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杜林 1 ; 李燕 1 ; 赵后娟 1 ; 李红梅 1 ; 何立群 1 ; 刘可心 1 ; 魏明 1 ; 唐海涛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种子管理站;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夏玉米;机收;栽培方法
期刊名称: 农业与技术
ISSN: 1671-962X
年卷期: 2020 年 05 期
页码: 12-14+43
摘要: 四川省是我国玉米主产省份之一,同时也是玉米消费大省。随着四川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省内玉米产量缺口日益增大。近年来,四川省夏播机收玉米播种面积不断增加,但存在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生产竞争力低、相关栽培技术滞后、农业机械普及率低、种植投入成本高及农产经济收入呈负值等现象。本文提出了对川中丘陵区夏播机收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及栽培方法进行优化的方案,以达到节本、增产、增效的目的。
- 相关文献
[1]双低油菜新品种旌油169及配套稻茬直播机收栽培技术. 雍晓平,李晓梅,杨峰,冉茂林,孔垂豹,冉科. 2022
[2]粮饲通用型高产抗病杂交种成单3601的选育. 何文铸,杨麟,朱永卉,肖启银,刘培,张祯勇,黎剑,练景龙. 2021
[3]川中丘陵区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增产效果的研究. 吴萧. 2001
[4]播期对川中丘陵区油菜倒伏性状的影响. 陈红琳,郭娟,王昌桃,刘定辉. 2019
[5]水稻干旱监测评估模型研究及在川中丘陵区的应用. 张玉芳,王明田,周雪惠. 2016
[6]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模型. 崔宁博,龚道枝,魏新平,王君勤. 2014
[7]改进Hargreaves模型估算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 崔宁博,魏新平,胡笑涛,龚道枝. 2015
[8]川中丘陵区近60 a主要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研究. 崔宁博,李晨,胡笑涛,龚道枝. 2016
[9]用统计降尺度模型预测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 崔宁博,龚道枝,魏新平. 2016
[10]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模型. 王守光,崔宁博,赵璐. 2014
[11]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模型. 崔宁博,龚道枝,魏新平,王君勤. 2015
[12]不同覆盖方式对川中丘陵区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陈红琳,沈学善,李丽君,刘定辉. 2013
[13]川中丘陵区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关系研究. 莫太相,李孝东,张庆玉,张冀,田丽,杨玉敏,唐莲. 2013
[14]不同施肥制度的川中丘陵区小麦-玉米轮作田N_2O排放特征. 刘学锋,王一,李冬兵. 2012
[15]川中丘陵区节水栽培技术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燮京,王昌桃. 2010
[16]川中丘陵区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增产效果研究. 吴萧. 2003
[17]川中丘陵区3种林-药复合种植模式土壤呼吸特征. 向成华,王谢,胡庭兴,陈刚. 2016
[18]套作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沈学善,黄钢,李明,张聪,阎文昭. 2015
[19]川中丘陵区油菜缓释肥施用量及效果研究. 杨泽鹏,钟思成,陈红琳,刘定辉. 2019
[20]不同基因型紫色甘薯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在川中丘陵区的变化分析. 沈学善,屈会娟,王宏,都栩,王晓黎,黄静玮.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我国玉米群体改良方法创新进展
作者:邱贵兰;林向梅;李红梅;何立群;李燕;赵后娟;杜林;李晓叶;马孝玲;吴元奇;唐海涛
关键词:群体改良;育种方法;发展趋势
-
玉米地方品种'沃日黄'与'沃30'重组后代配合力分析
作者:杨麟;杨克诚;朱永卉;邓路长;陈洁;谭君;李燕;张彪;杨俊品;唐海涛;何远远;彭华;何文铸
关键词:玉米;地方品种;重组系;配合力;育种方法
-
氮素水平对雾培马铃薯氮磷钾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的影响
作者:王克秀;汪翠存;唐铭霞;胡建军;李洪浩;刘可心;杨雯婷;何卫
关键词:氮素水平;雾培;马铃薯;氮含量;磷含量;钾含量
-
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川康优丝苗
作者:吕建群;高方远;陆贤军;任鄄胜;苏相文;任明鑫;代明笠;刘可心;任光俊
关键词:杂交籼稻;川康优丝苗;选育
-
高赖氨酸玉米F2∶3群体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作者:李燕;谭君;李红梅;魏明;何立群;赵后娟;杜林;刘可心;邓路长;杨俊品;唐海涛
关键词:玉米;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群体;荃玉9号
-
西双版纳特色鲜食小糯玉米育种策略
作者:祖文龙;魏明;李红梅;唐海涛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育种目标;小糯玉米
-
西双版纳特色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小糯3号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祖文龙;李宁;依光香;胡美琳;祖文藻;魏明;唐海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