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食用型甘薯‘川M1422’综合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屈会娟 1 ; 李明 1 ; 沈学善 1 ; 朱玲 1 ; 蒲志刚 1 ; 冯俊彦 1 ; 张聪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甘薯;食用型;‘川M1422’;品质;综合优化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1-6

摘要: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食用型甘薯‘川M1422’适宜的综合栽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移栽密度、复合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川M1422’鲜薯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川M1422’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干物率、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为移栽密度>保水剂施用量>复合肥施用量,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为保水剂施用量>移栽密度>复合肥施用量。以β-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商品薯率为优先考虑指标,能同时满足β-胡萝卜素含量>0.47%、维生素C含量>29.00 mg/100 g、商品薯率>93.00%的综合优化栽培措施为移栽密度4.82×10~4~5.76×10~4株/hm~2、复合肥施用量709.72~785.21 kg/hm~2、保水剂施用量32.67~41.03 kg/hm~2。

  • 相关文献

[1]植物源抑芽物质对延长甘薯贮藏期的作用效果. 丁凡,余韩开宗,罗万宇,陈年伟,刘丽芳,余金龙,王西瑶. 2019

[2]平衡施肥对高淀粉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涂仕华,冯文强,黄钢,刘禹池. 2011

[3]利用SRAP标记构建与甘薯淀粉相关的遗传连锁图. 谭文芳,蒲志刚,王大一,张正圣,阎文昭. 2005

[4]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基因HspB-C对甘薯遗传转化的研究. 周宇,张雪梅,阎文昭. 2009

[5]甘薯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和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吴洁,王大,谭文芳. 2005

[6]甘薯淀粉的AFLP分子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和QTL定位. 吴洁,唐静,谭文芳,王大一,张正圣,阎文昭. 2005

[7]甘薯高淀粉新品种川薯34优化栽培研究. 王大一,刘立. 2005

[8]甘薯黑斑病抗性的AFLP鉴定. 蒲志刚,王大一,谭文芳,阎文昭. 2005

[9]南充甘薯产业化发展的分析. . 2009

[10]高淀粉甘薯轮回选择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效果研究. 李育明,何素兰,黄迎冬. 2007

[11]甘薯主要亲本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李育明,黄迎冬,何素兰,杨洪康. 2007

[12]甘薯“蘸根免浇”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余金龙,刘丽芳,余韩开宗. 2012

[13]长江中下游薯区品种区域试验概况和产业发展建议. 邱军,李育明,卢跃华,王大一,孙明芳. 2005

[14]不同肉色甘薯交互嫁接后块根干物质积累研究. 傅玉凡,王大一,蒲志刚,吴洁,谭文芳. 2010

[15]加快推进四川甘薯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梁强,谢江. 2016

[16]高淀粉甘薯亲本的配合力分析. 王大一,刘立. 2005

[17]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川薯20的选育研究. 王大一. 2009

[18]关于四川省甘薯早栽早收技术的生产建议. 周全卢,沈学善,屈会娟. 2015

[19]高产优质甘薯“川薯7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王大一,刘立. 2007

[20]对促进西南地区甘薯贮藏加工产业发展的思考. 王希卓,朱永清,沈瑾,朱旭.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