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模糊匹配)
498条记录
我国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西南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综述了近20年我国高粱与苏丹草杂交选育新品种及相关配套技术研究进展.结果表明,高梁与苏丹草进行杂交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其杂交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口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加速推广应用,对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生态重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 中国 高粱 苏丹草 杂交种 选育 品种 杂交优势 产量 品质 适口性 抗逆性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中丘陵区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增产效果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川中丘陵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节性干旱频繁。在小麦生育期内,选择坡顶土、二台土、漕土3种台位,分别设全膜覆盖、秸秆覆盖、侧膜覆盖(坡顶土、漕土)和露地栽培(ck)等不同处理,测定其土壤水分。结果表明,拔节期前,覆盖处理5~15cm土壤水分含量均比对照高(全膜>秸秆>侧膜>露地)。顶土和坡土中,全膜覆盖产量增幅明显,其次为秸秆覆盖;而在漕土中,露地栽培(ck)产量略高于秸秆和侧膜覆盖。同时研究了各处理对小麦经济性状的影响。

关键词: 覆盖 土壤水分 小麦 产量 川中丘陵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牧草产量与山羊的适口性研究初探

西南农业学报 2003 CSCD

关键词: 牧草 产量 山羊适口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肥水平对川西平原春(播)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2003

摘要:以密度为主处理(基本苗22,27,33万/667m~23个水平),施氮量为副处理(纯氮0,4,8,12kg/667m~24个水平),对川西平原春播小麦进行密肥试验,结果表明:(1)低密度平均产量显著低于中密度,但中高密度之间、低密度与高密度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副处理以无氟处理产量最低,显著低于4kg和8kg纯氮,但无氮与12kg纯氮之间,以及4kg,8kg,12kg纯氮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表明,中等密度和较高施氮量(4~8kg)利于高产。(2)增施氮肥对春播小麦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而过高密度(33万/667m~2)则显著降低品质。

关键词: 川西平原 春播小麦 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蚕饲育与蚕种产质量的关系

蚕学通讯 2002

摘要:就原蚕户原蚕饲育的优劣与蚕种产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 :饲育成绩好的原蚕死笼率低 ,羽化率高 ,单蛾产卵量、良卵率极显著优于饲育成绩差的原蚕。

关键词: 原蚕饲育 蚕种 产量 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菌人工驯化新品种-露水鸡选育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通过人工驯化野生长根奥德蘑 (OUDEMANSIELLARADICATA (RELHAN :FR )SING ) ,选育出新品种露水鸡.经 3年以上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露水鸡性状稳定 ,比对照增产 2 5 0 0%~ 41 3 8%,氨基酸总量较对照高出 5 14%,抗生产上常见杂菌的能力强 ,商品性好 ,是一个很好的新品种

关键词: 长根奥德蘑 人工化驯化 产量 品种 露水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熟制地区带距与套作玉米生长、产量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1996~1998年不同带距与玉米产量、群体动态指标结果分析表明:4m带距是丘陵区套作春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带距,夏季套栽玉米4m比中带增产9 7%,比窄带平均增产12 0%,春季套栽玉米4m比1 67m增产5 9%,迟春套栽玉米4m比1 67m减产9 99%;并建立了带距与产量的回归方程。4m带距在发挥边行优势基础上,有利于春季套栽玉米建立中行优势,迟春、夏季套栽玉米中行劣势的显著下降;促进玉米苗期叶面积指数的提高,喇叭口期叶日积达高值期,穗叶供长期(七叶展)干物质积累增长,穗五叶的生长,吐丝前形成壮苗健株,吐丝后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百分率和生物产量显著增加。

关键词: 套作 玉米 带距 产量 群体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菌人工驯化新品种——露水鸡选育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通过人工驯化野生长根奥德蘑 (Oudemansiellaradicata (Relhan :Fr )Sing ) ,选育出新品种露水鸡。经 3年以上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露水鸡性状稳定 ,比对照增产 2 5 0 0 %~ 41 3 8% ,氨基酸总量较对照高出 5 14 % ,抗生产上常见杂菌的能力强 ,商品性好 ,是一个很好的新品种

关键词: 长根奥德蘑 人工化驯化 产量 品种 露水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覆盖物对旱作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

生态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在四川盆地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物对旱作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有效铁含量较高而有效锰含量较低的土壤上 ,覆地膜及传统淹水处理在整个生育期没有表现缺锰症 ,而覆麦秆处理前期分蘖能力差 ,生长缓慢 ,表现严重的缺锰症。在覆麦秆处理裂区灌施 2‰的 Mn SO4 溶液 (每次 4 5 0 kg/ hm2 )两次后 ,水稻株高、分蘖和生物量都迅速增加 ,说明覆麦秆处理水稻受到了锰的胁迫。其原因与地膜处理明显提高土壤温度 ,而覆麦秆处理却具有降温作用有关。试验还发现 ,灌施锰肥能够补偿温度降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水稻产量以覆地膜处理最高 ,其次是覆麦秆灌锰处理 ,再次是传统淹水处理 ,覆麦秆未灌施锰肥处理产量最低 ,后者与其它处理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覆地膜条件下 ,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提高而提高 ,但当施氮量为 1 5 0 kg/ hm2后产量变化不大。与传统淹水相比 ,覆盖旱作处理显著降低总耗水量 ,节水率达 6 3.1 % ;并在产量基本不变或有所提高的前提下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 3倍

关键词: 旱作水稻 缺锰 土壤覆盖物 产量 节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库区部分翅果菊属植物应用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2001

摘要:1998~1999年在成都、万县两地对1996~1997年在三峡库区的云阳、涪陵等10县市考察采集的翅果菊属植物进行了种植观察,对部分翅果菊植物进行了营养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的多裂翅果菊、翅果菊和大头翅果菊营养价值高,产量不低,抗逆力强,主要采收食用期在盛夏绿叶类蔬菜十分缺乏的季节(7~8月),其应用价值高。鉴于口感性原因,大头翅果菊应用价值最高,可在生产上推广。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翅果菊 品质 产量 抗逆性 采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