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正交试验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川薯217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沈学善 1 ; 黄钢 2 ; 阎文昭 3 ; 王大一 4 ; 谭文芳 4 ; 李明 3 ; 吴洁 3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4.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薯;川薯217;优化栽培技术;正交试验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2 年 25 卷 06 期

页码: 1995-19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插密度、栽插期、氮素水平、磷素水平和钾素水平对川中丘陵区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栽培因素对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素水平>钾素水平>磷素水平>密度>栽插期,在较大栽插密度,适宜栽插期,充足氮肥的前提下,增施磷钾肥可获得高产。川薯217的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密度57 750~60 255株/hm2,6月3日~6月5日栽插,施纯N 56.44~61.56 kg/hm2,P2O5 36.8~43.2 kg/hm2,K2O 53.79~66.21 kg/hm2,可获得37 500 kg/hm2以上的鲜薯产量。

  • 相关文献

[1]紫甘薯川紫薯1号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朱玲,沈学善,屈会娟,潘海平,蒲志刚,王晓黎. 2020

[2]壳聚糖对桑果汁澄清效果的研究. 刘刚,雷波,危玲,佟万红,肖丽蓉. 2009

[3]培养基组分对蓝莓组培苗瓶内生根的影响. 王军,董顺文,邓岚,陈昆. 2016

[4]超声波复合酶法提取桑黄多糖研究. 谢丽源,王富伟,李洪军,甘炳成,彭卫红,谭伟,黄忠乾. 2010

[5]鲜醋渣在固态醋发酵中的应用. 钟小廷,吕杰,周煜柏,易谦武,李可. 2020

[6]利用SRAP标记构建与甘薯淀粉相关的遗传连锁图. 谭文芳,蒲志刚,王大一,张正圣,阎文昭. 2005

[7]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基因HspB-C对甘薯遗传转化的研究. 周宇,张雪梅,阎文昭. 2009

[8]甘薯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和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吴洁,王大,谭文芳. 2005

[9]甘薯淀粉的AFLP分子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和QTL定位. 吴洁,唐静,谭文芳,王大一,张正圣,阎文昭. 2005

[10]甘薯高淀粉新品种川薯34优化栽培研究. 王大一,刘立. 2005

[11]甘薯黑斑病抗性的AFLP鉴定. 蒲志刚,王大一,谭文芳,阎文昭. 2005

[12]南充甘薯产业化发展的分析. . 2009

[13]高淀粉甘薯轮回选择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效果研究. 李育明,何素兰,黄迎冬. 2007

[14]甘薯主要亲本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李育明,黄迎冬,何素兰,杨洪康. 2007

[15]甘薯“蘸根免浇”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余金龙,刘丽芳,余韩开宗. 2012

[16]长江中下游薯区品种区域试验概况和产业发展建议. 邱军,李育明,卢跃华,王大一,孙明芳. 2005

[17]不同肉色甘薯交互嫁接后块根干物质积累研究. 傅玉凡,王大一,蒲志刚,吴洁,谭文芳. 2010

[18]加快推进四川甘薯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梁强,谢江. 2016

[19]高淀粉甘薯亲本的配合力分析. 王大一,刘立. 2005

[20]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川薯20的选育研究. 王大一.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