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Makkink及Irmark-Allen等4种常用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ELM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气象因子同ET0间复杂...

关键词: 蒸散 模型 作物 极限学习机 参考作物蒸散量 预测模型 川中丘陵区

四川省灌溉管理节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灌溉管理节水发展水平评价是制定区域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的重要决策依据。该文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和经营管理4个层次16项指标的区域灌溉管理节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四川省灌溉管理节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引入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提高了权重确定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以四川省21个市州(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型通过形成决策矩阵、确定权重、建立加权决策矩阵、计算各评价对象与理想解的相对贴进度,由此得到四川省不同区域灌溉管理节水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四川省全省灌溉管理节水发展处于"一般"水平;21个区域中,成都、德阳处于"好"水平,攀枝花、绵阳、资阳、乐山处于"较好"水平,自贡等10个区域处于"一般"水平,广元、内江处于"较差"水平,甘孜、阿坝、凉山处于"差"水平;以上结果符合四川省灌溉管理节水发展的实际情况;模型对于四川省灌溉管理节水发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 灌溉 管理 模型 节水水平 逼近理想解法 综合评价 四川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盆地不同地区‘90-4-33’桃需冷量研究

北方园艺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90-4-33’桃为试材,研究了在同一试验条件不同树龄‘90-4-33’桃在四川盆地内的川西、川中和川南3地的需冷量及不同需冷量模型的特点。结果表明:盆地内桃最佳的需冷量模型是犹他模型,并对各模型的起始时间特点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需冷量 模型 四川盆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成都早熟梨需冷量研究

中国果树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2008—2010年连续3年,分别采用0~7.2℃模型、≤7.2℃模型和犹他模型估算四川省成都地区早熟梨品种翠冠和爱甘水的需冷量。结果表明,采用3种模型估算的2个早熟梨品种不同年际间需冷量差异较大;相同模型下,估算爱甘水需冷量数值大于翠冠;在四川省成都地区,适宜选择犹他模型估算2个早熟梨品种需冷量,估算的数值在年际间差异较小,翠冠顶花芽和叶芽需冷量分别为716~952、696~782 C.U,爱甘水顶花芽和叶芽需冷量分别为869~952、831~952 C.U,2个梨品种自然休眠结束期在1月3—17日。建议四川省成都地区翠冠和爱甘水梨设施栽培时,扣棚时间为1月上旬至中旬。

关键词: 早熟梨 翠冠 爱甘水 四川 成都 需冷量 自然休眠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都桃需冷量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8年到2010年以水培法在成都地区测定桃需冷量。统计了2个完整年度的7.2℃模型、0~7.2℃模型、犹它模型秋冬季需冷量累积量变化趋势,成都桃自然休眠期的结束时间差异很大,最早12月上旬,最晚2月下旬,大部分的桃品种在1月中旬到2月中旬结束自然休眠。需冷量累积数据分别用3种模型统计比较,前两种模型计算不同起始时间比较,已报道数据等的比较,结果表明成都地区桃需冷量的较好计算模型是以低于7.2℃温度为起始时间,0~7.2℃模型。在此模型下统计了部分桃需冷量数据。

关键词: 自然休眠 需冷量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都桃自然休眠与需冷量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培法测定了成都地区2008—2010年3年的桃需冷量,统计了两个完整年度的7.2℃模型、0~7.2℃模型、犹它模型3种模型秋冬季需冷量累积量变化趋势。结果发现,成都桃自然休眠期的结束时间差异很大,最早在12月上旬,最晚在2月下旬,大部分桃品种在1月中旬至2月中旬结束自然休眠。需冷量累积数据分别用3种模型统计比较,前两种模型计算不同起始时间与已报道数据的比较,发现成都地区桃需冷量的较好计算模型是以低于7.2℃温度为起始时间的0~7.2℃模型。在此模型下统计和分析了引种桃来源地需冷量范围。

关键词: 自然休眠 需冷量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