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中籼迟熟(模糊匹配)
5条记录
四川省"十三五"审定的中籼迟熟水稻品种特征分析

作物研究 2022

摘要:为了分析四川省新审定的中籼迟熟水稻品种的主要特性及存在的问题,为水稻育种研究提供参考,对“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四川省审定的82个中籼迟熟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病性等表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7.6%的审定品种为三系杂交稻;科研事业单位参与选育了85%的品种,企业自主选育仅占15%;各品种区试产量为8.21~13.2 t/hm~2,平均产量8.92 t/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79%;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表现为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生育期>结实率;三等以上优质品种比率为39.02%;垩白是影响品种优质米达标率的关键因素;审定品种均为中感或感稻瘟病品种,稻瘟病级别与产量水平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四川省新审定品种有呈大穗型向穗粒兼顾型转变的趋势,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明显,但以企业为主体的品种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还需加强低垩白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应用,关注两系杂交稻的选育以及抗病性的提高。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中籼迟熟 特性分析 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一五”四川省审定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主要特征特性分析

中国稻米 2012

摘要:对"十一五"通过四川省审定的7个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丰、抗结合较好的组合是川优727,其次是宜香2239和宜香2079。并针对这7个组合结实率不高的共性问题,提出了生产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和进一步提高优质组合丰产性选育的突破口。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中籼迟熟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2001—2010年审定的杂交水稻中籼迟熟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对2001—2010年四川省审定的杂交水稻中籼迟熟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多元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是极为活跃和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稻瘟病病级;之后是全生育期、株高、穗数、粒数和粒质量.因此,四川省杂交水稻中籼迟熟品种的高产育种方向应是在保持现有全生育期的状态下,适当降低株高,在主攻结实率的同时,协调好穗数和粒质量,强化抗性选择.

关键词: 四川省 审定品种 中籼迟熟 多元分析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10年四川省中籼迟熟杂交水稻产量分析与发展目标

中国稻米 2008

摘要:通过对1988~1995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结果和1996~2005年四川省中籼迟熟组杂交水稻区域试验161个组合的汇总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水稻的生育期和株高得到了改善,并处于适当水平;以提高每穗实粒数为核心,适当增加粒重和提高成穗率,是实现高产目标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四川中籼迟熟组杂交水稻新组合单产要高于10 t/hm2的产量结构是:每hm2有效穗255万穗左右、每穗实粒数180粒以上、千粒重25 g以上,或者是有效穗255万穗/hm2、单穗重达到4.5 g以上。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中籼迟熟 区试 分析 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中籼迟熟杂交水稻10年区试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02

摘要:分析 1991~ 2 0 0 0年四川省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区试资料 ,表明四川杂交水稻产量育种在“九五”期间已走出徘徊 ,并以 0 4 87%的年增长率稳步上升。通过育种使株穗性状和群体性状得到进一步优化 ,并使一些有关性状也得到了改良。建议四川杂交水稻产量育种应当稳定或适当略降群体 ,控制生育期 (与汕优 6 3相当 ) ,保持一定的株高和较高的结实性 ,以增粒为核心和突破口 ,进行超高产育种探索

关键词: 四川 区试 杂交水稻 中籼迟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