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地理分布(模糊匹配)
5条记录
基于MaxEnt模型评估赤霞珠在川西横断山河谷的适生空间分布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川西横断山河谷是我国乃至世界高山酿酒葡萄的新兴产区,赤霞珠是该区域主栽品种之一。复杂的地理条件使得该区域与其他酿酒葡萄主产区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科学评估川西横断山河谷区赤霞珠适宜空间分布,可促进该区域酿酒葡萄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综合运用MaxEnt模型和GIS技术,构建了赤霞珠适宜分布与环境变量的关系模型,筛选出主导环境变量,利用存在概率划分适宜等级,预测了赤霞珠在川西横断山河谷的适宜分布。[结果]赤霞珠适宜分布与环境变量的关系模型准确度非常好(AUC>0.90)。在川西横断山河谷,主导环境变量依次为最热月平均气温、海拔、pH、秋季降雨量、年日照时数、年温差、全氮。川西横断山河谷大部分地区为不适宜区,低适宜区约为2 275.2km2,中适宜区约1 296.08km2。高适宜区面积为1 164.28km2,且集中分布在丹巴县、小金县、金川县、九寨沟县和巴塘县。[结论]MaxEnt模型通过存在概率进行作物分布模拟和预测,对作物适宜区划具有较强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对于不同区域和作物应注意环境变量,空间尺度,物种采样位置等问题,提高作物适宜区划精度。最后应加快该区域生产空间调整,在丹巴县、九寨沟县、金川县、小金县、巴塘县赤霞珠还有很大潜力空间,在黑水县、马尔康市、松潘县、白玉县、德荣县、康定县需适度发展,在汶川县、理县、茂县、稻城县、乡城县,应加强生产管理,减少不利环境影响。仁和区不宜再进行规模扩张。

关键词: MaxEnt模型 赤霞珠 地理分布 适宜性区划 横断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柑橘适宜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柑橘是四川省和我国主要水果产品之一.以气候为主的环境变化,对作物空间布局产生了显著影响.为合理优化柑橘生产空间,本研究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构建柑橘适宜分布与环境变量的关系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测模型精度,刀切法(Jackknife)筛选主导环境变量;采用ArcGIS技术对比1980年、2010年四川柑橘适宜区分布,揭示近30 a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柑橘适宜区的分布与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四川柑橘适宜性的主导环境变量主要体现为以光、热、水为特征的气候环境变量.近30 a四川省气候暖干化的变化趋势改变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引起了柑橘种植适宜区的时空变化.1980—2010年柑橘种植适宜性空间格局呈现出2个变化特征,一是高适宜区呈整体向北迁移的趋势,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区与川东北地区过渡地区;中适宜区界线向东南方迁移.二是适宜性级别呈现出逐级调整,低、中适宜区的等级调整变化明显.2010年高适宜区面积约为4.22万km2,中适宜区4.19万km2,低适宜区4.4万km2,大部分地区为不适宜区.以高适宜区为参照,通过政策措施,政府部门可增加在川南地区、成都平原地区南部的柑橘生产布局.本研究客观地反映了气候变化下,四川省柑橘种植适宜性变化特征,合理确定了柑橘适宜性面积及分布,为柑橘空间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大熵模型在对物种分布进行准确模拟和预测时具有较强应用价值,对作物气候适宜性区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对于不同区域和作物应选取合适的环境变量、空间尺度和物种采样位置,减少系统累计误差,提高作物气候适宜区划定精度.

关键词: 柑橘 地理分布 自然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四川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生态地理分布及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生态地理分布及表型遗传多样性。【方法】实地调查及采样研究方法相结合。【结果】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Malus rockii Rehd.(M.baccata var.himalaica(Maxim.)Schneid.)]野生居群集中分布区位于北纬28°39'~30°35',东经92°09'~95°12,海拔2800~3300 m,呈带状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及其支流的两岸冲积土形成的河床半湿地,或河岸的阔叶林缘或针阔叶混交林缘,处于原始野生状态。调查山荆子自然变异类型表明:树龄最大400年生以上,80~140年生的占35.73%;自然授粉坐果率高,花序坐果3~8个;西藏高海拔区的山荆子无论是果色、果柄长度、果形及果实大小都存在多样性。【结论】结合河流走向、地貌特征、树龄分布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等分析推断:喜马拉雅山荆子经多年演化、筛选、淘汰形成独特的群体,可能为山荆子组的地理亚中心。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荆子 西藏 地理分布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稻瘟病菌遗传宗谱的地理分布及与寄主品种的相关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本研究应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00~2002年采自四川6个自然生态稻作区的137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谱型分析。以0.19遗传相似水平将供试菌株划分成37个遗传宗谱,层次较为丰富。结果表明,各稻作区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丰富,它们既有相同的遗传宗谱(即宗谱SCL36、37),又具有自己的特异性宗谱。在杂交稻和常规稻上检测出8个共同稻瘟病菌遗传宗谱,表明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不同的宗谱在杂交稻与常规稻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有着自己的优势寄主。

关键词: 稻瘟病菌 遗传宗谱 地理分布 寄主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地方稻种资源抗稻瘟病鉴定及抗源的地理分布

西南农业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对3255份四川水稻地方品种的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四川地方稻种中存在有各种抗性资源,但抗苗瘟资源多于抗叶瘟和穗颈瘟资源。抗苗瘟资源以籼粘型品种为主,而抗穗颈瘟资源则以粳糯型品种居多。高抗或抗叶瘟和穗颈瘟或抗(中抗)“三瘟”的资源以粳糯型品种居多。对抗性资源的地理分布研究发现,抗苗瘟资源分布广,而抗叶瘟和穗颈瘟资源主要分布于盆周边缘地区,其次为川西南山区,特别是多抗资源,这一点对品种合理布局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稻瘟病 抗性 地理分布 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