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闫飞燕 1 ; 程伟东 1 ; 范继征 1 ; 钟昌松 1 ; 石达金 1 ; 刘永红 2 ; 王兵伟 1 ;

作者机构: 1.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耕作方式;土壤理化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5 年 11 期

页码: 118-1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深松35 cm+免翻耕、深松35 cm+旋耕、深松25 cm+免翻耕、深松25 cm+旋耕和免耕6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以深松35 cm+免翻耕和深松35 cm+旋耕的保墒效果最佳;深松处理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氮、磷、钾的含量,而深松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研究设定的6种耕作措施中,以深松35 cm+旋耕为最优组合,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作物产量。

  • 相关文献

[1]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范继征,钟昌松,石达金,程伟东,刘永红,闫飞燕. 2014

[2]泸州地区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烟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罗定棋,林超文,庞良玉,张永辉,王栋,冯文强,朱波. 2013

[3]耕作与肥药减量化方式对水稻田间病虫草害及产量的影响. 易军,符慧娟,李星月,李其勇,朱从桦,张鸿. 2023

[4]不同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稻—油轮作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刘樱,赵小蓉,赵燮京. 2011

[5]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紫色土坡耕地N_2O排放的影响. 林超文,朱波,罗付香,朱永群,张建华. 2016

[6]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生产节水效应的影响. 池忠志,郑家国. 2011

[7]不同耕作和覆盖对烟草产值及土壤质量的影响(英文). 林超文,庞良玉,冯文强,张建华,朱永群,刘海涛,姚丽. 2014

[8]不同耕作和覆盖对烟草产值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林超文,庞良玉,冯文强,朱波,易丽霞. 2014

[9]不同耕作方式下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分析. 唐卷,陆见光,汤永禄. 2017

[10]耕作方式对烟地土壤养分流失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向金友,程智敏,黄胜,杨苹,张吉亚,杨懿德,谢冰. 2014

[11]不同覆盖和耕作方式对紫色土坡耕地降雨土壤蓄积量的影响. 罗春燕,庞良玉,付登伟,黄晶晶,涂仕华,张新全. 2010

[12]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罗春燕,庞良玉,黄晶晶,付登伟,涂仕华,蒲波. 2010

[13]不同覆盖和耕作方式对紫色土著人坡耕地降雨土壤蓄积量的影响. 林超文,罗春燕,庞良玉,付登伟,黄晶晶,涂仕华,张新全. 2010

[14]油菜秸秆还田养分释放率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何川,杨勤,蒲全波,陈岩,杨云,王鹏,金容,郑祖平,夏清清. 2020

[15]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杨泽鹏,陈红琳,陈尚洪,郑盛华,王昌桃,沈学善,万柯均,梁圣,门胜男,刘定辉. 2021

[16]耕作方式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系统吸收累积镉的影响. 张奇,刘海涛,田静,姚莉,王宏,林超文. 2022

[17]10个玉米品种耐密性分析及其对主要性状的影响. 程伟东,闫飞燕,石达金,吕巨智,张玉,钟昌松,刘永红. 2017

[18]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 Ⅱ.相关响应. 石德权,徐家舜,康继伟,汪黎明,杨引福. 1995

[19]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II.相关响应. 石德权,徐家舜,康继伟,汪黎明,杨引福. 1995

[20]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田杂草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朱建义,郑仕军,王东风,王彬,张建军,周小刚.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