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茶多酚(模糊匹配)
5条记录
四川黑茶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及品质评价

食品与机械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26种市售四川黑茶(S1~S26)为材料,分析茶多酚单体、咖啡碱(CAF)、总多酚(TPC)和总黄酮(TFC)含量,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梯度洗脱分析茶多酚单体、咖啡碱含量,分别采用福林酚法和化学分析法分析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以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黑茶中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咖啡碱(CAF)、总酚酸(TPC)、总黄酮(TFC)含量分别为0.26~19.64,0.72~4.73,0.00~20.28,0.00~0.95,0.00~6.06,0.32~9.44,0.62~63.12,0.29~17.08,0.21~1.81,9.53~44.43,20.96~279.05,7.92~17.49 mg/g。ABTS自由基清除力以水溶性维生素E当量计算为33.49~232.87 mg/g, DPPH自由基清除力以水溶性维生素E当量计算为45.26~237.59 mg/g。相关性分析表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10个单体化合物以及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GC、GA、CAF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PC和TFC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EGCG、C、TPC 3个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7.566%。结论:S16、S23、S19 3种黑茶得分较高,品质较好。

关键词: 黑茶 茶多酚 咖啡碱 总黄酮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配剂防治台湾乳白蚁的正交试验研究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0

摘要:目的了解除虫菊素、茶多酚和茶皂素3种植物源农药复配剂对台湾乳白蚁的毒力效果和最优复配比。方法以除虫菊素、茶多酚、茶皂素浓度为正交实验设计因子,以白蚁死亡率为目标因子,建立正交实验表。结果含除虫菊素100 mg/L及以上浓度处理组,1 h内白蚁均全部死亡;除虫菊素对白蚁死亡率具有显著影响,茶多酚、茶皂素对白蚁死亡率无显著影响;3种试剂对白蚁死亡率影响的强弱顺序为:(1~4 h)除虫菊素>茶皂素>茶多酚,(8~24 h)除虫菊素>茶多酚>茶皂素。结论除虫菊素、茶多酚和茶皂素复配剂对白蚁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复配比例为8∶1∶8,且除虫菊素含量须为100 mg/L及以上。

关键词: 除虫菊素 茶多酚 茶皂素 复配 台湾乳白蚁 正交实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鲍菇茶渣栽培基质配方优化研究

中国食用菌 2016

摘要:针对近年杏鲍菇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和杂木屑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实问题,在常规栽培基质配方(CK)基础上,设计茶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籽壳和杂木屑的栽培基质配方5个处理,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茶渣40%的配方5栽培杏鲍菇综合效果最好,是杏鲍菇栽培的优良基质配方。配方5栽培杏鲍菇的优点为发菌期较短(27 d),原基形成期短(46 d),育菇期短(10 d),单菇重量较重(173.0 g·个-1),出菇单产最高(238 g·袋-1),菇体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蛋白3.16%)、脂肪含量较低(0.32%)、总氨基酸含量(2.10%)高,含有茶多酚,单产利润即生产经济效益最高(1.58元/袋)。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杏鲍菇 栽培基质配方 发菌 出菇产量 茶多酚 单位利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渣栽培杏鲍菇试验研究

食用菌 2014

摘要:以茶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子壳、木屑等栽培杏鲍菇,结果表明:①茶渣是完全可以替代棉子壳、木屑等栽培杏鲍菇,可以作为食用菌栽培的一种新型基质材料;②配方3、4、5可作为杏鲍菇栽培配方,其中以配方4最优;③茶渣配方3、4、5栽培杏鲍菇育菇期短,产量、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并含有茶多酚成分,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茶渣 杏鲍菇 栽培 配方 茶多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茶贮藏过程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特点

西南农业学报 1994

摘要:在烘青春绿茶的一年贮藏期中,定时取样进行化学分析和感官审评,以调查茶叶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茶吸湿能力的强弱,不但与起始含水率有关,还与空气相对湿度密切相关.贮藏绿茶的含水率要求控制在3%~4%,最高不超过6%.多酚类物质贮藏一年后,含量减幅达10.92%;氨基酸始终呈波浪形曲线变化,贮藏前后的含量大致持平.叶绿素减少幅度达12.79%;水浸出物减少幅度为16.78%.咖啡碱的变化较为平缓,减幅较小.贮藏过程各种有效化学物质的大量损失以及氧化、降解和组成比例的变化,是造成茶叶贮藏品质不断劣变的主要内在因素.

关键词: 绿茶 贮藏 化学成份变化 含水率 茶多酚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