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后代衍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武云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关键词: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后代衍生群体;遗传多样性;SSR标记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08 年 23 卷 02 期

页码: 268-27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通过四倍体二粒小麦和节节麦杂交而获得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含有丰富的普通小麦品种改良有益基因,作为拓宽普通栽培小麦性状和新品种改良的新的种质资源已广泛应用于普通小麦的遗传改良实践中。利用分布于小麦A、B、D基因组21条染色体、28个不同染色体臂上的37对微卫星引物,对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四川成都平原普通栽培小麦主栽品种杂交、回交经多代选择而形成的117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衍生后代高代群体系(其中川麦38、川麦42、川麦43和川麦47为审定品种)进行了DNA分子水平上的分析,共检测到25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SSR标记位点检测到6.92个等位变异,变幅在1到14之间。A、B、D基因组中,D基因组表现出的多态性信息含量最低,为0.4276,B基因组次之,为0.5346,A基因组最高,达到0.6145(A>B>D)。辛普森指数比较的结果也反映出相同的变化趋势,A基因组最高,为1.1874,B基因组次之,为1.0810,D基因组最小,为0.8046(A>B>D)。综合多态性信息含量和辛普森指数的估值,表明这一批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衍生后代群体接受的遗传基因既来自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又来自普通栽培小麦,显示杂合度类型丰富,具有较高的遗传差异。根据SSR位点获得的等位基因变异片断的分布情况进行UPGMA聚类,发现A、B、D基因组基因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较低,A、B、D三个基因组所得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4721,其中A基因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3797,B基因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4627,D基因组上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5815,反映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后代衍生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研究结果证明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所具有的普通小麦野生近缘种中的基因库改良现代小麦,丰富其遗传基础,减少其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脆弱性,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 相关文献

[1]人工六倍体小麦后代衍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英文). 屈国胜,杨武云. 2008

[2]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揭示“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遗传差异. 魏会廷,胡晓蓉,彭正松,杨武云. 2007

[3]桃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和SSR分析. 李靖,陈栋,谢红江,江国良. 2009

[4]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的SSR标记聚类. 徐利远,余桂蓉,杜文平,蒲志刚,李琳. 2009

[5]SSR分子标记在糯高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赵甘霖,刘天朋,胡炯凌,李元,陈国民,汪小楷,丁国祥. 2015

[6]基于SSR标记的四川大豆与引进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袁灿,周永航,龚一耘,戢沛城,杨泽湖,牟方生. 2017

[7]硬粒马齿爆裂型玉米遗传关系的SSR标记研究. 徐利远,余桂蓉,杜文平,蒲志刚,李琳. 2006

[8]利用SSR标记分析糯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英文). 赵甘霖,刘天朋,龙文靖,胡炯凌,丁国祥. 2016

[9]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郑家奎,徐建第,蒋开锋,吴先军,汪旭东. 2008

[10]中国西南地区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徐利远,彭正松,杜文平,余桂蓉,钟昌松,曲继鹏,胡凤林. 2008

[11]四川省2005—2006年区试小麦品种(系)的SSR遗传多样性. 徐利远,彭正松,杜文平,余桂蓉,钟昌松,曲继鹏,胡凤林. 2007

[12]节节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武云,李俊,林超文,张庆玉,张冀. 2011

[13]不同抽薹性萝卜遗传多样性的SSR分子标记分析. 冉茂林,李晓梅,陈琳,雍小平,冉科. 2019

[14]基于SSR的四川花生遗传多样性分析. 侯睿,张小军,岳福良,张小红,李爽,刘行,张相琼,李文均. 2019

[15]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后代衍生群体Waxy蛋白亚基的分子标记. 杨武云. 2008

[16]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后代衍生群体Waxy蛋白亚基的分子标记. 杨武云. 2008

[17]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突破小麦产量瓶颈的机会与潜力. 杨武云,魏会廷,李朝苏,李俊. 2010

[18]人工合成小麦RIL群体对条锈病新小种条中32的抗性表现. 杨武云,曾云超,李朝苏,彭云良,邹裕春,陈放. 2007

[19]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的重组近交系主要品质性状的初步研究(英文). 曾云超,杨武云,邹裕春,陈放. 2007

[20]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衍生群体的PPO基因分析. 刘世贵,李俊,杨武云.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