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少免耕技术研究 Ⅰ、稻作少免耕类型、生产效应及前景的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杜金泉 1 ; 方树安 2 ; 蒋泽芳 3 ; 罗文鼎 4 ; 邹朝全 5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2.眉山县农业局

3.龙泉驿区农业局

4.广汉市农技中心

5.温江县农委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免耕;少耕;生产效应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1990 年 04 期

页码: 26-32

摘要: 1986~1990年对水稻少免耕技术进行了多点系统调查和试验研究,认为免去耕耙作业即插秧的谓之免耕,减少耕耙程序、次数和降低能耗的谓之少耕。平原和丘陵稻区分免耕为撬窝型和板田直插型(含秧田和本田);分少耕为以旋代耕型和半旱式垄作型,耕作方式间的增产效应趋势为:免耕稻>少耕稻>传统耕作稻。免耕类型的增产趋势是:撬窝型>直插型(秧田直插优于本田直插)。少耕类型的增产趋势是:垄作型>以旋代耕型。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宜的少免耕技术,均能增产节支。一般增产2~5%,省工2.7~4.7个,节油1公升,节支27~45元。

  • 相关文献

[1]水稻少免耕技术研究Ⅱ高产的系列配套技术. 杜金泉,帅志希,胡开树,高德伟,刘全丰. 1992

[2]成都平原免耕及不同麦秸还田量种植水稻的研究. 李少昆,汤永禄,谢瑞芝,高世菊,刘中平,柏军华,王运圣. 2006

[3]冬水田减量施氮对免耕直播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周兴兵,蒋鹏,徐富贤,张林,朱永川,郭晓艺,刘茂,陈琳,熊洪. 2021

[4]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小麦、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卿明福,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郑家国,姜心禄,吴婕,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005

[5]云南省水稻抗旱减灾栽培技术. 吴叔康,熊洪,卢义宣. 2010

[6]机插秧模式下肥料配置对稻米主要品质的影响. 姜心禄,池忠志,郑家国. 2014

[7]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花香40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平,向跃武,蒲志刚,蔡平钟,张志雄. 2013

[8]四川双季晚稻齐穗期的低温危害及其对策. 熊洪,姚文力,陈珍福. 1987

[9]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泸香8134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刘成元,谢戎,李永洪,罗婧,向箭羽. 2011

[10]沪州市的气候条件和双季晚稻栽培. 洪松,徐富贤,赵甘霖,余家齐. 1993

[11]优质中籼迟熟杂交稻川358优625的选育与应用. 袁小珍,李耘,刘洁,刘兴义,付唯. 2014

[12]四川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马均,吕世华,梁南山,刘代银,刘志彬,徐富贤. 2004

[13]水稻制种收获后秋莴笋免耕种植技术. 马蓉,敬袁兵,古勇. 2015

[14]川西平原免耕晚直播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蒲晓斌,张锦芳,李浩杰,汤永禄,牛应泽,蒋梁材. 2012

[15]水稻免耕撬窝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郑家国,池忠志,何树林,王少华,付书明. 2010

[16]秸秆还田和免耕对水稻土微形态特征的影响. 舒丽,刘定辉,陈尚洪. 2008

[17]精量露播小麦的群体质量分析. 汤永禄. 2006

[18]耕作方式对烟地土壤养分流失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向金友,程智敏,黄胜,杨苹,张吉亚,杨懿德,谢冰. 2014

[19]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 朱钟麟,刘定辉,舒丽,王昌全. 2008

[20]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的发生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周小刚,郑仕军,罗春花,唐裕智,张建军,高菡,朱建义.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