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交籼稻骨干保持系岗46B稻谷粒形及垩白的QTL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邱玲 1 ; 陆贤军 1 ; 任鄄胜 1 ; 吴贤婷 1 ; 任光俊 1 ; 曾礼华 2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四川师范大学

关键词: 水稻;粒形;垩白;数量性状位点;连锁及连锁不平衡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4 年 28 卷 03 期

页码: 235-2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籼稻保持系骨干亲本岗46B与美国水稻品种Lemont多次回交培育的低垩白、窄粒株系K1075与岗46B构建F2群体,对稻谷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百粒重和垩白粒率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6个性状在F2群体中均呈正态连续分布,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除粒长与百粒重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外,其他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采用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14个控制稻谷粒形和垩白的QTL,包括2个控制粒长的QTL(qGL2和qGL5),2个控制粒宽的QTL(qGW5和qGW8),5个控制长宽比的QTL(qLWR2、qLWR5、qLWR6、qLWR8和qLWR12),1个控制粒厚的QTL(qGT5),1个控制百粒重的QTL(qHGW5)和3个控制垩白粒率的QTL(qPGWC5、qPGWC6和qPGWC8)。在这些位点中,岗46B等位基因增加粒宽、粒厚、粒重和垩白粒率,减小粒长和长宽比。控制粒宽、粒厚、粒重、垩白粒率和长宽比的主效QTL均位于第5染色体RM17990-RM18004-RM18068区间,这一结果与仅选择极端表型单株,采用连锁及连锁不平衡方法(LD)获得的结果一致。

  • 相关文献

[1]高配合力、优质恢复系泸恢8258系列组合品质分析. 游书梅,郑家奎,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 2015

[2]稻米垩白的研究综述. 谭震波,况浩池. 1993

[3]稻米垩白的影响因素及遗传改良. 王东,黄敏,高方远,陆贤军,任光俊. 2006

[4]不同生态区籼粳稻杂交后代碾磨和外观品质分析. 范名宇,徐海,刘春香,张佳,江奕君,杨莉,李茂柏,陈温福. 2014

[5]水稻粒厚主效位点qGT8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 罗正良,任鄄胜,吴贤婷,陆贤军,苏相文,吕建群,任光俊. 2015

[6]生态环境及选育方式对籼粳稻杂交后代谷粒形状的影响. 马作斌,杨莉,李茂柏,刘向东,徐正进. 2010

[7]水稻低氮胁迫下产量性状表现及相关QTL定位. 张涛,蒋开锋,曹应江,杨莉,游书梅,罗婧,杨乾华,万先齐. 2015

[8]水稻柱头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曾礼华,李治华,高方远,陆贤军,任光俊. 2008

[9]杂交水稻主要亲本材料的垩白性状及其胚乳结构电镜扫描. 常红叶. 2007

[10]杂交水稻优质育种研究进展. 张涛,汪旭东,郑家奎,蒋开锋. 2004

[11]杂交稻米垩白的遗传及相关研究. 谭震波,况浩池,阴国大,陈国良,左永树,赵甘霖. 1993

[12]氮肥后移对杂交籼稻产量及不同粒位稻米垩白与食味品质的影响. 罗颖菡,李波,孙永健,郭长春,邢梦文,李飞杰,刘芳艳,杨志远,徐富贤,马均. 2021

[13]利用岗46B/A232RILs群体定位籼稻粒形和粒重的QTL. 李传旭,刘成元,何珊,向箭宇,谢戎. 2018

[14]高产小麦品种川麦42产量性状QTL分析. 邓光兵,张海莉,李俊,万洪深,潘志芬,杨武云,余懋群,龙海. 2017

[15]高粱重要抗性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赵甘霖,刘天朋,张长伟,陈国民,胡炯凌,丁国祥. 2012

[16]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张秀英,伍玲,王瑞,海林,闫长生,游光霞,肖世和. 2008

[17]2个小麦株高QTL位点验证及其对产量相关性状的效应分析. 李涛,陆炳,李俊,邓光兵,张海莉,梁俊俊,余懋群,杨武云,龙海. 2019

[18]中国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 李永祥,李春辉,杨俊品,杨华,程伟东,汪黎明,李凤艳,李会勇,王延波,李淑华,扈光辉,刘成,黎裕,王天宇. 2020

[19]西南地区三化螟的发生与防治. 陈晓娟. 2014

[20]水稻不同移栽密度的氮肥效应及氮素去向. 曾祥忠,吕世华.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