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耕作方式下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唐卷 1 ; 陆见光 2 ; 汤永禄 3 ;

作者机构: 1.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

2.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耕作方式;气候条件;籽粒产量;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7 年 30 卷 01 期

页码: 53-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和气候条件对成都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本文运用2005-2011年冬小麦3种耕作方式(周年旋耕无秸秆还田CK,麦免稻旋WZRR,麦稻双免WZRZ)籽粒产量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因素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基本上一致。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动态表明:伴随籽粒产量水平的上升,拔节-抽穗期日平均温度的促进作用将不断增强,拔节-抽穗期的日最低温度,日照时数和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的正面影响均逐渐减弱;抽穗-成熟期日最高温度对籽粒产量的抑制作用随着产量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加强。

  • 相关文献

[1]四川盆地9000kg hm~(-2)产量潜力小麦品种的花后冠层结构、生理及同化物分配特性. 李朝苏,汤永禄,李俊,马孝玲,李式昭,黄明波. 2017

[2]收获指数在小麦高产育种中的应用. 宋荷仙,李跃建,冯天铭. 1989

[3]四川北部丘陵地区小麦新品种(系)抗旱性比较. 任勇,周强,杜小英,雷加容,欧俊梅,陶军,李生荣,廖绍帆. 2018

[4]四川稻作区优质稻生产气候生态条件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分布. 徐富贤,孙永健,徐金霞,马均,熊洪,彭国照. 2015

[5]沪州市的气候条件和双季晚稻栽培. 洪松,徐富贤,赵甘霖,余家齐. 1993

[6]杂交中稻结实率与开花期气候条件关系及其耐高温组合的库源特征. 周兴兵,张林,蒋鹏,熊洪,郭晓艺,朱永川,刘茂. 2019

[7]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突破小麦产量瓶颈的机会与潜力. 杨武云,魏会廷,李朝苏,李俊. 2010

[8]播种方式对直播杂交籼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朱从桦,李伟,任丹华,欧阳裕元,李旭毅. 2022

[9]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范继征,钟昌松,石达金,程伟东,刘永红,闫飞燕. 2014

[10]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闫飞燕,程伟东,范继征,钟昌松,石达金,刘永红,王兵伟. 2015

[11]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紫色土坡耕地N_2O排放的影响. 林超文,朱波,罗付香,朱永群,张建华. 2016

[12]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生产节水效应的影响. 池忠志,郑家国. 2011

[13]不同耕作和覆盖对烟草产值及土壤质量的影响(英文). 林超文,庞良玉,冯文强,张建华,朱永群,刘海涛,姚丽. 2014

[14]不同耕作和覆盖对烟草产值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林超文,庞良玉,冯文强,朱波,易丽霞. 2014

[15]泸州地区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烟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罗定棋,林超文,庞良玉,张永辉,王栋,冯文强,朱波. 2013

[16]耕作方式对烟地土壤养分流失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向金友,程智敏,黄胜,杨苹,张吉亚,杨懿德,谢冰. 2014

[17]不同覆盖和耕作方式对紫色土坡耕地降雨土壤蓄积量的影响. 罗春燕,庞良玉,付登伟,黄晶晶,涂仕华,张新全. 2010

[18]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罗春燕,庞良玉,黄晶晶,付登伟,涂仕华,蒲波. 2010

[19]不同覆盖和耕作方式对紫色土著人坡耕地降雨土壤蓄积量的影响. 林超文,罗春燕,庞良玉,付登伟,黄晶晶,涂仕华,张新全. 2010

[20]油菜秸秆还田养分释放率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何川,杨勤,蒲全波,陈岩,杨云,王鹏,金容,郑祖平,夏清清.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