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慢大斑病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邓先明 1 ; 余俊杰 2 ; 彭化贤 2 ; 周晓刚 2 ;

作者机构: 1.西南农业大学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642

年卷期: 1993 年 06 期

页码: 29-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玉米慢大斑病性的潜育期、病斑大小、穗3叶病斑面积/穗3叶叶面积、单株粒重和病害发展速率5个组分间高度相关(r=0.8082~0.9741),可作为衡量其抗性的有效组份。供试的10个品种可划分为三类:4003×5003,材61—3323×中黄64为抗大斑品种;292×4012,5005×4003,8326×118,77—53×7913为慢大斑品种;12×3732、多黄22×综系78、67×4003、32×200为感大斑品种。

  • 相关文献

[1]不同Ht基因改良玉米自交系77的抗性表现及应用研究. 黄宜祥,李远春,兰发盛,袁守凡,张国荣. 1990

[2]不同品种与播期和播种量对青贮玉米病害发生的影响. 刘勇,周俗,张玉,康晓慧,李远忠,李世洪,兰云. 2019

[3]花期干旱和灌溉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流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刘永红,YANG Qing. 2008

[4]土层厚度和夏旱对丘陵区“土壤-作物”水分影响研究. . 2004

[5]玉米与一年生大刍草杂交F1代生物学特性研究. 杜周和,周晓康. 2011

[6]玉米抗纹枯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初步研究. 杨俊品,荣廷昭,谭君,邱正高. 2005

[7]覆盖栽培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陈猛,刘永红,何文铸,高强,柯国华. 2007

[8]玉米纹枯病抗源及抗性遗传. 唐海涛,杨家秀,李晓,陈德全,张彪,石永刚,黄宜祥. 2003

[9]四川玉米阴雨低温减灾防御对策及展望. 刘永红,杨勤,高强. 2006

[10]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张彪,林勇,叶国成,陈宛秋. 2007

[11]西南玉米育种目标要求及种质选择. . 2007

[12]四川省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2007

[13]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范继征,钟昌松,石达金,程伟东,刘永红,闫飞燕. 2014

[14]10个玉米品种耐密性分析及其对主要性状的影响. 程伟东,闫飞燕,石达金,吕巨智,张玉,钟昌松,刘永红. 2017

[15]玉米自交系48-2和R08辐照后代M_3株系遗传变异的SSR分析. 石海春,柯永培,袁继超,余学杰. 2011

[16]玉米脂肪酸值测定方法的探讨. 秦玲,刘月悦,白胜. 2019

[17]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 高聚林,赵明,董树亭,李少昆,杨祁峰,刘永红,王立春,薛吉全,柳京国,李潮海,王永宏,王友德,宋慧欣,赵久然. 2012

[18]运用群体改良提高四川玉米地方种质的进展. . 1993

[19]玉米S组CMS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李建生,刘纪麟,石永刚. 1997

[20]玉米种子休眠相关蛋白的鉴定与分析. 冷亦峰,周树峰,刘坚,荣廷昭.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