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熊洪 1 ; 张林 1 ; 朱永川 1 ; 蒋鹏 1 ; 郭晓艺 1 ; 刘茂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杂交水稻;再生力;产量形成;调控技术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5 年 48 卷 09 期

页码: 1702-17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发展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产出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根据已报道资料,结合笔者2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头季稻中上部节的再生穗抽穗期比下部抽穗早、着生叶片数少、出叶速度快、生育期短、穗子小、成穗率和结实率较高。头季稻抽穗后光合物质主要供给穗部籽粒灌浆结实,分配给再生芽生长利用的光合物质极少,是齐穗后大量再生芽开始死亡的机理所在;改善头季稻抽穗期间植株行间的光照条件对再生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必须在一定光合物质供给基础上才能显现。头季稻齐穗后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较大,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对再生稻高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杂交组合间再生力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水稻品种再生力可分为4级,头季稻及再生稻两季高产品种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190粒、叶粒重比0.0737—0.0827 cm2·mg-1、有效穗232.12—249.40万/hm2、结实率81.54%—85.74%、千粒重28.58—30.07 g、单穗重4.13—4.43 g。(3)促芽肥提高再生力的作用,是通过施氮延缓了头季稻生长后期绿叶衰老速度,提高母茎叶片全氮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片当时的光合产物向头季稻穗部输入比例,减少先期贮藏于母茎鞘中光合产物向穗部输入量,相对地提高了母茎鞘干物重而增强再生力。促芽肥对再生稻的作用效果在品种间的表现不尽相同,头季稻穗粒数较多的大穗型品种要提早施用促芽肥并增加施用量,才能获得较高的再生稻产量。利用杂交中稻齐穗期剑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可预测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通过防治纹枯病保护头季稻基部叶片和适度烤田提高根系活力,是再生稻高产的重要保证;头季稻收获期的成熟度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以头季稻完熟期再生芽开始破鞘现青时收割头季稻为宜,留桩高度以保留倒2节并高出5—7 cm处割苗即可。(4)针对目前再生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即再生稻开花期的低温危害、再生稻大面积产量不平衡和机械收获头季稻对再生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解决途经。(5)提出再生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重点,包括"生态与农艺措施对头季稻后期冠层性状与再生芽生长的多因素互作机制"、"头季稻收割后再生芽停滞于母茎鞘中的原因及其调控途径"、"提高再生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和"适应机械插秧与机械收割的杂交水稻-再生稻配套技术"4个方面。

  • 相关文献

[1]杂交中稻粒叶比与再生力的关系. 熊洪. 2000

[2]促芽肥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及其作用机理. 洪松,熊洪. 1997

[3]促芽肥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作用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的关系. 熊洪,洪松,涂少权. 2000

[4]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 郑家奎,朱永川,熊洪,王贵雄. 2005

[5]促芽肥施用时期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 熊洪,洪松. 2001

[6]水稻亚种间杂种的再生力及其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周开达,曾日勇,罗文质. 1992

[7]强再生力糯质酿酒高梁泸糯8号. 赵甘霖. 2007

[8]施氮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研究. 方文,熊洪,江世华,罗文质,张景国. 1993

[9]水稻再生力与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蒋开锋,张涛,赵建国,郭小蛟,杨乾华,万先齐,游书梅,曹应江. 2013

[10]水稻亚种间杂种再生力评价及其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刘永胜,周开达,罗文质,曾日勇. 1992

[11]促芽肥施用时期对不同源库类型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 熊洪,朱永川,张林,郭晓艺,刘茂. 2010

[12]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与组合间源库结构的关系. 熊洪,朱永川,张林. 2008

[13]杂交中稻齐穗后叶片SPAD值衰减对再生力的影响. 熊洪,张林,郭晓艺,朱永川,周兴兵,刘茂. 2009

[14]植物连作障碍及其调控技术在烤烟栽培中的应用. 向金友,谢冰,李辉,杨懿德,唐明,杨洋,易蔓,周先国. 2016

[15]杂交中稻对洪涝的响应时机及洪水再生稻的高产调控技术研究. 熊洪,蒋鹏,张林,朱永川,刘茂,郭晓艺,徐富贤. 2015

[16]宜香1A系列组合的光合生产及产量形成特点. 江青山,孙永健,赵德明,马均. 2014

[17]杂交中稻各叶位叶片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徐富贤,洪松. 1993

[18]直播方式和播种方式对直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姜心禄,杨永波,付明全,李旭毅,池忠志,郑家国. 2018

[19]微卫星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冈46B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 高方远,陆贤军,李平,任光俊. 2003

[20]水稻航天诱变特异壳色基因SSR初步定位研究. 张志勇,张志雄,向跃武,蔡平钟,郑家奎,阎文昭.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