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遗传(模糊匹配)
32条记录
苦瓜强雌性遗传效应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NCⅡ交配设计,以4个强雌系与6个常规自交系配24个组合,在春、秋两季,分析10个亲本及24个组合主蔓前35节雌花率,运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估算各遗传参数效应值。结果表明:苦瓜强雌性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等位基因间互作效应,基因型与环境间存在互作效应;各遗传方差分量的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加性(48.63%)、显性与环境互作(21.73%)、显性(17.64%)、加性与环境互作(1.81%)。

关键词: 苦瓜 雌花率 环境 互作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极端矮化突变体AS98性状与分子标记分析

核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S98是从一个棉花海陆种间杂交后代中发现的自然突变体,该突变体株高极端矮化,株高仅为25.6cm,叶片为正常阔叶。但是与正常棉花品种LHF10W99比,AS98的铃重、籽指显著减小,净光合速率降低,分别降低68.88%、49.45%和29.69%;遗传分析表明AS98的极端矮化性状受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利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方法,以AS98与正常型品种LHF10W99杂交的F2分离群体为分子标记群体,发现一个与该极端矮化性状连锁的SSR标记(GH537)和一个AFLP标记E4M13(E-ACA,M-CGA),与AS98的矮化性状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9cM和9.7cM。通过对其农艺性状及其分子标记定位研究,可为该材料在棉花育种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棉花 矮化 遗传 分子标记

水稻航天衰老突变体基因psl2的表型和遗传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0 CSCD

摘要: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是水稻的源器官。其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对水稻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我单位在参加农业部实践8号卫星航天育种工程的空间辐射诱变籼稻(Oryza sativa L.indica)泸恢H103中得到一叶片早衰突变体。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早衰叶突变体表现的特点是:抽穗期前心叶抽出时,先前抽出的倒4叶片就开始变黄衰老,抽穗初期时先前抽出的倒3叶表现衰老,抽穗后期先前抽出的倒2叶表现衰老,灌浆期剑叶表现衰老,完全成熟时剑叶完全衰老死亡。利用该突变体分别与其野生型泸恢H103、R527、R602杂交,获得F1及其衍生的F2群体,对早衰叶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遗传分析表明由一隐性核基因psl2控制。本研究为最终定位和克隆目标基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衰老 表型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稻A232抗螟性鉴定及遗传特性初步分析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掘新的抗螟虫种质对水稻抗虫育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叶鞘离体鉴定及田间自然鉴定方法验证籼稻A232的抗虫性,利用亲本、F1、F2及BC1F1群体对其抗螟遗传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A232具有较强的抗螟虫性,离体鉴定幼螟校正死亡率为85.7%。其抗螟性由2对隐性抗虫基因控制,在K17B及07Y14背景中呈独立遗传,抗虫与感虫分离比为1∶15;在冈46B背景中呈互作遗传,抗虫与感虫分离比为3∶13。该材料是一个新的抗水稻螟虫种质资源。

关键词: 籼稻 A232 抗虫性鉴定 抗虫基因 遗传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麦107在墨西哥生态环境下的抗条锈病遗传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TOLUCA试验站)人工接种诱发田间条锈病的条件下,对源自中国四川的抗条锈病小麦品种川麦107与国际上条锈病研究广泛使用的感病品系Avocet-YrA杂交组合F5代的148个随机自交系(R ILs)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发现川麦107具有6对独立遗传的微效抗条锈病基因,其中4~5对以上的抗病基因叠加在一起可即达到高抗—免疫水平。

关键词: 抗病性 条锈病 遗传 川麦1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节麦SQ-214衍生系的抗条锈性状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利用高抗条锈CIMMYT节节麦衍生系川05W4578与Sy95-71构建的F2群体,对川05W4578成株期的抗锈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川05W4578的抗条锈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可用于抗条锈病育种。

关键词: 节节麦 条锈病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地方品种“宜章赤面小麦”抗条锈性状的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小麦地方品种“宜章赤面小麦”成株期对中国条锈病新小种条中30,31和32为免疫-高抗。为分析“宜章赤面小麦”的抗性遗传规律,组配了“宜章赤面小麦”×感病品种台长29的杂交组合,通过杂种F1、F2对条锈菌小种CYR32抗性表型分析,F2群体抗感分离比例为1∶15,结果表明“宜章赤面小麦”的抗性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

关键词: 条锈病 地方品种 遗传 抗病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玉米纹枯病材料的鉴定及抗性遗传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1997~2000年抗性鉴定,获得CML270为高抗玉米纹枯病且抗性稳定的抗性材料。该自交系在不同年份,对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纹枯病强致病菌丝融合群AG 1 IA表现高抗(病情指数10左右),抗性表现明显优于国内玉米骨干自交系478和48- 2。抗性遗传初步分析表明,玉米纹枯病抗性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抗性遗传受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多基因修饰,最少基因数目4~7对。玉米纹枯病抗原的获得为最终解决玉米纹枯病危害提供了技术和材料支撑。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抗病种质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籽粒簇生材料Z1820簇生性的遗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用簇生性亲本Z1820与无簇生性的正常亲本缙香1A、缙2A和缙4A杂交得F1代,让F1自交得F2,同时以缙香1A、缙2A和缙4A为轮回母本亲本回交得BF1,调查各世代簇生情况。结果分析表明:F1的簇生性为中间类型,F2、BF1的簇生性在簇生程度上产生分离;Z1820与缙香1A、缙2A产生的后代的遗传行为符合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而Z1820与缙4A的遗传表现则有所偏离,缙4A可能具有影响簇生性表现的遗传因子。首次使用簇生率描述水稻的簇生性。

关键词: 水稻 簇生率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银耳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食用菌学报 2005

摘要:综述了银耳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探讨了银耳育种及菌种保藏等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为银耳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银耳 栽培技术 遗传 育种 菌种保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