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移栽密度下氮素调控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富贤 1 ; 刘茂 2 ; 熊洪 2 ; 张林 2 ; 朱永川 2 ; 周兴兵 2 ; 郭晓艺 2 ; 陈琳 2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再生稻;密度;施氮量;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19 年 25 卷 003 期

页码: 37-43

摘要: 为了明确移栽密度和氮素调控对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产量形成特点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旌优127为材料,于2016—2017年在四川泸州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移栽密度下,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高密(D3,24万丛/hm2)条件下,N2处理(测苗定氮施肥)施氮量较N1处理(225 kg/hm2)平均减少了7.8%,但其头季产量、 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量却较N1处理分别增加了4.9%、15.4%和6.8%;随移栽密度的增加,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有效穗数呈增加趋势,每穗粒数呈下降趋势(除2017年再生季外);头季稻N1处理有效穗数较N2处理平均高了5.7%,但其每穗粒数和颖花量较N2处理分别低了9.2%和3.1%;再生季N2处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颖花量较N1处理分别高了10.2%、9.0%、18.2%.与N1处理相比,N2处理头季稻米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加了6.9%,但再生季平均降低了1.8%.不同密肥组合间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粒型差异较小,以D3 N2组合处理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相对较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低.因此,建议在本研究区域杂交中稻-再生稻生产体系中,头季移栽密度24万丛/hm2与测苗定量施氮技术搭配较为适宜.

  • 相关文献

[1]密度、施氮量互作对成都平原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英文). 陈尚洪,乔善宝,蒋梁材,刘定辉. 2012

[2]高产·双抗型小麦新品种川麦51密肥与播期研究. 廖晓虹,杨梅,饶世达,蒲宗君. 2011

[3]密度和施氮量对丘陵区机播夏玉米产量及倒伏影响研究. 陈红琳,沈学善,王昌桃,张玉兰,刘定辉. 2012

[4]密度和施氮量对四川盆地夏玉米茎秆抗倒性能与产量的影响(英文). 陈红琳,沈学善,刘定辉. 2012

[5]密肥水平对川西平原春(播)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黄钢,郑家国. 2003

[6]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直播稻氮素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张鸿,朱从桦,李其勇,李星月,郭展,郑家国,李旭毅. 2017

[7]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林纲,赵德明,江青山,贺兵,李云武,张杰,王峰,杨从金. 2012

[8]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川西平原机插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易茜,任丹华,朱从桦,欧阳裕元,余俊奇,黄豹明,罗粞,姜心禄,李旭毅,郑家国. 2019

[9]水稻不同移栽密度的氮肥效应及氮素去向. 曾祥忠,吕世华. 2009

[10]施肥模式及栽插密度对四川丘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欧阳裕元,陈英立,兰汉军,朱从桦,余俊奇,刁友,李旭毅. 2021

[11]不同生态条件下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稻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影响. 熊洪,张林,朱永川,周兴兵,刘茂,郭晓艺,徐富贤. 2017

[12]水稻腋芽萌发的生态条件研究. 方文. 1990

[13]四川再生稻次适宜区中稻早熟高产配套技术定量研究. 杜胜德,段翔. 1993

[14]杂交中稻头季稻花期阴雨下产量与再生稻产量的关系. 徐富贤,熊洪,蒋鹏,郭晓艺,周兴兵,朱永川,刘茂. 2017

[15]川中丘陵区覆膜再生稻田N_2O排放规律研究. 宋开付,于海洋,张广斌,徐华,吕世华,马静. 2019

[16]杂交中稻对洪涝的响应时机及洪水再生稻的高产调控技术研究. 熊洪,蒋鹏,张林,朱永川,刘茂,郭晓艺,徐富贤. 2015

[17]前氮后移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张林,范青华,熊洪,周兴兵,朱永川,蒋鹏,刘茂,郭晓艺,徐富贤. 2014

[18]川东南轻简栽培方式再生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经济效益分析. 蒋鹏,周虹,徐富贤,熊洪,张林,朱永川,周兴兵,郭晓艺,刘茂. 2021

[19]施氮量对华南双季超级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蒋鹏,黄敏,曹放波,周雪峰,张瑞春,陈佳娜,伍丹丹,邹应斌. 2015

[20]施氮量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稻结实期养分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马均,孙园园,杨志远,徐徽,熊洪,徐富贤.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