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耐冷性(模糊匹配)
5条记录
巴塘玉米耐冷性的鉴定、筛选及评价

草学 2023

摘要:筛选耐冷性强的玉米种质资源,是玉米生产发展的重要支持。本研究以巴塘县地方玉米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环境条件,进行低温胁迫和标准发芽试验,测定幼苗株高、鲜重、干重三项生长指标,计算总鲜重(TFW/g)、总干重,并测定相对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两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巴塘地方玉米材料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受到抑制,其中材料367、369耐冷性较好。

关键词: 玉米 巴塘 苗期 耐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豇豆萌芽期耐冷性综合鉴定与评价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0个豇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胁迫下(14℃)下能够发芽的43个品种低温胁迫与常温对照的相对发芽率(RGR)、相对发芽指数(RGI)、相对发芽活力指数(RVI)、相对胚根长(RRL)、相对胚根鲜质量(RRM)、相对总鲜质量(RTM)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对14℃条件下发芽的43个品种进行萌芽期耐冷性分析。结果表明,统计的相对发芽率(RGR)、相对发芽指数(RGI)、相对发芽活力指数(RVI)、相对胚根长(RRL)、相对胚根鲜质量(RRM)、相对总鲜质量(RTM)6个指标仅相对发芽率(RGR)与相对胚根长(RRL)的相关性不显著,其他各指标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得到耐冷性综合评价D值,利用聚类分析法对D值进行分类,将参试的43个豇豆的耐冷性分为4类:Ⅰ类(耐冷型)、Ⅱ类(中度耐冷型)、Ⅲ类(耐冷较差型)、Ⅳ类(冷敏感型);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适宜评价不同豇豆品种萌芽期耐冷性的最优回归方程:D=-0.357+1.032 X2+0.404 X3+0.555 X6。研究筛选到耐冷型豇豆品种7个,冷敏感的品种9个。

关键词: 豇豆 萌芽期 耐冷性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枇杷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枇杷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不同枇杷品种的抗寒能力,本研究以6个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枇杷品种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REC呈现"小?大?小"的"S"型曲线变化,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不同枇杷品种种胚的半致死温度介于?4.759~?2.73℃之间,其中,WT(白肉芽变)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低,大五星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高;6个枇杷品种的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随低温胁迫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倒"V"型变化趋势,但增幅和达到峰值的时间点不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均在?5℃时达到最大值;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6个枇杷品种材料的抗寒能力表现为WT(白肉芽变)>冠玉>宁海白>龙泉5号>早钟6号>大五星。综上所述,WT(白肉芽变)对低温的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寒能力强;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能准确鉴定枇杷品种的抗寒性。本研究为枇杷抗寒种质的筛选及寻找提高抗寒性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枇杷 低温胁迫 生理响应 抗寒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优质资源的系统鉴定与综合评价

茶叶科学 1992

摘要:从形态学、制茶学、生物化学、孢粉学、细胞学、酶学及抗(寒、病虫)性等7个方面,对来自14个省(区)的200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采用近100项评定指标,筛选出28份优质资源,其中:四项常规成分含量均衡的21份,超常规水平的高多酚(>34%)含量的计9份、高氨基酸(>3.7%)的4份、高咖啡碱(>5%)的7份、水浸出物含量>48%的11份;生产力指数>8000的有2份;抗病虫性较强的有3份;抗寒性较强的有8份。这些优质资源除可直接用于生产外,还可作为进一步单株选育和杂交育种的亲本或诱变育种的原始材料。本项研究所采用的鉴定内容、方法和标准,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比较,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种质资源 鉴定 农艺性状 解剖结构 品质成分 适制性 抗寒性 抗病虫性 亲缘关系

杂交再生稻开花期耐寒性及安全抽穗期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1991

摘要:为了明确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正常结实的温度指标和安全抽穗期,以便于再生稻的合理布局和采用适宜的栽培技术提供依据,1987~1988年在重庆市永川县进行了再生稻开花期耐寒性及安全抽穗期的观察.1 材料和方法两年均以汕优63的再生稻为观察材料,其中1987年还加入了岗矮63.采用三期播种(3/10,3/20,3/30),两种留桩高度(20,40cm),以推迟和延长再生稻的抽穗期.施肥管理与大面积同.再生稻穗抽出剑叶叶枕1cm定为抽穗,挂牌作定穗标志,观察其开花的始、末期,成熟收获时考察每穗的实粒、秕粒(充实度在一半以下)和空壳数,按抽穗期统计.同一日抽穗的开花始、末期取其平均值.1987年还进行了定花观察.开花期间的气温资料采用县气象站观测资料,该站距试验田约5公里.观察结果用微机作统计分析.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稻 耐寒性 结实率 抽穗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